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安全與“軟件智慧”
聚焦
作者:李旭陽
Check Point一直在強調自己是專注於網絡安全領域的公司,也許因為其專注所以更具預見性。遠在“軟件定義”理念獲得業界廣泛認可之前,Check Point在2009年就推出了全新的軟件刀片架構(Software Blade architecture),這是當時業界首個可以為企業提供全麵、高度靈活及容易管理的安全架構。從此,Check Point持續不斷在軟件刀片架構基礎上進行創新,為客戶提供了靈活和簡便的解決方案。就如同Check Point北亞區總裁羅杉所說:“我們擁有豐富的硬件產品,但是Check Point的智慧是軟件。”
在如今這個“軟件定義”的時代,Check Point“軟件智慧”的理念得以乘上了東風。通過將軟硬件解耦,安全產品可以按需進行不同的產品配置,最終形成為每個用戶業務量身打造的方案。這是Check Point推出其軟刀片架構的初衷。網絡安全如今已經不再僅僅是防火牆、IPS或者UTM。新威脅的出現、APT的盛行以及移動互聯設備的普及,使得人們需要更加智能化且係統化的安全防護規則。羅杉很明顯地感受到了市場的變化,他表示:“三年間,用戶對於安全管理的需求實現了成百倍的增長。”
今天,Check Point的用戶不再僅僅是大型的企業或者重要部門,還包括了中小企業。這同過去Check Point的用戶組成截然不同。“CIO們每天的第一件工作,就是要確保信息的安全。”羅杉認為,這是一個人人都需要網絡安全的時代。信息化已經不再是一個隻針對某些領域的垂直技術,而是完全水平化的,普適於任何一個行業。Check Point“軟件智慧”的價值在於,其不僅適應了不同行業、不同規模用戶的安全需求,同時將孤立的安全事件聯係在一起呈現給用戶。這樣的效果實現,隻能靠軟件來進行。
以“軟件智慧”為理念打造最新的安全產品,並將其統合為一個有機的整體,幫助用戶應對最新的安全威脅,這是Check Point在5年前就已經開始堅持的設計,同時這也是Check Point能夠連續19年位居Gartner領導者象限的秘密武器。在中國,“軟件智慧”為Check Point賦予了絕對的靈活性,這使得其可以為某一類行業用戶進行安全產品的型號定製。Check Point總裁多年前的一句話讓羅杉至今記憶猶新:“我們對中國市場是有耐心的。如果我們的業務在這裏沒有發展的話,在整個亞太地區都很難出彩。” 因此,與很多公司不同的是,為了提供更好的本地化服務,Check Point在北亞地區大部分的員工都集中在北京、上海和香港。
“網絡安全建設在我國得到了政府的大力重視。其中一個很重要的思想就是‘以人為本’,從人開始定義安全流程。”羅杉表示,“這符合安全精細化的全球趨勢。”這種精細化的人性,已經滲透到了業務流程之中。在彙豐銀行,Check Point甚至參與了其員工手冊的細則擬定,利用專業的安全知識來提供谘詢服務。
成立21年以來,網絡安全公司不斷地進行著走馬燈般的輪換。跟不上時代的被淘汰了,新需求的出現又不斷催生初創公司成立。Check Point則在依靠著對“軟件智慧”的堅持,與行業發展保持同步。除了金融、電信、廣播這些行業用戶以外,Check Point也在助力雲安全這樣的新興領域。在這裏,Check Point以軟件為核心的架構更適於接近用戶,軟件刀片這樣的產品也更適於市場布局。羅杉表示,Check Point給自己的角色定位是“建議者”,“為用戶提供量體裁衣的安全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