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開設形體舞蹈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探討
體育教學與研究
作者:蘆珊 王景
摘 要: 近年來,眾多非競技類的體育項目成為體育課程改革的發展方向。這與人們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質的提高及社會發展的需要是密切相關的。因此,對高校學生氣質與修養的培養成了教學的主要方向。舞蹈形體課是最能夠有效達到此目的的課程,本文就舞蹈形體課在高校開展的必要性與可行性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 普通高校 舞蹈形體課 必要性 可行性
一、舞蹈形體課的概念和特點
1.概念界定
形體是在先天遺傳和後天訓練上所表現出來的身體形態的相對穩定的特征。形體訓練起源於芭蕾,糅雜了舞蹈和體操的基本功,在國際上備受推崇。
狹義的形體訓練認為形體訓練是在音樂的伴隨下進行身體各個部位的形體塑造練習,它是一項優美且優雅的健身項目。廣義的形體訓練認為無論是何種動作,隻要含有形體動作的練習就皆被稱為形體訓練。
在普通高校的體育課上開設的舞蹈形體課是舞蹈和形體訓練相結合的產物,在形體訓練的基礎上,將枯燥的動作在流行音樂的伴奏下進行編排,使學生在輕鬆愉悅的氛圍中達到練習的目的,從而塑造學生的優美形體和高雅氣質。
2.特點
第一,內容豐富,方法多樣,適用性廣。舞蹈形體是在人體、運動、美學等科學理論的指導下練習的,因此它能根據年齡特點和訓練目的進行編排,具有參與的廣博性。
第二,高藝術性。舞蹈形體課融合體操、舞蹈、音樂等藝術元素,整個過程是一個感受美和享受美的過程,同時使氣質修養得到了提高。這樣的綜合藝術培養是其他教育學科所不能取代的。
第三,靈活性。舞蹈形體訓練的組織形式可以靈活多變,不僅可以獨自訓練而且可以集體訓練,既可以錯時練習又可以同時聯係,既可以針對某一部位訓練又可以全身訓練。
第四,實用價值高。舞蹈形體訓練不僅能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還能從內在培養學生的氣質,最終達到內外兼修的最佳體育效果。
二、舞蹈形體課開設的必要性
沃爾特曾說:“通過形體訓練,能使學生增強體質,提高協調性,增加韻律感與節奏感,增強學生的模仿能力,培養正確的基本姿態。在情感方麵,對學生適應團體活動、遵紀守法都有幫助,對學生的個人言行、表情達意都有所助益。”眾多的德智體全麵發展的學生可以在形體訓練中進入良性循環。
1.符合大學生追求美的需要
形體訓練課程是一項人體藝術,以人的動作反映了生活與情感的藝術。形體課程的訓練不僅能提高身體素質,而且對矯正身體姿勢、形成健美體形有著特殊功效。人體美作為最自然的美是大自然中最完美的一部分,標誌著人體的健康與魅力。因此,美好的形體是人類最基本也是最熱切的追求。年輕的大學生對自我形象的塑造有強烈的願望,很有必要通過形體課程對自己的不良姿態進行規範,為內外兼修的美打下基礎。
2.形體訓練對智力有促進作用
體育對智力的促進作用主要體現在形體訓練的過程中,在這一過程中,大腦中樞的相關區域處於高度興奮的狀態,運動神經的運動使學習神經得到了休息。而且,在運動過程中,心率的上升和血液循環的加快使腦細胞得到了更多的氧分和營養,大大提高了大腦的質量和皮質厚度,起到了提高思維能力的作用,拓寬了想象思維的發展。
三、高校設置形體訓練課程的可行性
形體舞蹈的作用是多方麵的,具有很強的競技性、觀賞性和參與性。對年齡、職業、場地、時間、體質的限製比較小,因此,社會成員抱著不同的目的參與形體舞蹈,或為淨化心靈、陶冶情操,或為健身娛樂、醫療治病,或為社會交往獲取信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