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鎮古屋人家——安義千年古村群印象(轉)(1 / 3)

小鎮古屋人家——安義千年古村群印象

出南昌驅車不消兩個半小時,即可到達安義縣的千年古村群。該古村群位於西山梅嶺腳下,安義縣的東南麵,由安義縣長埠鎮的羅田和石鼻鎮的水南、京台三個村落組成。麻石古道把三個村落連成一體。這裏宗祠林立,古跡眾多,現境內牌坊、老街、宗祠、居民風韻依舊,石木磚雕、文物眾多。雕刻、建築融風土鄉情、藝術魅力於一體,是古代贛文化和贛商文化完美結合的典範。這裏自然風光優美,人文景觀豐富、民風淳樸,學風濃厚,秉承“中詩書,勤課誦,多延名師以訓子弟”的祖訓,具有濃鬱的文化氛圍。千年的曆史,積澱了古村群千年的文化。優美動人的傳說故事更給古村落蒙上一層神秘的麵紗。

如今的江南,雖然少了“可花春雨”的纏mian,但在許多鮮為人知的田園村舍依然積澱著中國千百年來的曆史和文化。她們就像無數文人筆下的詩,依然小橋流水,依然山明水秀,依然恬淡宜人,千年古村群就是這樣“一個意想不到地方”。她的古色古香、幽幽深情使我不經意當中融進了古村群。

這是一座被中國傳統文化深深浸潤的古村群落,交錯縱橫的巷陌是曆史的坐標,高大巍峨的牌坊和門牆是曆史的背影。如果從羅田村進入古村群,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塊上書“積厚平光”四個大字的石牌坊。“積”即“積累”,“厚”即“厚道仁義”,“平”原意為“嘩嘩的流水聲”,在此意為“流傳下去”,“光”即為“發揚光大”。整個合起來其寓意也即“積累美德,把它流傳下去,並發揚光大”。它仿佛讓我們看到一位睿智的古代先民在我們麵前講述著它的過去。

隱隱匾文蘊深意

踏進千年古村群,無論你是站在古街上,還是進入古屋內,抬頭便引起你注意的是門頭或廳堂上的匾文。據了解,該古村群共有門頭幾十個:有的是家族門頭,有的是家院門頭。門頭是一個家庭和乃至一村落經濟狀況和道德風尚的重要標誌建築之一。

在現有的80多幢古民居建築中,幾乎每一幢宅第都篆有匾額,現存100餘塊。匾文是很有講究的,行、草、楷、篆交相輝映,構成千年古村群宏大的藝術寶庫。除去那些類似“世大夫第”、“進士第”、“敘彝堂”標明身份和場所的匾額之外,我們還可看到那些表達主人願望理想的匾文,更可以感悟出那些出自四書五經有濃鬱儒家氣息的匾額,還可以體味到那些與理學教化有關的匾文。具體來說,無外乎以下幾種:

(一)作為一個村落的象征,寄托村民的希望與祝福。以羅田西門頭為例,上書“沃野來群”四個楷體字,意為美麗肥沃的原野使羅田顯得分外祥和,無怪乎當時流傳著這樣一句順口溜:“小小安義縣,大大羅田黃”。此類匾文一般出現在石頭牌坊上。

(二)說明古屋主人的身份、地位或者是標明地方場所,如“士大夫第”,按古代規定隻有五品以上的官員府第才可以稱為“大夫第”,又如“敘彝堂”,它是家族解決矛盾糾紛和議事的場所,“彝”即“法度”之意。閨秀樓則是富豪閨秀生活起居之所,也是他們挑選如意郎君的地方。

(三)寄托主人的某種願望以及對古屋的讚美,“世大夫第”中堂的門匾“爽挹西嵐”意為“爽朗的風光伴隨著西山的雲霧”。水南村雙和堂門匾“星拱辰坦”意為“星辰日月的烘托下,宅院顯得更加光輝”。

(四)儒家理學的教化載體。匾文的內容一般都是對後代乃至整個家族的家教與期望,如京台一門匾“出入是門”,意為“不管你做官與否,出了這個門,還要從這個門進來”。教化家庭成員任何時候都不能忘本,要有家庭觀念。其他的類似“名登天闕”、“安士敦仁”則是勉勵子孫後代奮發圖強,求取功名或者是為人“溫柔敦厚”。

幽幽古屋透民俗

在這個由三個村落組成的千年古村群內,有著近千年曆史的古街道和100餘幢保存完好的明清時期古建築,其中最大的一幢有48個天井,“千煙萬戶、十甲全圖、十裏煙村皆我族”講述著古村昔日的輝煌。這些古屋規模宏大,結構完整,每幢都有主屋,也有陪屋。主屋采用“三重進”結構,用料講究,做工精巧,雕飾生動,漆色莊重。無怪乎中國科學院地理所旅遊規劃中心主任、博士後導師郭來喜教授讚歎:“其保存完整、工藝性高,很值得一看。”

Tip:移动端、PC端使用同一网址,自动适应,极致阅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