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後周名將(2 / 2)

一到東京汴州趙匡胤便帶著葉清歌進入周國皇宮,向周帝柴榮複命。等候半柱香的時辰,才得傳喚。進入偏殿,葉清歌放眼一瞧,見一四旬男子,身型消瘦,眉英目雄,身披龍袍,正在埋首批改奏折,這人正是一代雄主,周世宗柴榮。見葉趙二人叩首拜過,柴榮問道:“葉清歌就是你嗎?”葉清歌見柴榮雖是皇帝,卻也沒有想象中的那樣令人害怕,他抱拳一禮道:“草民正是葉清歌,多謝皇帝陛下救了草民。”柴榮見葉清歌雖是少年,見了自己卻能不卑不亢,心中略為欣賞,他頷首道:“你可帶過兵?”葉清歌直言沒有。柴榮戎馬半生,有沒有從軍過仗、習武練箭,其實一看便知。他如此一問,隻是要看看葉清歌的反應。而葉清歌的坦蕩正合世宗之意,他長笑一聲道:“很好,趙將軍你手下正少一隊騎兵,我撥你五百騎衛就由葉清歌統領吧。”葉清歌拜道:“草民毫無功績,又不懂帶兵打仗,要我做什麼指揮使,隻怕草民會辜負聖上的一番期許。”

“不會可以學,大丈夫應縱橫天下,區區五百人都駕馭不了,豈不是太輸男兒誌氣?”周帝柴榮勾完最後一篇奏折後將筆放於一旁,龍顏微抬,目光落在趙匡胤身上又道:“更何況你身邊還有一位如此好的老師。”葉清歌被柴榮的一席話激起心中熱血,躬身道:“多謝聖上給末將的機會,清歌一定盡力而為,以報皇恩。”柴榮頷首道:“如此才是真男兒所為。”他說完揮了揮手道:“趙將軍,此事就交給你來辦,若無他事便先行退下吧。”趙匡胤口中稱是,帶著葉清歌緩緩退出殿外。

-----------------

出得宮門,葉趙二人回到趙府,趙匡胤為葉清歌介紹了自己的養父趙普和同胞兄弟趙匡義。趙普年過五旬,神采奕奕,談吐不俗;趙匡義二十出頭略長於葉清歌,他不如其兄趙匡胤英武雄壯,然而相貌沉穩,高瘦挺拔。二人從趙匡胤口中早知,葉清歌少年俠義,對趙匡胤有救命之恩,如今又知葉清歌被柴榮破格提拔為驃騎校尉,更是由衷高興。趙普命人做好酒席,四人痛飲一番相談甚歡。酒宴完後,趙匡胤又命人為葉清歌安排好廂房住處,又送來幾件幹淨衣物,可謂是體貼周到。

這樣又過幾日,這天葉清歌早早便被被趙匡胤叫醒,說是要去檢閱新到的騎軍。原來,葉清歌那日被柴榮封為驃騎校尉,已屬軍籍,趙匡胤知他一竅不通,便把一幹瑣事都為他料理好了。而如今到了檢閱兵士的日子,葉清歌身為驃騎校尉,一營之長,自然要隨他一同前往。

葉趙二人到達校場,五百名騎軍已結隊成陣,趙匡胤看著士氣熊昂的騎兵點了點頭,指著葉清歌向眾人高聲道:“此人就是你們的統兵將軍葉校尉。”

“葉校尉......”五百騎兵同時高呼道。

葉清歌哪裏見過這等陣勢,心中打鼓,勉強笑道:“你......你們好。”“葉校尉好。”五百騎兵又是眾口一詞的回到,聲音響徹雲霄。

“先檢閱箭術。”趙匡胤向一邊的副將道。副將得令,指揮騎兵左右散開留出一條百步來寬的空地,空地那一頭正是練箭時用的箭靶。隨後分十人一組開始在七十步之外,策馬引弓,考校箭術。五百人中,箭術總有高低,但一輪射罷卻無一人一箭落靶。趙匡胤點頭表示讚許,葉清歌也看得入神。

趙匡胤下令又考長槍衝殺,眾騎軍更是龍精虎猛,槍出如龍,悍不畏死,驍勇異常,看得葉清歌血之為熱,他暗想:“周國軍士如此神勇,怪不得南平國俯首稱臣,南楚數日被滅,後蜀談之色變。

一番考校完畢,騎兵中有人提議,統軍校尉葉清歌上場一試,讓眾人領略風采。趙匡胤心知葉清歌不會武藝,暗暗皺眉。一旁副將觀其麵色,心中清明,對一眾部下嗬斥道:“葉校尉乃皇上欽點,武藝自然不俗,爾等不要班門弄斧貽笑大方。“武藝討教,本是軍中常事,末將雖武藝粗淺,鬥膽一試。”說話之人,正是騎兵中武藝最好的隊頭衛西武。此人身材彪悍,臂力驚人,個性耿直,騎軍之中多以他馬首是瞻。

趙匡胤見事已至此,本想親自出馬,下場比較。不料葉清歌竟眾人坦白道:“我......不會武功。”眾人聞後大感不可思議,心想,統兵指揮使居然不懂武藝,這傳出去不成笑話嗎?一時校場中議論紛紛,私語不斷。葉清歌自覺丟人,一時不言不語,心中暗忖:“這驃騎校尉,本來就不該是自己做的,如今貽笑大方也是應該。”趙匡胤一聲喝道:“安靜......楚霸王力拔山河,不敵跨夫韓信;諸葛孔明更是文弱儒生,卻能七擒孟獲。葉校尉為皇上欽點禁軍騎兵衛指揮使,自然有其過人之處,爾等若對葉校尉有任何懷疑,便是對皇上的懷疑。”眾人聽趙匡胤一番訓斥搬出了皇上來,再不敢言語,但從眾人眼中,還是能看到他們對葉清歌的不屑。趙匡胤高聲再問一遍,有無異議,眾人皆齊聲稱否。葉清歌從眾人怒雷般的應答聲中,聽出幾分憋屈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