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軟件定義基礎架構重塑數據中心
聚焦
作者:鄒大斌
隨著IT技術的不斷普及和應用的日益深入,作為後台支持的數據中心其重要性日益凸顯。另一方麵,數據中心麵臨的壓力也越來越大,特別是隨著移動化的普及對數據中心的計算、存儲、網絡都產生了巨大的需求。
以我國為例,我國現在大約擁有8.38億中國互聯網用戶、7.19億中國博客用戶、4.68億微信活躍用戶,有超過4億台智能手機,還有超過2000萬新的PC和平板電腦。支撐如此巨大的用戶群體需要強大而且靈活的數據中心(大約每400台智能手機設備或者100台可穿戴設備就需要1台服務器),而傳統的數據中心是很難滿足需求的。比如,傳統數據中心提供一項新服務平均需要2~3周,但市場的瞬息萬變需要盡快將服務推出。
“在一個SMAC(‘S’指社交、‘M’指移動、‘A’指分析、‘C’指雲計算)主導的時代,建設開放、高效、按需提供、彈性的數據中心勢在必行,英特爾提出的軟件定義基礎架構(Software-defined Infrastructure,SDI)正是在這個背景下提出的。它的目標就是通過重構數據中心,使數據中心能夠敏捷、自動和高效。”英特爾(中國)有限公司行業合作與解決方案部高級經理、行業資深架構師龔毅敏告訴本報記者。
龔毅敏介紹說,基於軟件定義基礎設施構建的數據中心應該是動態的、高度自動化和軟件定義的,這和傳統的數據中心有很大不同,傳統數據中心是一種靜態、手動和硬件定義的,這樣的傳統數據中心根本無法滿足雲時代不斷變化的需求。在按照軟件定義基礎架構構建的數據中心中,軟件主導硬件,硬件隻提供重要的基礎架構屬性,用軟件來實現實時、智能和完全自動化。
具體而言,軟件定義基礎架構包含三個方麵的內容,即計算、存儲和網絡。在這三個方麵,英特爾分別都有相對應的產品。比如,在計算方麵英特爾推出了名為RSA(Rack Scale Arch)的架構來重新定義服務器,RSA采用分離的部件和預定義的機架, 各個部件單獨集成,可擴展,且便於構建基於機架的資源池。
龔毅敏表示,RSA架構可以很好地支持當下流行的模塊化數據中心概念。在模塊化數據中心,計算、網絡和存儲都可以和配電、製冷等設備集合成一個個獨立的可插拔模塊,方便擴展,也方便維護。
而在網絡方麵,英特爾也是軟件定義網絡(SDN)的大力推動者和實踐者,同時在網絡功能虛擬化(NVF)和虛擬化網絡方麵都推出了自己的產品。同樣,在存儲方麵英特爾也是軟件定義存儲的領導者,英特爾有高速緩存加速(iCAS)、下一代NVM以及英特爾存儲加速庫等相關技術。
龔毅敏強調說,英特爾的SDI是一個開放的架構,英特爾正在為之構建一個廣泛的生態係統。“不管是開源的OpenStack還是VMware、微軟等,SDI都可以很好地支持其產品。”龔毅敏說,“簡化、彈性、互操作性以及基於開放的工業標準建設正是SDI的主要特點。”
采訪中龔毅敏透露,英特爾正在研發中的下一代內存——存儲級內存距離麵世的時間越來越近了。存儲級內存是一款介於傳統DDR內存與通用存儲SSD之間的存儲介質,它與DRAM相比,容量更高而且價格更低,相比NAND則更快、更可靠且平台支持更加廣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