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目前我院校內專業實訓場地數量有限,幾乎所有單項和綜合實訓課程都采用模擬仿真的形式開展教學,無法使學生更多的接觸真實的財會業務以及實務操作流程,因此學生並沒有完全真正掌握財會實操技能,過半學生(54%)主張以“實踐為主理論為輔”的課程,且大都(63%)把提高專業實踐技能的關鍵寄托在“頂崗實習”,校內實踐效果欠佳(非常滿意率僅7%)。
四、我院財會專業學生校外頂崗實習狀況
針對我院財會專業畢業班校外頂崗實習情況,進行了頂崗實習崗位問卷調查,調查結果顯示,參加校外頂崗實習的受訪學生中39%的學生在“會計”崗位實習,14%的學生在“出納”崗位實習,39%的學生在“與專業相關”的崗位如收銀、統計、倉庫管理、財務助理等崗位實習,占實習人數15%的學生在“與專業無關”的崗位實習。
學生在校外頂崗實習,企業能安排學生到對口專業崗位(會計和出納)實習的人數隻有53%,也就是說有相當部分的學生不能完全接觸到真實財會業務。從學生實習企業的規模和納稅情況來看,占半數以上的學生是在比較小型的企業或是小規模納稅企業實習,這說明大部分學生不能真正接觸健全完善的財稅業務製度。從實習企業的行業來看,除少量製造業(7%)、商業(25%)、會計師事務所及財務代理公司(32%)外,屬於其他行業的比例為36%,這表明有相當一部分的學生不能接觸到係統的會計核算製度。
五、結語
高職院校傳統的財會實踐教學模式主要采用校內單一和綜合模擬實訓的教學形式,輔以校外頂崗實習完成實踐教學。通過調查,上述教學形式已經不能完全滿足學生就業和職業的普遍需求,因此,一方麵應該繼續加強校企合作有效開發和利用校外實踐基地,另一方麵,可以進一步擴展校內實踐教學基地,適當開設校辦企業。企業的財會業務完全由專業教師主導完成,這樣可以將實際的工作情境應用於現場教學,並能無限次安排學生輪崗進行實務操作。此外,可以充分共享利用現有實踐教學資源,在校內設立財會谘詢服務機構,服務於社會,機構業務由教師主導完成,長期分批讓學生輪崗進行實務操作,這樣既解決了教師到企業掛職鍛煉的難題,完善了“雙師型”教師素質,又很好地彌補了學生在校內專業實踐條件的不足。同時,從教師和教學角度來看,還應多開發一些如“基礎會計”、“財務會計”、“會計電算化”、“稅務會計”等教學做理論實踐一體化課程,將企業和機構業務引進課程教學。相信上述一係列實踐教學改革,對提高學生的財會專業技能將發揮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何存花.高職會計實踐教學的模式研究[J].高等財經教育研究,2011,(3):34-37.
2.陳祥友.高職會計實踐教學效果的思考[J].經濟研究導刊,2011,(15):24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