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亂象紛呈上書碰壁,奇器迭出傳教有方(5)(2 / 3)

大家疑疑惑惑地圍上去,仔細一看,發現不隻籠子是用金屬細絲編成的,連籠子裏的那隻小鳥也是金屬製作的。它雖然張著嘴巴,站在那裏,卻一動也不會動。大家正猜不透這隻假鳥怎麼會發出聲音來,音樂聲忽然終止了。那個年輕仆人立即從懷裏摸出一把式樣特別的鑰匙,插進籠子底座的一個小孔裏,旋轉了幾下,音樂聲重新響起來。

“啊,湯先生,貴邦之製作,可謂巧奪天工,令人耳目全新!隻不知如此奇技,係何人所授?”馮道濟又驚又喜地問,他顯然已經佩服得五體投地。

“馮先生下問,小弟正欲奉告。”湯若望舉起一根指頭,莊嚴地回答,“這啟迪我們以無窮智慧者,並非血肉之軀的凡夫俗子,乃係慈悲萬能的上帝!是上帝教導我們一切,還諭示我們不應將此智慧據為私有,要傳授給居處於世界之上、哪怕最遙遠地域的人民!”

“那麼,湯先生遠涉重洋,長驅萬裏,來遊中國,其意也在此囉?”馮愷章問,肅然地望著主人。

湯若望點點頭,把炯炯的目光轉向他:“正是。皆因我輩俱係天生之罪人,我們的靈魂都沾滿邪惡與不潔。唯有慈悲萬能之上帝能夠拯救我們!”

在他們對答的當兒,黃宗羲在一旁默默地聽著。他見湯若望一本正經、咄咄逼人的樣子,心想:“仁義之性,與生俱來。天下之理皆非心外之物。要拯救自己,也唯有反求本心,努力內省——‘致良知’而已矣,又何必求助什麼上帝!”不過,雖然這樣,湯若望作為一位“夷狄僧侶”,為著傳播和實行自己所崇信的“道”,不惜背井離鄉,變俗易服,來做一名異國的臣民,時至今日,仍然保持著飽滿充沛的熱情,這一點,卻使黃宗羲驚異之餘,心中不無觸動。“要是換了我,處於他的地位,能夠這樣做麼?”他暗中問自己,隨即又吃了一驚,“哎,我為什麼要這麼想?為什麼會這樣想?”他隱隱約約感到,自己正接近一種可怕的、危險的想法。他不敢,也不願意再深究下去了。

“哎,道末兄,這些話,還是留待你做彌撒的時候去說吧!”大約是瞧見黃宗羲的神色有點不對頭,方以智從旁插進來說,“這位黃先生是位嗜書如命的人,閣下還是把那些奇書秘籍拿出來,讓我們見識見識!”

湯若望正說到興頭上,忽然被打斷,不免有點掃興。他張了張嘴,似乎打算分辯,終於失望地擺一擺手,說:“請稍候!”然後悻悻然走進隔壁的房間,一會兒,同那年輕仆人各自抱了一大摞書出來,都堆在桌上,說:“請吧!”黃宗羲聽說有書可觀,精神為之一振。他連忙走過去,先翻看一下書目。他發現這些書,絕大多數都是自己所不知道,或者僅僅聽說過名字,卻沒有機會讀到的。其中有徐光啟與教士利瑪竇合譯的《幾何原本》、李之藻譯的《圜容較義》、徐光啟的《測量法義》——這後兩種是談幾何原理的實際應用的書,還有湯若望本人著的介紹西洋光學的《遠鏡說》,教士熊三拔著的專論水力機械的《泰西水法》,至於王征與教士鄧玉函合譯的《遠西奇器圖說》則是介紹物理學中重心、比重、杠杆、滑輪原理及簡單機械構造的書。此外,還有介紹世界五大洲之說的《萬國輿圖》、介紹世界地理知識的《職方外紀》,以及介紹西洋天文學的《渾蓋通憲圖說》等等。黃宗羲越翻越興奮。雖然有許多書他根本看不懂,但正因為這樣,卻激起了他越來越強的求知欲望,激起了他要把它們讀懂、鑽通的熱情。“哎,這些都是經世致用之學!學者所須知。與那些個風琴、雀籠音樂真是不可同日而語!”他興奮地想。隨即,也不管還有其他人在場,先挑了一本比較容易讀的《職方外紀》,退回椅子上埋頭翻閱起來……這一天,由於黃宗羲的堅持,他們在湯若望的宅邸裏一直逗留到下午很遲的時候才告辭出來。湯若望留他們用了午飯,出門時,又殷勤地一直把他們送到路口,才揮手告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