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鎮古屋人家——安義千年古村群印象(轉)(2 / 3)

走進古屋之內,猶如進入民俗藝術的殿堂,古屋中的木雕、古雕、磚雕,其精湛的工藝令人歎為觀止。更為可貴的是其中蘊含的人文風俗知識,讓人久久不能忘懷。

以羅田“趣園”為例,古屋的窗子以內窗為主,窗扇上都有精妙木雕,一扇扇的花窗都是一件件精細的工藝品,以花、葉為主要內容,采用變形的裝飾手法,組成各種圖案,有的配以開光。雕刻內容包括福壽花鳥、神仙故事、帝王將相等,豐富多彩。在前堂天井兩旁的花窗上就雕有三國故事圖案,如桃國結義、劉備招親、火燒赤壁等,煞是形象生動。

又如京台鬆傑私宅的“百鳥圖”和水南民居中的“百花圖”、“百福圖”。“百鳥圖”是在十二扇花門的裙板上,雕刻著一百隻鳥和鳳凰組合在一起共同飛翔,稱為“百鳥朝鳳圖”,象征著大家齊心協力實現共同的理想。“百花圖”則是在花窗上雕有一朵朵不同的花,整體上看,畫麵非常擁擠,恰好體現古村居民象一朵朵爭奇鬥豔盡顯風采的鮮花,團結在一起成為一個整體,可謂寓意深遠。“字後堂”後幢古屋天井兩側窗扇上共雕有九十八隻蝙蝠,加上兩扇花門的裙板上的兩隻,共有一百隻之多。蝙蝠的“蝠”與福氣的“福”諧音,而中國人習慣把蝙蝠寓意為“福氣”,故此稱為“百福圖”,寓意百事百順,心想事成。比較精細的古屋雕飾還有水南村的“詩聯窗扇”等,其中蘊含著的曆代曆史典故,足見屋主文化素養之高。

閨秀樓中的團圓桌也很有特色,它由兩張半月形的半邊桌合拚而成,與之相配的是四條弧形的琴凳。桌凳的組合就是一組大團結,取和和美美之意。又如古屋的梁常向上彎,俗稱柁梁,“柁”音同“駝”,就是肩負重擔,身兼大任的意思。古屋天井的下水處常有一塊明錢狀的石蓋,意為“財水不外流”。

釅釅鄉俗現古風

越是遠離喧囂的地方,就越能體現一種古村的民風,展現出真實的本色。山美水美人更美。我們不妨從鄉民的生活來看鄉土鄉風鄉情。

生活在古村落的居民踏著麻石古街,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文化習俗。街道寬一丈,由若幹麻石橫鋪而成。如果你細心的話,會發現石板地麵有一道道深深的溝痕,那是當時南來北往的馬車車輪碾壓出來的車轍。無怪乎當時流傳這樣幾句順口溜:“前街綢緞布匹,後街倉庫棧房,上街油鹽百貨,下街煙酒磨坊,橫街茶座飯館,街上糧尚未豬行,東當鋪,西當鋪,東西當鋪當東西。”有街必有買賣,必有小吃,當地比較有風味的要數炒米粉、花椒雞、炒田螺、禾花魚了。

古村居民並不是人們想象中那樣封閉,他們也愛熱鬧。京台古戲台就是個很好的例子。該戲台距今已有250餘年的曆史,裝飾精美。從平麵圖上看,呈凸字形,極其少見,後台還有供演員方便的便槽,足時當時古戲之盛;戲台中間頂部的藻井,由層層疊疊的一百多個龍頭狀小鬥拱收縮而成,據說這樣的消音效果很好,足見戲台檔次之高。

每逢春節,古村更加熱鬧,幾乎每天都有龍燈舞獅,尤為值得稱道的是板凳龍了。正月初七到十一的某一天晚上,月星星稀,村中每家出一壯丁,肩扛一板凳,上連五盞燈,然後把每家的板凳連在一起,就構成一條首尾呼應幾裏的板凳龍了。舞龍隊伍在前、後、橫街上遊行,穿街過巷。當是時,仿佛一條巨龍圍繞村莊,最後隊伍行至空曠處,盤旋迂回,猶如一條祥龍盤臥村邊,守護著村莊。古群居民就是靠這樣一種傳統的形式,乞求來年平安。

古時有錢人家的閨秀都有自己的閨閣,古村落也不例外,挑選如意郎君也特別有意思,采取一種拋繡球的形式。這一天,附近的鄉民都會趕來湊熱鬧,特別是那些後生們,吹吹打打,場麵熱鬧。選郎開始,小姐站在閨秀樓的回廊上向下觀看求婚後生,哪個中意則把繡球丟給誰,站在天井的後生們則爭先恐後,紛紛仰頭觀望小姐,無奈樓上光線暗弱,後生們隻有望“樓”興歎,選定之後,則舉行隆重婚禮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