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關於京津冀生物醫藥產業的調查與思考(1 / 2)

調研報告

作者:張建國

一、京津冀具有加快發展生物醫藥產業的良好基礎和明顯優勢

(一)擁有多項產量世界第一、技術國際領先、規模國內稱雄的藥品品種及生產基地。就河北看,青黴素、7-ACA、可可豆堿、土黴素和維生素、CVB12、鏈黴素、阿莫西林等產量均居世界第一。化學原料藥總產量占全國半壁江山。青黴素和半合成抗生素、維生素C等產品技術工藝、成本控製及生產規模保持國內領先。華藥集團在生物製藥和免疫製劑藥物方麵擁有多項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科研成果;石藥集團獲得國家創新型企業、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等一係列殊榮,研發的一類藥物恩必普為我國原創藥物中第一個銷售過億的產品;神威藥業是全國規模最大、技術裝備水平最高的中藥注射液、軟膠囊等現代中藥產品生產企業;石家莊四藥為全國產量最大的輸液類產品單廠生產企業;以嶺藥業的中藥超微粉碎技術榮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再說天津,其中藥現代化居全國領先水平,中藥產品品種多、療效好、技術先進。基因工程、酶製劑等生物製藥產品在國內具有重要影響。

(二)聚集了一批在全國有影響力、有競爭力的製藥企業。在2009年全國製藥企業二十強中,京津冀占了六家,分別是石家莊製藥、天津製藥、華北製藥、天津金耀、中國同仁堂、北京醫藥。還有多家全國醫藥百強企業。

(三)研發力量雄厚。其中北京尤為突出,據統計,“十一五”期間,國家44%的重大新藥創新平台落在北京,每年40%的生物醫藥成果誕生於北京。北京是主要科研院所總部及高校所在地,一大批跨國公司總部和研發中心聚集於此,擁有從事生物醫藥行業的中科院院士46人,國內最優秀的生物技術創新、創業人才和一大批海外留學創業人員雲集其間。擁有全國最豐富的臨床資源和一大批新藥篩選、安全評價、中試與質量控製等關鍵技術平台。生物醫藥上市企業14家,有100多家專注研發服務的企業和機構,是國內生物研發服務業的核心城市。生物醫藥產業園區在疫苗、診斷試劑、抗體藥物等生物技術領域具有國際先進水平。天津也頗具實力,在全市從事生物醫藥相關產品生產和研發的500多家機構中,有一批國字號打頭的研究機構和技術中心。特別是設在天津濱海新區的“京津冀生物醫藥產業化示範區”,更是享有國家層麵從政策、資金、項目多方麵的支持,目前已吸引海內外48個研發團隊進駐。河北也不乏在國內醫藥企業研發領域的領先者,像華藥集團的抗體藥物研製、石藥集團的藥物製劑及釋藥技術,均為國家級重點實驗室。

二、影響和製約京津冀生物醫藥產業加快發展的突出問題

一是組織結構不合理,製藥企業數量眾多,但規模普遍較小,巨型生物醫藥企業不多,國際競爭能力弱。2009年,美國現代生物醫藥企業安近公司年銷售收入達134億美元,而京津冀最大的醫藥企業石藥集團全年銷售收入僅為106億元人民幣。中藥產業是三地傳統優勢產業,但現代中藥發展水平與日本、韓國的漢方藥差距較大。

二是三地競爭有餘協作不足,協調配套差。京津冀在生物醫藥領域雖然科技力量雄厚,擁有相當的研究開發能力和產業基礎,在中藥、化學藥品、生物藥品研發生產銷售領域互有優勢,在醫藥產業鏈和價值鏈方麵具有較強的互補性,但缺乏深層次、高水平的互動合作。由於體製原因,地區、部門、行業之間相互分割,企業“科技創新難”和高校、科研院所“成果轉化難”的問題依然突出,投入重複、低水平競爭的現象仍有發生,製約著京津冀三地技術資源共享、發展合力的形成、新技術的應用以及產業化的迅速推進。

三、發展京津冀生物醫藥產業、加快提升整體競爭力的路徑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