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財會實踐教學現狀調查與分析
財會教育
作者:劉祝蘭
摘要:本文針對筆者所在學院財會專業實踐教學的現狀,提出設立校內財會谘詢機構對外承接業務,在責任教師的指導下有計劃分批次讓學生在該機構輪崗進行實務操作完成業務,這樣既可以提升教師的專業實踐經驗,又可以補充現有實踐教學模式的不足,最終提升學生對財會專業實務認識和動手能力。
關鍵詞:財會 實踐教學 高職
一、前言
隨著國內注冊會計師事務所、稅務師事務所的興起,以及財務谘詢服務公司普及,目前在校內附設其他生產或服務機構較為普遍,而在校內設立代理記賬公司或財會谘詢服務機構的院校則不多。在高職教育提倡工學結合,大力培養“雙師型”教師素質的要求下,多數有“雙證”的專職教師中,隻有少數真正具備“雙師”素質,也就是說有相當一部分專職教師具有豐富的理論知識,但專業實踐經驗卻相對欠缺。在財會實踐教學方麵,校內實訓場地有限,雖然校內財會專業設有多個單項和綜合模擬實訓,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專業實踐技能,但模式過於形式單一,學生對真實的業務操作和認識極其有限;校外頂崗實習和畢業設計雖能讓學生體驗真實的工作情境,但能找到對口專業崗位實習的學生數量有限,因此學生的整體專業實踐效果有待進一步提升。
二、我院財會專業師資現狀調查分析
我院財經係共有教師12人,其中副教授2人,講師9人,實驗師1人,持“雙證”或以上的教師為9人,真正具備實踐經驗的教師為7人,曾到企業掛職鍛煉的教師為5人,從企業引進教師5人,在校師生比為1:37。可見我院財會專業師資結構現狀與行業標準尚存在一定差距。我院財經專業師資結構中具備“雙師型”素質比率不高的主要原因有:(1)原有專任教師多為就讀本專業畢業後直接從教,期間他們到企業掛職機會較少。究其原因在於,高職院校師生比原本偏低,一旦到企業掛職鍛煉,教師空缺必定影響正常教學,另外鑒於財會崗位的私密性、重要性和特殊性,一般較少有企業會提供掛職鍛煉機會。(2)從企業引進教師人數有限,原因是應聘者除了需具備一定程度的學曆和專業技術職稱以及教師職業資格外,還受到一定的年齡限製。由於人事政策的限製,須通過學校公開招聘考試,才能被錄用,其中能被破格錄用的高技能人才則更少。
三、我院校內財會實踐教學現狀
我院校內財會實踐教學中,已開設了“基礎會計”、“ERP沙盤”等一體化課程,以及多個單項和綜合實訓課程。這些課程大都安排在專業模擬實訓或綜合實訓室,有些甚至是在資源共享的實訓室完成的,學生總體反映比較滿意,學生實踐效果良好。
為了真實了解本專業學生對實踐教學的滿意度,我們對2009級和2010級兩個班約100位學生,開展了問卷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