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2章 隔鍋飯香(1 / 1)

我家的夥食並不賴,可是女兒小時候卻喜歡到鄰家去蹭食。

你阻止她,她腳底抹油,鞋跟叩腚,比一隻小鹿跑得還歡。

隔壁劉嫂是個標致的人,眉喜眼笑,待人熱情友善,特別對小孩親切。別說小孩,就連我們大男人也挺喜歡的,甚至想越過傳統的喜歡。

家裏也是美食,但留不住孩子,真是隔鍋飯香得很呐!

不過,獨生子女,在家無童伴,在人家做客,受歡迎,蠻開心的,又能同鄰家小孩一起,享受異味,“總角之宴”,嬉笑晏晏呐。

其實,成人不也熱中打雅集嘛?“曲水流觴”的“蘭亭集”,知道的人不多,但孟浩然是童叟鹹知、婦孺皆曉的吧!“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開軒麵場圃,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你瞧瞧!為了和老朋友晤麵相聚,不遠千山萬水,來到綠樹環抱的山村,隻有普通的家常“雞黍”,並沒有什麼山珍海味。可是,這位客人,竟然許諾,重陽節“還來”做客,恐怕賞菊是假,品嚐深秋農家的“肥雞”和“新黍”是真。再說宋代那位歐陽,在自己命名的“醉翁亭”,大擺宴席,宴請滁洲的老百姓,真是古之稀奇,縱然有借寄情山水來排解貶謫的苦悶的嫌疑,卻畢竟是“與民同樂”的“隔鍋飯”哪!(如今的北京春節“團拜會”,有曆史的影子)那“觥籌交錯、起坐喧嘩”的影象,心裏就是抹不去啊!新世紀的那些率先步入小康的人家,把大年“團圓飯”的鍋台也搬到餐館來了。尋求快樂,感受服務。

從前,家庭拮據,出門總要自帶糗糧。現在遠遊時尚輕裝,餓了下館子。“歡迎光臨”的軟語,此起彼伏,從那微笑的紅唇發出,是多麼動聽哎!人山人海,人聲鼎沸,熱氣騰騰,喜氣洋洋,燈紅酒綠,菜肴飄香。顧客是上帝,這話是多麼美妙!

精明的外國佬,諳熟中國人熱情好客的風俗,紛紛把他們的“鍋莊”搬來,湊熱鬧。美國的什麼“麥當勞”“肯德基”,日本韓國的什麼“料理”,像播種似的,撒向中國的大中城市。似乎中國既沒有“麥”,又沒有“雞”,甚至還不會“料理”,哪介意,我們中國人,最懂得“要收獲麥子,就應當付出勞動”,最喜歡“啃德州的烤雞”呢!別以為你們日本、韓國會“料理”,你們是在古老的中國學會“料理”的呢,在烹調方麵,中國是你們的老祖宗!

西方快餐,東亞“料理”,的確別有風味,是事實。但在博大精深的中國飲食文化麵前,“略輸文采”“稍遜風騷”啊!

(《江蘇農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