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觀察
“站隊”分派係
固定搭配缺乏新鮮感
TVB的派係鬥爭早已不是秘密,今年初才退休的TVB製作部戲劇製作總監梁家樹,多年來和另一位戲劇製作總監曾勵珍之間的關係就非常微妙。兩人分庭抗禮,各自擁有自己的創作班底和演員愛將。
葉廣蔭透露,無線編劇也要“站隊”,雖然兩個製作團隊都在同一個樓層辦公,但團隊之間絕對是零交流,而且兩邊的拍攝計劃和劇本都是嚴格保密的,即使是資料性的東西也不能隨意被別的團隊翻查。想從一個團隊調到另一個團隊,很困難,就算成功了也要“過冷河”,被閑置三至六個月。由於這種派係之爭,幕後創作團隊搭配固定,缺乏了新鮮感的衝擊,某種程度上也是導致劇本水準停滯不前的原因。
入行門檻低
苦熬十年或可當編審
在無線從事電視劇製作方麵的工作,門檻很低,即使是非科班出身的年輕人也可從場記、場務、節目助理或初級編劇做起。但是,無線每一項工種都嚴格細分為初級、中級、高級,不可能一步登天。以編劇為例,就要經曆初級編劇、普通編劇、高級編劇、首席編劇到編審的晉升道路,每一次晉升平均需要花費兩三年,除非遇到人事變動剛好有空缺,才可能有機會走一下捷徑。TVB培養一位編審平均需要10年的時間,能成為金牌編審的更是鳳毛麟角。
離巢因錢少
初級編劇月薪僅一萬
近年來,無線掀起“離巢熱”,大批幕後精英出走,編劇人手短缺。葉廣蔭表示:“像《大藥坊》、《單城雙戀》都用了兩個編審,因為編劇太少,一個編審搞不定。最終一個編審負責想橋段,一個編審負責寫劇本。”
而他在創作《巾幗梟雄3》時,編劇隊伍更是幾乎呈空巢狀態,公司隻派了三個入職還不到4個月的年輕人給他,“這些剛畢業的學生能寫劇本嗎?《巾幗3》的最終劇本,可以說幾乎每個字都是我自己寫的”。葉廣蔭又表示,無線不得不急召不少“外援”編劇回來幫忙,像曾創作《刑事偵緝檔案》、《宮心計》等經典劇集、現已離巢的前金牌編審賈偉南,就被請回來為胡杏兒的新劇《醋娘子》操刀。
其實,香港編劇的生存狀況並不樂觀。比如署名,除了編審和首席編劇的名字會出現在片頭、片尾字幕外,其他各級編劇的名字基本不會出現。至於薪水,內地的一線編劇,寫一集劇本的薪酬往往由六位數起跳,一部劇集下來就能賺個幾百萬元,比起香港編劇來說不知道高了多少倍。
葉廣蔭表示:“TVB是香港僅有的培養編劇人才的地方,不過十年來沒加過人工,直到新的電視台挖角,薪水才漲到合理價格。沒加薪前,編審的年薪隻有50萬港元,初級編劇的月薪就隻有1萬港元,在香港僅僅夠糊口。”而根據媒體報道,如今香港一般洗碗工的月薪早已超過一萬港元。
CTVB偶有“戲霸”
大改劇本者少有,除非有後台
演員改劇本的事,在香港多見嗎?葉廣蔭表示,香港演員隨意修改劇本的現象不算多:“內地的電視劇主要‘賣’的是演員,大牌演員因不滿劇本不肯開工的事情不少。不過在香港就不一樣,一部戲幾個編劇分著寫,拍攝的時候也是幾個導演同時開工,你要改了劇本,其他編劇和導演不知道,那就有很大問題。加上TVB劇的線索沒有內地這麼集中,分了很多條支線,除了主角還有一大班綠葉演員,要改劇本並不是這麼容易,因為影響的範圍太大了。”
葉廣蔭認為,演員對劇本進行二度創作很正常,某些台詞、動作細節需要豐富,但是為自己加戲、刪別人的戲等大改動,在港劇中很少見。不過,他也承認TVB裏偶爾也會出現“戲霸”,少數演員自恃有高層撐腰而大膽為之。
他爆料稱,某熱播劇男主角因為跟某高層私交甚篤而越權操作,“編劇們有個工作郵箱,寫好的劇本都會放上郵箱讓監製審查,不知道他怎麼拿到了郵箱的密碼,竟然把自己改的劇本放進了郵箱。”另外,早年某男星在拍攝某消防員題材的劇集時,也是因為有高層撐腰而愛改劇本,還因此與當時仍未上位的某視帝交惡。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