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郭真順:柏舟無憾泛橫流(1 / 2)

漁樵耕牧詠生活,鬆竹梅蘭道風情。歸山野,入鄉俗,亂世佳人好才情。

一詩智退千萬軍,一世慧做長壽人。淡名利,豁達心,賢母美名人人敬。

郭真順,元末明初著名的女詩人,曆史上最長壽的女詩人。

愛國愛家,這是華夏兒女血液裏流淌的大愛之情,幾千年傳承發揚,幾千年矢誌不渝。男兒自強,女兒自信,即使是在男女不平等的封建社會製度下,保家衛國的使命是人人平等,人人有責的。花木蘭替父從軍,穆桂英掛帥出征,梁紅玉隨夫打戰……曆史上比比皆是巾幗女子,為後人們樹立了英雄的榜樣。

從來英雄不問出處,也大可不必問性別,隻問他們愛國的方式、方法、做法。有勇敢上戰場的,有後方固城池的,有揮書鼓幹勁的,也有運籌帷幄中的。李清照說“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詩中飽含了英雄的氣概;柳如是誓死跳湖殉國,其襟懷令臨陣退縮的丈夫也汗顏;秦良玉朗言道:“使兒掌兵柄,夫人城,娘子軍不足道也。”此等豪情壯誌,誰說女子不如男呢!

的確,那些展現了堅毅、果敢、才能、智慧的中國“女漢子”,不但為女子們,也為中國人樹立了標杆和典範,值得稱讚和稱頌。

曆史上有這麼一位女子,她不但是詩人,也是一位出色的“教育家”;她能智退千軍,也能靜守田園;她一邊耕種勞作,一邊閑情逸致。她左手進取,右手淡泊,能入能出的人生,這種精神境界讓她活到了125歲的高壽年齡。她是元末明初著名的女詩人郭真順。

郭真順生於元皇慶元年,陽縣龍溪都(今屬潮安縣庵埠鎮)郭隴村人,原名禎順。郭真順出生在一個知識分子家庭,父親是一位教諭,從小識字讀書,接受傳統文化教育。安穩的生活環境,良好的人文環境,促進了郭真順的學習環境,加之她聰穎過人、過目不忘的天資,讓她對史記經書、詩詞歌賦有了深入的了解和深厚的積累,特別是對詩歌的掌握尤為突出,且能觸類旁通,將知識融為一體盡情發揮。郭真順的才情不但體現在了文學上,更多地施展在了日常生活和事件處理中,包括子女教育,郭真順也獨有心得。

每一個改朝換代的時期,都會出現社會動蕩、民不聊生的荒亂之象,從朝廷到衙門,衙門到街市,從街市到鄉村,極少地兒能躲得過戰爭的塗炭。當然,也不是沒有這樣的偏僻一隅,讓生活免於戰火紛飛的困擾,隻是,要看有沒有決心去尋找,有沒有心境去接受這種枯燥和貧困的生活洗禮,當然更需要有一雙慧眼和一顆慧心能看清看透當下的時局和世局,並很好地有效地將其避開。

曆史記載,郭真順處在的元末明初就是這樣的大亂格局,她所體現出的前瞻性和預測性,還有果斷、勇於、氣魄,不但讓他的家庭安全地度過了這段動蕩時期,而且還拯救一個寨子的村民。

聰明幹練、才情俱佳的郭真順,當年在父親的安排下,嫁給了潮陽縣城西處士周瑤。

這位周瑤也是飽讀詩書之士,滿腹經綸,但為人清朗,生性淡泊,鄉裏幾次舉官與他,他都堅決拒絕了,並與妻子郭真順隱居於鄉間,過著平淡而充實的生活。潮邑偏僻,但是郭真順與周瑤的學問和才氣,讓他們的生活充滿了樂趣,舉案齊眉,詩意人生,倒是忘卻了紅塵中正受著滾滾濃煙地荼毒。

這一年戰爭更加頻繁迭起,舉義起事的人多起來,在夫妻倆所住的村莊中,有一群小青年熱血了,他們想以保衛村莊的藉口,拉起一支部隊,作起事準備。這群人在商議後想推選有世麵有見地的周瑤做“首領”。於是主動上門邀約,在眾人的鼓動下,周瑤覺得難以推脫,也就含糊答應了。不想,回到家後遭到妻子的極力反對。郭真順將當下的局勢,村莊的情形,小青年們的想法,結合自己的認知,一一作了詳盡分析,最後建議丈夫以突發疾病為由,拒絕青年們的相邀。周瑤覺得妻子說得很有道理,當即裝病推掉了做“首領”的邀請。後來,事情的發展真得印證了郭真順的預測,那個被青年們推選出來的“首領”最後被“自己人”幹掉了。

四處的戰火越燒越旺,不久,夫妻倆所在的鄉村也不安靜了,一種不詳氣氛籠罩著整個村落。一天,郭真順叫丈夫悄悄準備好幾根結實的繩索,偷偷地藏起來……這是要幹嘛呢?

不久,村莊外來了一大批持家夥的盜匪,他們見人就殺,見東西就搶,當他們來到郭真順家時,家中空空如也,隻有幾個人被繩索綁著,於是覺得沒有什麼可搶奪的,便揚長而去。趁著匪軍離開,郭真順全家鬆開假裝緊綁的繩索,逃到了安全之地,躲過一劫。當初看見村子裏的人囤積糧食,周瑤和妻子商量,也想儲備些,但被郭真順否決了。看來,郭真順早有高明的預見性,戰亂中多藏糧食就是藏禍害啊!此等智慧真令人欽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