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當我開始與這個世界獨處(2 / 2)

漸漸地,也感受到了自己溫柔的一麵。換作過去,看見蟑螂蜘蛛小蟲必定是一腳踩死,但是在搬進新家時,看見水槽邊的一小簇結網,上麵棲息著一直小蜘蛛,在我看著它的時刻,它也凝視著我,就是那一刻,突然覺得生靈平等,便也沒有要去擾亂它生活的意思,水槽底下的那一小塊地方,原本也是我根本不會去觸及的領域,那麼,就讓它安靜地待著也挺好。

後來想想,更主要的自由來源於無拘無束,或許少了些精神上的依靠,但多了孤身一人的自在,不用去計較深夜工作結束去客廳喝水會不會吵到別人,也不會去擔心早起廁所被霸占而故意提前幾分鍾起床,也不會因為聽見室友與女朋友親熱的聲響而略感尷尬,想唱歌的時候就唱,看劇也可以不用戴耳機,躺在床上望著天花板,可以肆意地睡著,又猛然地醒來。有時候夜裏會餓,但冰箱裏並沒有儲備食材,打算去樓下便利店,鎖門時不用再因為對方問“這麼晚了,你還要出去”而不自然地臉紅,這些,都是你一個人才可以享有的。

相比兩個人或者更多朋友住在一起,自己似乎能夠學會更多曾經不會的東西,類似於電器故障,保險跳閘,下水道堵塞,往往是逼迫你不得不自己去解決,而人就是在自己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強大起來的。

曾有段時間和戀人住在一起,感情瀕臨破裂之前,就時常想,要是沒有了對方,一個人,家務誰做呢,飯誰做呢,衣服會不會堆成山也懶得去理會,於是在分手後,想方設法也找了朋友再次合租,朋友工作調離之後,又換了新的室友,不管怎樣,總覺得要是自己一個人,生活就會變得複雜而麻煩。

可,最終還是自己想錯了。

小時候電影頻道總是隔三岔五播《三個和尚》的動畫片,這個耳熟能詳的故事說著人盡皆知的道理,可是真正明白過來,卻是最近的事。為什麼一個和尚可以把廟宇打理得妥妥當當,而三個人卻不行,這也是為什麼一個人會去認認真真計較生活的環境,而群居者不行。

人往往以為依靠是他人是對自己的一種保護,其實真正的保護是懂得離開他人,放棄依賴。

小時候父母加班,一個人在家會感到害怕,睡不著,抱一堆玩具放在身邊,講故事給它們聽,講到自己累了,就睡著了,但那時候依舊覺得一個人會恐懼很多東西,長大之後發現,大多的恐懼來自於自己的心理暗示,如果不斷地在心中重複一些奇怪的事,整個空間的氛圍自然奇怪,但是如果更多的是用心去感受這份寧靜,整個人也變得輕鬆起來。

我們從小到大都過著群居生活,是因為我們總以為“孤單”是一個充滿悲涼的貶義詞,但是,當有一天我們真正與世界獨處的時候,我們才更能聽見自己內心的聲音,更能自在地存活於天地。原本在大城市繁忙的年輕人,常常遇見工作的煩心事和同事的排擠,卻正因如此,更眷戀棲息之處有同伴的惺惺相惜,可這種我們認為的“陪伴”不過是“未斷奶”前內心深處安全感的匱乏。

沒有人會一直陪著你,總有一天,室友會戀愛,會出國,會結婚,總存在一種離開你的可能,那麼你在遷徙的過程中,勢必要再找下一個可以共處的人,下一個,再下一個,永久無法終結,即使與你共處的是你的戀人,也依舊逃離不了分手時內心油然而生的無力感,縱然是與你白首如新的愛人,也難逃生死有命的那次劫難,到底誰能與你相守一生呢,到頭來,無疑還是自己。

當我坐在地鐵上,聽著車窗外呼呼的風聲,看著車廂滿座的人群,卻突然有一刻想要快點回到自己的家,那個巴掌大小的屋子,喝上一口自己熬的湯,躺上那張隻有你自己的氣息的床。

或許我們都需要有一次與這個世界獨處的機會,其實它沒有想象中那麼可怕,獨處反而會讓我變得溫柔,在完全放空自己的時刻,才最接近真實的自己,與世界竊竊私語,與自己真實相依。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