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1章 獨釣(1 / 1)

心靈是個孩子,冥頑不靈,經常將思緒的麻攪成一團,斬不斷,理還亂。當你緊繃的時候,她纏一個死結;你伴她去散步了,她就會變為藍色的港灣。

“知者樂水。”(《論語·雍也》)師範畢業後的青春,我是在黃海邊上一所中學度過的。幾年的錘煉,業務遊刃有餘了,我便和一些同事於節假日去河邊釣魚。曬曬太陽,吹吹海風,釣量甚微,然其樂融融。後來,愈釣愈多,同事比不過我了,一不小心,名列前茅,那雙重的快樂無與倫比。一開始喜歡群釣,和大家在一起,回來時總是以凱旋的姿態出現在眾人麵前。後來發現,大家簇擁在一起,這魚並不好釣,弄不好,會全軍覆沒,我又嚐試獨釣。雖然收獲比以前增大,但趣味索然。

年輕時,很少煩惱,沒有心結,也就無所謂散心,但接觸的人和事越多,麻煩也就越多,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衝突是無處不在無時不有的。每當這種衝突變成一種驅逐不了的壞心緒,我選取獨釣。不過,隻在乎“獨”,而不在乎“釣”,且為獨釣。

柳宗元不也這樣麼?座座山峰,看不見飛鳥的形影,條條小路,也都沒有人們的足跡。整個大地覆蓋著茫茫白雪,一個穿著蓑衣、戴著笠帽的老漁翁,乘著一葉孤舟,在寒江上獨自垂釣。這是怎樣的世界?這哪是在垂釣啊?這分明是作者陪伴自己的心靈在散步呢!

中國曆史上還有一位有名的獨釣者,薑子牙,人們一般稱他為“薑太公”。當年,為了躲避戰亂,薑子牙到東北隱居了40年,後來又來到陝西的終南山。在那裏,他經常一個人到渭河去釣魚,三年中他一條魚也沒有釣到,他的魚鉤是直的呢。人們都嘲笑他,他無動於衷,“薑太公釣魚,願者上鉤”嘛。神奇的是,後來他果然釣到一條魚,魚的肚子裏藏有一本兵法書。更巧合的是,當天晚上,周王朝的皇帝文王做了一個夢,夢見一位高人。第二天,他就遇到了薑子牙。薑子牙向周文王講述了自己的身世,文王當時正為了打敗敵人建立王朝而搜羅人才,所以就對他說:“我的先祖太公早就寄希望於你了。”後人又稱他為“太公望”。文王給他以極高的地位,並在他的幫助下,消滅了商朝。在以後的中國各朝代都為他建立了神廟,而道家也傳說他升天成仙了。

柳宗元的獨釣,把釣竿拋向江雪的大自然,是仕途失意後的自我消遣;薑太公雖把直直的釣鉤投入渭水,但眼睛卻間或地瞄著對岸的皇宮,是冀有所得的裝模做樣。

美國有位老人可是專心致誌的獨釣者嗬。一個老人駕駛一條獨舟與暴風雨和鯊魚搏鬥,費全身力氣,筋疲力盡地把鯊魚殺死,把死鯊魚栓在小船後麵,拖回來享受,然而,老人把魚拖到岸邊,死鯊魚卻剩下一架空骨頭架子。麵對波濤的大海和鯊魚,“老人”無疑是勝利者,但麵對鯊魚的空骨頭架子和空蕩蕩的損壞的小船“老人”地道的失敗者。評論家說,這部作品暗示了作者自己的命運,奮鬥一生,卻一無所獲。讀者可不管這些,有的是感動。

我不同情海明威以及他的“老人”,為什麼非要有成果不可呢?隻要過程能帶來愉悅的心情就成!

步入不惑,許多事還真的不惑了,能以隨和的態度與大家融合在一起,能寬容地對待周圍的人和事,還經常莫名地感動,為身邊的真善美而動容。不過,不再去河畔“獨釣”了。因特網撒到中國後,我也把釣點設在臥室,餌點則遍布全世界,以鼠標為手竿,以電話線來放長線,以與論壇和報刊編輯交流為“魚”,不在乎釣量,坐到微機前,心就像個孩子狂跳得不行,拉你去散步、去串門,孫悟空一般,上天入地,天涯海角,顛倒時空,玩地球村於掌心,神啦!我心裏想什麼,地球人都知道;我心裏若有什麼疙瘩也不打緊,鍵盤手指散步的時候,可以自解,更有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