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新課改下高中數學開放式教學分析(2 / 2)

(三)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性學習。教育方式改革就是要讓學生在自由、主動、合作的氛圍下學習。

1.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問題:在一條南北向的街道上有一位同學,他先是走了52米然後又走了12米,有哪位同學知道他現在所在的位置是在他出發點上的什麼方向,與之前的出發點相差多少米?

分成幾個小組進行討論,每個小組推出一個代表來說。(答案有四種情況)

①先向南走52m,再向北走12m;②先向北走52m,再向南走12m;

③先向南走52m再向南走1m;④先向北走52m,再向北走12m。

2.組織共同交流,共享各自發現。

探討以實際意義為準,轉化數字表達方式。

經過討論,同學們得出四個等式:

①(+52)+(+12)=+64 ②(+52)+(-12)=+40

③(-52)+(+12)=-40 ④(-52)+(-12)=-64

上麵創設的問題與活動,就是為了鍛煉學生發現和解決新問題的能力。

3.探究本質,統一認識。

根據上麵得出的四個算式,小組進行討論,推出代表發言,最後進行總結。

(1)同號之間的兩個數相加,取出相同的符號,把所得的絕對值相加:

(2)異號之間的兩個數相加,取出最大的絕對值加數符號,把最大的絕對值減去最小的絕對值。

然後指導學生看課本上的黑字體,對比一下,我們的表達方式與課本上有什麼不同?進行集體討論,加深對知識點的印象。

4.讓學生展示自己的能力。

聯係生活自行計算,並且把自己算好得出結論使用的算法和大家交流。這是為了鼓勵學生用數軸和生活實際經驗解釋類似4+(-5)題型的現實意義,體會數學在實際生活的應用,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數與形結合的意識,逐步培養學生以後要多從數學的角度分析生活中遇到的問題。

(四)開放教學時使用的方式,使課堂多媒體化教學網絡化。

實踐實驗表明:在吸取知識的時候,學生僅依賴於聽覺,三天時間隻記住了10%的知識點,記憶能力不夠持久;隻是依靠視覺,則三天後可保持的不過20%;但是綜合兩者同時獲取知識,三天後可以繼續保持的信息總量是65%。利用多媒體教學可以提高學生的參與率,吸引學生對學習的主動性,讓學生在學習新知識的時候鞏固舊知識,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主性。

三、結語

新課標指出“高中數學是文化價值的體現”和“數學對於推動社會發展有一定的作用”。為此,我們應該改變學生長久以來對於數學所持有的偏見,不能讓學生覺得數學是一門極其枯燥無味的學科,要讓學生了解數學、感受數學,使其在學習數學的時候不會感覺無聊,享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了解當今社會對於數學的要求,變成學習數學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