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式”晉升是怎樣實現的
職場
作者:張龍
“問題”是成長的起跳板,鍛煉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從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執行人員”中脫穎而出。
入職培訓一個月,在20多人中脫穎而出,成為首批上崗實習的6個人之一;
崗前實習兩個月,迅速轉正定崗為渠道零售經理,負責幾十家零售門店的管理;
主抓零售三個月,被提升為區域業務經理,管理5個區縣的經銷商進銷存業務。
“火箭式”的破格晉升,讓很多同齡人懷疑趙強在公司有非比尋常的關係,而趙強知道,這一切憑借的是自己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從一群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執行人員”中脫穎而出。
初露頭角
華美集團的入職培訓和其他公司沒有大的區別,無非是公司文化、企業製度、薪酬福利、安全生產、職業規劃和商務禮儀這些東西,上午培訓文化課,下午在各個部門科室轉,幾十個剛出校門的學生自然是看這裏也新奇,看那裏也有趣。
趙強看到了新奇,也看出了問題。
“師傅,怎麼越到最後冰箱快裝配好了,生產線的速度反而越慢呢?前麵的工序大部分都不是很忙,後麵的速度加快整個生產線的節拍不就高了嗎?”趙強提出了自己疑問。
趙強也是第一次見到生產流水線;第一次親眼見證每天都用的冰箱,是怎樣從一顆螺釘開始被生產線兩邊機器一樣的工人組裝起來的;知道了“節拍”是指兩套產品通過一個生產節點的時間間隔,它考量的是生產線生產產品的效率,而每道生產工序都會影響整條生產線的節拍。
“我們很矛盾,這兒速度加快,前麵的節拍的確是能提高,但冰箱會因為速度加快導致傾斜,後麵包裝時校正反而要花費更多時間。”工人師傅顯然熟知這個問題。
這一下子提醒了趙強,這個問題的本質是節拍加快和冰箱傾斜之間的矛盾,既然加快節拍是目標,解決這個問題就要解決冰箱傾斜導致後麵包裝耗時的問題,對傾斜的冰箱提前校正是不是可行?趙強冥思苦想後提出了解決辦法,通過和工人以及工程師的討論,提前對冰箱底座進行調整應對傾斜的方法取得了成功。這個事情,還被上報為事業部小發明小革新的明星案例。
入職培訓完畢,趙強的成績僅靠此項加分就超過了絕大多數人,首批進入崗前實習。
點評:“什麼叫問題?問題就是事物的矛盾。哪裏有沒有解決的矛盾,哪裏就有問題。”這是毛澤東在《反對黨八股》中的經典論述。矛盾必然存在衝突的雙方或多方,認識什麼是問題,就應找出各方進行研究,才能對問題有實質的分析,這個步驟是發現和分析問題;在此基礎上確定自己的立場,也就是確定需要支持的一方和需要改進的一方,進而研究改進的途徑和方法,這個步驟是解決問題。
趙強可能沒有這麼完善的理論,但他的實際操作卻非常符合這一思路。
如何發現和分析問題
方法一:確定目標,發現差距,多多參與
趙強在市場部的崗前實習和入職培訓差不多,隻不過是將在各個部門之間的參觀,縮小在一個部門內的不同科室之間。
趙強暗下決心,一定借這個機會把各個科室的業務流程學會,隻有這樣,自己被派出去幹業務經理時才能快速成長。抱定這個目標後,趙強自告奮勇不怕辛苦替老員工做跑腿的工作。這期間免不了遇到讓自己碰壁的事情,趙強便自我安慰:“我是新人我什麼都不懂,多跑兩次我下次就會了。”
點評:有了清晰的目標,才能看到當下和目標之間的差距,才能發現中間存在的問題,才能對症下藥找到解決之法。新員工的成長也是同理,很多新人在入職培訓和實習時往往無所事事,找不到方向更找不到問題,原因就在於此。
崗前實習是學習和進步的“黃金時間”,新人過了這個期間仍然什麼都不會的話,會極大影響到後期的發展。
方法二:收集資料,占有信息
趙強主要的跑腿工作是遞送報告——公司總部各部門之間的、各分公司總經理上報的,傳真機和打印機幾乎就沒消停過。幾次下來,趙強意識到這絕對是個學習的好機會,這些報告幾乎涉及到公司方方麵麵的問題,而且,同一問題不同分公司提出的解決方法卻大相徑庭。
“北京20多個人能幹4個億,廣東50多個人才幹3個億,北京的市場比廣東好很多。”趙強對其他新人八卦內幕時,其他人一臉的懷疑。
趙強是從兩個分公司的報告上獲知這個情況的,並暗下決心有機會要申請去北京幹業務,一是因為北京的人均銷售額高,工資自然會高;二是北京的總經理相當有思路,這從兩個總經理的加人申請報告中就能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