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收支說指出了彙率與國際收支之間存在的密切關係,近二三十年以來,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出口大量增長,外資也大量湧入,中國長久以來一直保持著國際收支的雙順差,外彙儲備也大量增加。外彙儲備和人民幣彙率的相關研究也表明兩者之間存在一定的相關性。近年來中國的國際收支也發生了一些新的變化,首先是出口增速下滑明顯,對GDP增速的貢獻也由正轉負;第二是中國對外投資增長迅速,2014年中國更是成為淨對外投資國;第三是境外消費成為熱點,居民個人購彙增長迅速;第四是人民幣國際化背景下資本項目管製進一步放鬆,人民幣雙向流動特征更加明顯。以前是國際收支的雙順差、人民幣單邊升值,近年資金雙向流動和出口下滑的態勢下,外彙儲備大量增加的壓力和預期也在下降,因此從國際收支的角度看,人民幣繼續單邊升值的動力減弱,人民幣彙率將趨向雙向波動,甚至不排除短期貶值的可能。
(二)從購買力平價角度考察人民幣彙率的決定因素
絕對購買力平價理論認為彙率與兩國物價有關,相對購買力平價理論認為彙率與兩國的通貨膨脹率有關。由於兩個國家間的通脹率變化並不會呈現單一趨勢性的變化,因此近三年來CPI對人民幣彙率的變化更多的是擾動性的影響,但它仍然是考察人民幣彙率的重要決定因素。
(三)從經濟增長實力角度考察人民幣彙率的決定因素
巴拉薩-薩繆爾森效應假說認為一國的彙率和經濟增長實力成正向關係,隨著新常態下中國經濟發展速度由高速轉為中高速,人民幣升值的壓力也會減輕。根據支出法統計的GDP為GDP=C+I+G+NE,近幾年中國經濟正處在轉型之中,增長方式正由投資和出口拉動型向消費驅動型轉變,出口對GDP增速的貢獻已轉為負數,投資增速也有所放緩,相反消費對中國經濟的貢獻卻越來越大,隻用GDP增速這個指標已不能反映新常態下人民幣彙率的新變化,考慮到一國政府的支出在沒有重大內外部衝擊的情況下會保持平穩,所以用消費、投資和淨出口來考察近三年內人民幣彙率的變動更合理。近三年來投資和淨出口對人民幣彙率的影響力應當在減弱,而消費對人民幣彙率的影響力應當增強。
(四)從貨幣供應量的角度考察人民幣彙率的決定因素
貨幣主義彙率理論認為彙率是兩國貨幣的相對價格,肯定了貨幣存量對彙率的影響。近二十年來中國出口增長迅猛,外彙儲備也快速增加,央行為了穩定人民幣彙率不得不大量購入外彙導致本幣超發。近兩年來李克強總理多次強調要用好貨幣存量,雖然外彙儲備依然增加,但央行並沒有大量釋放流動性,隨著人民幣國際化的穩步推進,對外彙的管製將進一步放鬆,央行購彙的壓力將進一步減輕,人民幣存量增速將放緩,人民幣存量和人民幣彙率之間的相關性也會逐漸減弱。
(五)從資產組合角度考察人民幣彙率的決定因素
一直以來從資產組合平衡的角度來考察彙率,人們把目光都放在了利率上,但中國資本項目並未完全開放的情況下,利率差對人民幣彙率的影響有限,有研究指出彙改以來利率對人民幣彙率的影響力呈下降趨勢,而且本文探討的是近三年來人民幣彙率的決定因素,這是一個比較短的時間範圍,利率變動不是很頻繁,所以不把利率作為人民幣彙率變化的重要決定因素。相比於利率,資本市場對人民幣彙率的影響更值得研究,一是因為利率市場化改革逐步深化利率將更富有彈性,利率對資本市場的影響也將加強,二是在人民幣國際化背景下,資本市場將成為人民幣雙向流動的重要通道,證監會近年來也加大了RQFII的額度並開通了滬港通,這些措施都會增強資本市場對人民幣彙率的影響,考察兩者之間的關係具有現實意義。從流通規模上來說股票市場是中國資本市場的主體,可以通過近三年來股票市場的變化來研究其對人民幣彙率的影響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