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旦,望接筍峰,從仰止亭投石門,曆鐵象岩,皆捶磴為階,錯落不一,俯仰上下,出沒石林間,若排扉,若穿牖。登漸狹,忽豁然高峰四輳,窪中隆外。如仰釜微缺,從缺處,一石嵌嵌飛動。舞瀑蜿蜒而下,晴雨亂飛,各傳淙響;積雲在崖,冰柱時墜,凜乎其不可留。乃折步左腋而上,一壁聳百餘尋,懸三梯級,各以百計。其懸處得凹之半,左削右虛,含慄守視,而上梯窮壁。複胸而凸出,從胸上環鑿一徑,僅容半躅,舍距用趾,履滑攀索,膝胸而行,如胡僧和南而複蟹旋者。三十步,徑斷,續以棧,複十步許,得定心亭。少頃,因之至,登龍脊。雙壁離立,界兩瀑,而中拔數十仞,下望如雞胸骨,窄束不能雁行。賈勇上征,屢奮屢息,賴縟綠繡兩壁,墜雪鉤枝,餘花嫋嫋,差得自怡。遂由仙弈亭,上絕頂登玄元道院,鬆竹蔽虧,蓊菁鬱翠,昔汪麗陽道人反真複命處也。及下,出石門,望懸梯如腋下短帶耳。複北望仙掌峰,取石岩道,登天遊觀,道視接筍稍夷。登三裏許,忽一石從左拔起,與仙掌相拒,如峽而磴。遊人憩此,若酷暑之得冰室。更三裏,渡胡麻澗,隨流而東,行數百步,入天遊觀,隱屏峰實拱之。及出一覽亭,則隱屏若可蹴而造也。屏挾接筍、玉華二峰,如人豎掌中三指。其餘諸峰環侍,高者拊膝,卑者承踵,皆孩而頂撫之。曩之溪上,巋然傲人,以不可攀者,悉盤中玩石耳。聽灘聲在風際搖蕩,如饞婦炒寒豆;意昨之白煙漁父,又是眼空花不足思也。至三友堂、勝覽亭,既返。道士留曲水,為談山中事,娓娓可聽。
是夕,月色甚佳,不能寐。複出一覽亭,觀白雲敷岩如海,而眾峰各萌頭茁角,作水族異狀。獨隱屏如巨鯨翹首,北顧峰頭,懸兩燈,差可以擬目,亦奇觀也。
晨際,從胡麻澗上行三裏許,有山當庵。古木幽清,流泉婉出。自此從玉柱峰東行,雲徑闃寂,了無人聲,惟覺泉石灑然,一勺一拳,具足仙韻;草木藤蘿,俱有香氣。天心庵以峰名,杜豁岩以人顯,皆相去六七裏。從萬峰腳下,縈回取路,如循永巷中。越澗渡壑,喜其漱泐山讚山元,骨齒齒斤齶。黛綠丹碧,班駁成文,泉水濺之,皆活也。登九井岩,岩巔有泉如井者九,清澈映星漢,汲一則八井俱動,想一脈也。穿蘿而南,折為水簾洞。丹崖百尺,瀉水如珠,飄灑隨風,清聲瑟瑟。恨複頹敗無人,煙火俱寂。由是北折,繞劉官寨,再折過紫峰嶺。山勢訁叔詭,群峭摩天,較之溪上諸峰,兄弟之相仿佛者,往往然也。涉一澗,曰襲芳,溯流行數百步,有瀑潺潺然落穀中,此澗之源也。東折,度雲門,一石與崖附會而成弄。不百武,弄盡,盡處複一澗,曰流雲,又瀑之源也。嘉樹扶疏,人家閑靜,複有柳岸柴扉、小橋流水之趣。橋之西有深密庵,擁竹萬竿,規製宏敞,毛道人一呆靜處也。由左腋而西,為閑閑室,為白雲鄉,皆連亙相接,總之俱屬為盧岫耳。岫之北,一徑嫋嫋,投雲而沒,似可以致遠,而因之逼歸甚急。
既下,乃從涉澗處南折,曆丹霞嶂,又折趨馬頭岩,有凝雲庵、碧桃園、翠竹窠諸處,皆石門鬆徑,來往與糜鹿相值於數裏之間。石根雲樹,縱橫道路。稍東折二三裏,山始舒緩,而向之驚魂動魄者,亦不,覺其驟息而氣平也。度雞蘇阪,望三姑尚遙。至蘭湯,度忽大王在側矣。雖然,三日遊,曆山水之勝,不十之一。噫!三日遊,又同曩時一夢矣。
【注釋】
①武夷:武夷山,在今福建省武夷山市,是我國著名的風景區。
②虎林:今浙江省杭州市古時的別稱。
③曾孫:傳說武夷之神武夷君曾置酒會鄉人,呼鄉人為曾孫。
④仙船岩:當地古代的一種葬具,外形像船,架放在高空懸岩隙洞上,故稱架壑船,又稱仙船、懸棺。
【賞析】
這篇遊記通過記述作者武夷三日遊的經過,較為全麵地展現了武夷山的山水勝景。文章開頭將武夷與廬山相比較,點出武夷山“山與水相映發”而“水在山中”的總體特色,全文就圍繞這一特色展開詳盡而生動的敘述與描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