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激濁揚清(1 / 1)

【釋義】激:衝除;濁:髒水。衝去汙水,使清水湧流。比喻除惡揚善或清除壞的,發揚好的。

【出處】唐·房玄齡等《晉書·牽秀傳》。

西晉時,有個名叫牽秀的讀書人,年輕時就有些才氣,也能說會道。後來得到晉武帝的賞識,任司空從事中郎,當上了皇帝的侍從官。牽秀好說大話,常把自己誇得了不起。有一次竟對人說,他如果能當上宰相,就一定像衝除髒水、浮上清水那樣除掉惡人、獎勵好人;如果能擔任軍事要職,就一定會建立將帥的功勳。(自謂居司直之任,當能激濁揚清;處鼓桴之間,必建將帥之勳。)但是,他不過是說說而已,實際上沒有照這樣去做。公元290年晉武帝司馬炎死後,他的兒子司馬衷繼位,史稱晉惠帝。司馬衷是個低能兒,第二年,皇族之間為了爭奪政權,發生了長達十六年之久的“八王之亂”。

當時牽秀擔任尚書,但他對諸王專政、惠帝淪為傀儡,非但不敢反對,相反,他見哪個有勢力,就去投靠哪個。他先是為長沙王司馬乂效力,接著又投奔成都王司馬穎,後來再投靠河間王司馬洩。最後,牽秀在這場皇族大混戰中,被司馬洩的部下殺死,以致他根本就沒有做到自己說的,像衝除髒水、浮上清水那樣除掉惡人、獎勵好人。可此人所說“激濁揚清”之語卻得以流傳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