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高職國際金融教學改革探討(1 / 2)

高職國際金融教學改革探討

教改研究

作者:張嵐嵐

摘 要: 本文對目前高職學校在國際金融教學方麵存在的問題進行了討論,並提出了一些解決方案,比如對於教學內容、方法、手段和考試考核方式的改革。

關鍵詞: 高職教育 國際金融教學 教學改革

一、當前高職國際金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高職學生的特點

相較於普通本科學生來說,高職學生是一群特殊的受教育群體,他們往往自信心不足,人生目標不清晰,更不願意嚐試,接受不了失敗與打擊,在教育接受方麵比較敏感。從結果反向來看,他們未能考上普通本科學校的原因是學習方法不適合,學習主動性、自覺性有所欠缺,來到高職學校後,周圍缺少了以往人群中優良的學習氛圍,更難以改變過去的習慣,自製力不強。針對這樣的受教育群體,以往普通的填充式教學方式或者單調的講授很難激發學生的興趣,難以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教材針對性不足

如今,高職學校在國際金融方麵多是采用與普通高校一樣的教學課本,雖然課本本身是在一定的科學編排下的優秀教材,卻缺乏針對性。高職學校與普通高校在培養學生的側重點不同,普通高校主要以理論知識傳授與理解為主,高職學校更加重視知識的實用性,需要在課堂講授方麵更加偏向於職業實際應用技能的培養,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的職業意識和能力,對於一些理論知識的來源及其研究方向的意義並不做過多要求。這種教材的不同學校一體化現象嚴重缺乏針對性,對於高職學校在國際金融方麵有針對性的教學造成了一定的障礙。

(三)教學理論與實踐分配不均

相對於普通高等教育學校側重培養學術型人才而言,高等職業教育更加偏向於培養高等技術應用型人才。我們在平時教育中,除教導學生掌握必要的理論知識和科學文化知識外,還側重於培養學生熟練掌握相關主幹技術,重視實際應用和實務知識的學習,強化職業技能的訓練。當前教學中,往往將學生困在課堂上,困在課本中,單純講授理論知識,很少有實務知識的學習和實際的鍛煉機會。持續采用這樣的教學方式,必然造成學生所學的知識和能力與職業崗位的要求存在一定的距離,學生不了解、不熟悉今後的工作環境和工作內容,有違“為學生創業服務”的辦學宗旨。我們在今後教學中要側重學生實際能力的培養,讓他們掌握切實有用的職業技能。

二、高職金融教學的改革措施

(一)教學內容的改革

改變以往單調的理論知識教學方式,以實用性、職業性為原則,調整教學內容。比如一些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產生發展等金融類機構的產生淵源要加以適當簡化,對於金融工具的使用如股票、基金、期貨和期權及金融戰略的應用方法要更加側重教授。總之,要沿襲以實用性為主的教學原則,減少純理論知識的教學,增加案例的講授及與職業發展相關的技術方法傳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