正文 讓鋼琴如何更好地伴奏民族樂器(1 / 2)

讓鋼琴如何更好地伴奏民族樂器

文化藝術研究

作者:翟思銘

摘 要: 作者介紹了鋼琴給民族樂器伴奏時需注意的一些基本事項及選擇鋼琴伴奏的一些優勢,並談談自己伴奏時的經驗及一些簡單處理。

關鍵詞: 鋼琴 中國民族樂器 竹笛伴奏

現在音樂界大多對於樂器的解釋是能夠發出樂音,並能進行音樂藝術再創造的器具。從古至今,人類通過演奏樂器,借以表達、交流思想感情。最早並且收入課本的樂器,河南舞陽賈湖骨笛距今已有九千年左右的可考曆史,是音樂認知體係中最早的、完整的樂器,充分說明了中國民族樂器的曆史悠久。

我們現在所演奏的中國民族樂器,其演奏形式可以追溯到由西周到春秋戰國時期,民間流行吹笙、吹竽、鼓瑟、擊築、彈琴等器樂演奏形式。還有之後秦漢時的鼓吹樂、魏晉的清商樂、隋唐時的琵琶音樂、宋代的清樂等種類繁多。現在我們演奏所使用的民族樂器都是這些傳統形式的繼承和發展。

現階段不僅繼承了之前的民樂演奏形式,而且結合了西方的一些音樂元素進行改良:民樂團的編製、民樂團根據交響樂團所增加的新型樂器、鋼琴伴奏,等等。

鋼琴(意大利文:pianoforte)是一種源自西洋古典音樂的樂器,距今已經有數百年曆史。由88個琴鍵(52個白鍵,36個黑鍵)和後麵的金屬弦音版構成。音域範圍廣,從A2(27.5Hz)至c5(4186Hz),標準音a2(440Hz),幾乎包括了樂音體係中的全部樂音,而且聲音相較於其他樂器穩定許多。因此,作為一種音域最廣的樂器,其不僅變化豐富,而且由於其多變的特性非常適合給聲樂、表演或不同樂器進行伴奏。鋼琴伴奏是一種常見的音樂作品伴奏形式,伴奏的樂器不同,最終表現出來的風格也迥異。另外,鋼琴是眾多樂器中為數不多的、隻需要一個演奏者就能奏出和聲的樂器之一。因此,在各種形式的演出中,使用鋼琴伴奏不失為現在最常用的一種樂器演奏方式。

用鋼琴給器樂尤其是發展曆史不同的民族樂器進行伴奏,首先一定要注意的是中國樂器的特色,而且應當以其為主,不能喧賓奪主,否則就失去了伴奏的意義。

伴奏的主要作用就是烘托氣氛,使樂曲的樂思更加完整,視聽感覺更加完美,幫助器樂完成一個更加完整的藝術作品,達到使用一種樂器所不能達到的效果。因為鋼琴伴奏的音量過小,不能給予民樂演奏者在情緒上的推動,反而會讓演奏者找不到“節奏點”。反之,如果伴奏的音量過大,掩蓋掉演奏者的音量,就會讓音樂模糊不清。因此要完成一個良好的藝術作品,伴奏的作用功不可沒。

曾經的竹笛伴奏經曆對於還是一個本科生的我來說是一次寶貴的嚐試。要給一個民族樂器進行伴奏,散板部分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更甚於炫技的快板部分。大部分民族樂器都會有散板部分,這個部分是演奏者對樂曲整體的把握。還有一些演奏者演奏時的不良習慣,都是伴奏時應當格外注意的部分。“一千個讀者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尤其是散板部分,是一個演奏者性格彰顯最為明顯的部分,因此快速地融入演奏者的情緒走向非常重要,凡是好的藝術作品都是需要用感情表達的,否則,再嫻熟的技藝也會顯得蒼白和空洞。這點就需要多次練習、磨合、體會,最終實現完美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