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英語專業考研翻譯應試策略(2 / 2)

3.文化素養。翻譯並不是僅僅傳遞信息或達意而已,更多的時候是傳遞一種異域的文化。缺乏對一定文化的理解,翻譯隻能停留在表層的詞意理解和表達上。如果漏掉更重要的文化信息,往往就會導致理解錯誤、誤譯或失去異域色彩。

4.翻譯實踐。由於英語專業考研翻譯測試有一定的難度,而且該考試屬於選拔性考試,難度係數有一定拔高,因此,一方麵學生要通過大量翻譯實踐提高翻譯能力,另一方麵要針對所考院校做大量翻譯練習,提高應對該校翻譯測試題型的能力。隻有通過這個階段的訓練,語言能力、知識積累、文化素養才會融合、升華為譯者的素質。

三、測試策略

“田忌賽馬”很好地說明了比賽時的謀略可以出奇製勝。翻譯測試也一樣,需要的不僅是平時知識的積累和能力的掌握,而且需要考試時的應變與機智。

1.時間分配與順序調整策略。由於考研考試可以靈活調整試卷內各測試板塊的做題順序,這樣平時最擅長的先做、快做,在保證較好地完成任務的情況下,把時間留給較難的部分。比如有些學校翻譯與寫作在一起,有些同學寫作較好,而且寫作有相當部分與平時模式化訓練有關,因此可以先做。有些對英譯漢、漢譯英擅長,而且英翻漢和漢翻英在考試時難度可能不同,則可以調整做題順序。當然,這與平時訓練時策略的應用有很大關係。

2.翻譯方向策略。不同的翻譯方向,可能選取的策略不同。英譯漢的目的語是中文,改卷的老師是中國人,他們除了對譯文要求傳意準確之外,對譯文的可讀性、文采、地道等要求更高。筆者認為英譯漢時需要更加注意色彩和流暢性、邏輯性,譯文在很大程度上應是一篇美文。漢譯英,對學生而言,要達到母語為英文的人所寫文章的地道有點不現實,因此,改卷老師的改卷標準肯定有所不同。筆者更傾向於學生的譯文應有能引起改卷老師特別注意的亮點,有自己的翻譯風格,而不是模式化、乏味的陳腐爛詞或機械的字對字的硬譯。

3.表達策略。要注意出題老師的出題用意。難度很大的文章,有時是因為理解上的困難造成的,需要把重心放在理解上,即譯文最需要反映的是原文意思,表達的要求不一定那麼高;相反,有可能有一年的某一個部分特簡單、基本沒有理解的問題,出題者可能把重心放在對表達的檢測上,對譯文的可讀性、流暢性、邏輯性及色彩可能要求很高。

通過以上分析,旨在強調翻譯測試必須有針對性,針對翻譯本身的特點,針對所考院校題型,需要做大量的針對性練習。同時,更需要掌握一定的現場應試策略,最終才能考好。

參考文獻:

[1]李秀麗.英語專業八級翻譯測試對英語教學反駁作用研究[J].樂山師範學院學報,2011(3):135-140.

[2]彭輝.英語專業八級翻譯測試的反駁效應研究[J].外語交流,2012(3):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