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學習六年級上冊Unit3時,在第二模塊的詞彙教學中,有許多表示chores(家務)的名詞和短語要一一介紹給學生,小學生做家務較少,尤其對國外小朋友做家務的情況了解較少,通過多媒體展示一些不常見的家務就成了必需,這充分滿足了學生的需求,也是對教材分層的一種體現。利用多媒體教學,豐富的動畫,鮮豔的色彩,給同學們一種視覺盛宴,他們立即就投入到了課堂中,這也是增強小學英語課堂趣味性的一種重要方法。
3.簡筆畫創設情境
在英語課堂中用簡筆畫輔助教學,會改變學生對英語枯燥的印象,使其更有趣味、更生動。比如說在學語法課,名詞轉化為形容詞章節中,就可以創設一個爬山的情境,隨即在黑板上簡單的畫上山,旁邊有花,樹,還有太陽。Look at the sun.Oh,it is very hot.名詞sun(太陽)可以轉換為sunny(陽光燦爛),緊接著提問,如果是snow?wind?rain?同學們就會開動大腦,思考後得出答案,snowy(多雪的),windy(風大的),rainy(多雨的)。應用這種教學方法,學生自然了解名詞與形容詞的對比及轉換關係。
4.運用豐富的想象力創設情境
在培養學生運用語言實踐能力的時候,教師有時可鼓勵學生自己創設情境,組成對話。如我在教學日常禮貌用語:How old are you?I am X.後,讓學生自己想象一個情景,把學生所學的語言表達出來。有的創設在生日Party上,有的設計成在醫院醫生病人的對話,有的想象成在學校新生報名時的情景,等等。這樣變被動為主動,培養和提高他們的創造能力。
5.表演、遊戲、故事創設情境
表演是小學英語課堂常用的方法。一方麵,學生用肢體語言與言語的協調來表演書中的人物,感受他人的情感、性格、行為。豐富閱曆,活躍課堂氛圍,讓想法單一的同學融入到這個豐富的大集體中。另一方麵,書本上的知識對小學生來說是抽象的、平麵的,理解能力尚未成熟的小學生很難讀懂課文,因此,老師可以將靜態的事物變為生活中動態的人物,並且讓學生自己去表演、體會,隻有這樣小學生的記憶才能深刻。
低年級學生喜歡表演,通過學生自己表演或做遊戲創設情境,容易激起情感體驗。如我在教學動物單詞時,首先創設一條主線,假想到動物園參觀。先請大家猜猜有什麼動物,讓學生試著做動物的動作,學動物的叫聲,monkey,cat,duck,等等。以Flash動畫的形式讓孩子們再走進動物園請動物們出來和大家認識,用句子描述和他們的感情。用上I like monkeys.I like ...最後升華到一定高度,講醜小鴨的故事,有的孩子還上台表演,大家都是興致盎然地學習跟故事有關的內容,這一情境創設不但讓學生鞏固運用知識,而且對學生進行一次極好的情感教育。
創設真實的教學情境不僅局限於課堂教學。有時老師們可以創設更廣闊的情境空間。就像一位老師提出這樣的建議:“對於跟我們現實生活很貼切的教材內容,教師有時可大膽改變教學方法,把學生帶到教室外麵,讓他們到實際生活中感受,體會真實的情境。”但是運用好情境開展教學,也不是無章可循。老師要注意堅持以下原則:“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先短後長、先機械後靈活;從直觀到抽象、單項到綜合,循序漸進,較少難度,使學生敢於開口、樂於開口。”另外,情境教學應緊密聯係學生實際學習與生活環境,有助於學生更自然地投入新知識與技能學習與運用過程中。
英語實踐性決定了英語教學中必須更多地給學生提供接觸英語和運用英語進行語言實踐的機會,真正使他們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這樣,創設英語情境,使死的知識變為活的語言,不失為一種好方法。蘇霍姆林斯基告訴我們:“興趣的源泉在於運用。”創設情境運用英語正滿足了學生的心理要求。興趣是一種具有積極作用的情感,人的情感總是在一定情景中產生的,運用多種手段創設教學情境,能生動直觀地將教學信息再現於學生感官。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輔以多種教學情境,為學生創設色彩繽紛、聲像同步、能動能靜的教學情景,可以使單調的教學內容形象生動地呈現在學生麵前,有效活躍課堂氣氛,有助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從而活躍課堂學習氣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探索欲望。
綜上所述,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巧設真實情境,讓學生在近似“國外”與自己真實的生活環境中展開快樂自然的新知學習、操練與應用,從而在高效課堂中取得更多知識與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