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學院學生語音學習策略調查
外語教學與研究
作者:楊晉 劉怡 陳澤宗
摘 要: 本文采用問卷調查的方法,考察中國英語學習者的語音學習策略,並從以下幾個方麵和中外兩個研究進行比較:受試者最常使用的策略、詞重音、如何解決發音中的語音問題、對學習環境的要求、母語和國際音標在語音學習中的作用等。研究發現,和移民學習者相比,“調整口腔肌肉”是中國英語學習者最常使用的語音策略之一,另外,“發錯即刻糾正”、“不會發音時求助 ”和“發音時模仿本族人”三項策略是中外學習者使用頻率最多的策略。隻有一半不到的學習者經常關注詞重音,僅有五分之一左右的學生能在交際中遇到發音問題時通過改變語速和音量解決,母語在學習英語發音時仍然起著重要作用,72.6%的學習者經常使用音標而不是單詞拚寫學習英語發音。本研究結果對國內小學英語教學摒棄音標的做法提出質疑。
關鍵詞: 語音學習策略 詞重音 母語 國際音標
1.引言
語音是語言學習的首要內容,地道流利的發音不僅能幫助學習者提高聽力、口語、記憶單詞和發展交際能力,而且會影響學習者本人的“自我評價”。
國內外的研究者一直關注二語學習者如何習得二語,關於二語學習策略的研究一直是二語習得研究中的熱點問題,但是二語語音習得直到近十幾年才得到研究者的關注(Peterson,2000;Vitanova和Miller,2002;Derwing & Rossiter,2002;Osburne,2003)。Vitanova和Miller(2002)曾評論道:“大多數語音文獻講的是如何教授語音,而很少關注到教室裏的學習者,學習者在這些文獻裏是抽象的、沉默的群體。”總的來說,國內外針對語音學習策略的研究相對較少,研究內容主要涉及策略的識別與分類、策略使用和語音成績的關係,以及性別、二語水平等因素對策略使用的影響(裴正薇,2012)。Peterson(1997)整理了十二類語音學習策略。Obburne(2003)考察了50名高級英語學習者在監控和改進英語發音過程中使用的策略,總結出發音時注意唇舌姿勢、注意副語言特征(語言、音量、清晰度)、注意和記憶模仿等八種策略。Derwing和Rossiter(2002)以100名來自十九種母語背景、水平不同的英語學習者為研究對象,發現他們為克服交際障礙共用了七種語音學習策略。國內的研究者對大中小學生在語音學習策略的使用和語音成績的關係上也做了一些探索。
由於學習策略的理論研究本身爭議較多(Dornyei &Skehan,2003),前人研究將較多注意力集中在策略識別和策略使用與語音成績的關係上,較少關注以下問題:中國學習者使用的語音策略和移民學習者的策略是否相同,對西方學習者普遍有效的策略是否對中國學生也有效,中國學習者是否使用不同於西方學習者的語音學習策略,學習者如何學習語音(采用音標還是依靠單詞拚寫)、在線如何處理交際過程中的發音問題、是否會借助母語,中國小學英語教學中,一直沒有開展音標教學,學習者對此看法如何等。
本研究運用問卷調查和訪談相結合的方法,調查英語學習者如何在線處理發音造成的交際問題,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是否借用母語發音,以期為我國的英語語音教學提供建議。
2.研究方法
2.1受試
參加本研究的受試者為南京某高校75名一年級和二年級本科生,其中35名為英語專業學生,40名為理科專業學生(來自西班牙語、商院、法律、新聞等專業,化學、計算機等專業),平均年齡為19.3歲。研究者於2014年9月中旬向他們發布了調查問卷。
2.2測試工具
英語語音學習策略問卷的設計參考了G.T.Eckstein(2007)的語音學習策略調查表。該表把學習者的策略分為三大類:(1)如何處理語音學習中的學習壓力;(2)如何處理交際中的語音障礙;(3)語音學習中是否會借用母語發音。該量表關注學習者語音學習過程中的各個環節,能夠反映學習者的真實學習情況。用於正式測試的有28個題項,分別歸屬四大類型:(1)發音練習策略(第8、13、14、12、2、4、15、17、10、11項);(2)自我督促策略(第28、19、3、22、1、26、23、24、25項);(3)解決交際發音問題策略(第20、21、22項);(4)借助母語策略(第9、18項)。該量表通過詢問學習者使用策略的頻次,調查學習者使用策略的狀況,即某項策略的使用頻次是:(1)一天幾次;(2)一天一次;(3)一周一次;(4)一月一次;(5)少於一月一次;(6)從不。要求受試者根據題項描述與自己實際使用策略的符合度勾選相應的數字。
問卷後的訪談旨在彌補問卷調查在數據獲取上的不足,筆者可以就感興趣的問題繼續向他們發問,以求到合理的解釋。筆者從英語專業學生和非英語專業學生中各抽取4名學生(分別用A、B、C、D命名)進行問卷後訪談,訪談被錄音。
2.3數據收集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