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製定合理教學目標,實現一體化教學。
教學目標作為課堂教學的靈魂,支配整個教學過程,要實現高效機械課堂教學就要製定合理的教學目標,結合企業實際需要,實現訂單式培養。教學目標需要知識性、技能型、綜合素質相結合才能達到全麵促進學生發展的要求。因此,教師要立足學生實際狀況,通過精心設計,製定合理的教學目標。首先,教學目標的製定要體現機械專業的知識性,其次,要體現機械專業的技能性,開發學生的三維空間想象力,使學生精準展示產品信息,並且創新學習新技術。最後,教學目標要體現素質性,即教師要在教學中注重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培養學生團隊協作合作互助精神,實現共贏目標,同時要保持競爭狀態,實現自身進步,同時還要有服務社會意識,樹立為國家建設努力的責任感。中職生麵對生源數量和生源質量的雙重壓力,實現一體化教學是發揮其就業優勢和技術操作優勢的有效途徑。以往教學模式主要是以教師為主導的機械化學習,因此,教師首先要在“一體化”改革中將學生的學習過程打造成“主導課堂的思考者”。可以通過豐富課堂開設場所,開展任務教學等方法,為學生營造主動學習的環境,培養學生完成任務的能力。
3.加強基礎課教學,提高專業素養。
中職機械專業對職業能力的要求很高,因此,在教學實踐中應加強對學生基礎課的教學,包括機械製圖、電工、機械裝配、製造工藝等多方麵的基礎知識,通過基礎課教學,提高學生的專業素養。以“機械製圖”這一課程的教學為例,由於機械製圖這一課程有很強的理論實踐性,內容很難與工程本身聯係,十分抽象,因此讓學生充分理解並且把握利用這種特殊語言,需要教師對照規定的課程標準合理製定課程內容。主要包括製圖基礎模塊、製圖原理模塊、機件表達方式模塊、機械圖樣模塊等教學模塊,教師要根據自身教學經驗分類總結教學成果,教學中注重製圖冊的作用,幫助學生理解繪圖步驟等重要知識點,並要求學生以工作任務為中心的載體設計活動,融合理論知識、實際技能、社會實踐進行學習。此外,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構建自身知識結構,配合計算機繪圖、三維數字空間等相關科學操作方式,對學生進行最高效、最先進的教學,提高學生專業素養和競爭力。
提高中職學校機械專業教學質量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教師要不斷完善機械專業的課堂內容,優化課堂結構,改進教學方法,切實提高我國機械製造業的水平,培養社會發展需要的應用型人才,提高學生的專業素養。
參考文獻:
[1]金曉東.中職學校機械專業教學存在的新問題及策略[J].學園:教育科研,2010,05.
[2]劉利均.論中職院校機械專業教學的改革[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2,35.
[3]李榮.中職學校機械專業教學存在的問題及策略[J].考試周刊,2014,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