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鮑令暉:惟餘心不變(1 / 2)

鴻雁歸,君不見。知君何時還,一年複一年,琴弦撥亂。

春風渡,人不在。客從遠方來?一茬又一茬,最終忘川。

鮑令暉,南朝女詩人。南朝宋齊兩代唯一留下箸作的女文學家。

古代女詩人的著作中,多見情愛、遊樂、抒情之作,而文字描述的角色或情感傾吐的對象,大多與心中的情郎、知己、偶像有關聯。於是,這些作品流露的心緒或歡喜,或哀傷,或甜蜜,或幽怨,或開朗,或憂鬱,女兒家的模樣盡顯,如胭脂的豔,似碧玉的澄,有步搖的脆,處處彰顯柔美和細膩,首首盡顯情多情與長情。她們揮書的一筆一畫,一撇一捺,一勾一提,盡是波瀾湧動,心如潮水。

愛情是人類社會永恒的話題,不論是在現實中,還是文學歌詠中,人人都無法回避愛情這個主題。特別是在古今女詩人的筆下,愛情如花,百花齊放。當然,也有女子或有不同,她們喜歡描繪愛情,但更願意與親人作文字交流,南朝女詩人鮑令暉便是如此,她的詩作和書信來往,多與兄長互動。

要想了解鮑令暉以及鮑令暉的兄妹情誼,先得去探尋她的兄長為何人?

南朝有一位著名的文學家名鮑照,與顏延之、謝靈運齊名,合稱為“元嘉三大家”。

鮑照曾被宋文帝劉義隆聘為國侍郎,孝武帝即位後,為大學博士兼中書舍人,出任魏陵(今南京市)令,後轉永嘉(今溫州市)令,又赴任朐海王劉於頊的前軍參軍、遷軍刑獄參軍等職,人稱鮑參軍。這鮑照經曆可謂相當豐富,多與朝廷“高層”交往,社會閱曆和洞察力非同一般,這些寶貴的人生體驗或成為了最好的文學素材。基於此,鮑照的創作十分豐厚,存於世的作品204首,其中飽含報國情懷的詩歌《擬行路難》就有18首之多。沈德潛對他評價是:“明遠樂府,如五丁鑿山,開人世所未有。後太白往往效之。”對開拓七言詩的創作起到了引領作用。他的作品對後世的李白、岑參、高適、杜甫等人有較大影響。其文學成就非凡,影響力巨大。

這位曠世才子有一次對孝武帝劉駿說:“臣妹才自亞於左棻,臣才不及太衝爾。”將妹妹與左棻並提,鮑照除了暗自讚揚自己的妹妹鮑令暉才華出眾,更是展現了兄妹情誼以及自我的才學。言語中看似謙虛,實則是巧妙地推廣了兄妹倆。鮑照說的這左家兄妹成就可不小,哥哥左思的《三都賦》曾使“洛陽紙貴”,妹妹左棻乃晉武帝的貴嬪,著有《離思賦》和《啄木鳥》等詩文,這兄妹倆不但是文學大家,且從小感情深厚,能作文學創作交流,超過了普通意義上的兄妹情誼,多了一份“知己”的懂得和默契。鮑照想表達的便是如此吧。

鮑令暉生卒年不詳,乃東海(今山東郯城)人。其小時候與哥哥鮑照一起進學堂,接受知識啟蒙和文化教育,因此,兄妹倆成長的足跡和步伐是一致的,彼此了解,彼此相攜,彼此進步,彼此融洽,難得的“同路人”。

中國曆史上有父女倆是文學家的,夫妻倆是文學家的,兄弟倆是文學家,如果舉例子,不在少數。但是,像左思與左棻,鮑照與鮑令暉這樣兄妹是文學家的卻十分罕見,特別鮑家兄妹倆的情形,又有些特別之處。

因為鮑照常年外出做官,與家中的聯係隻能與妹妹書信往來,而這二人皆是詩歌“發燒友”,他們在離別送行時作詩,在彼此想念作詩,在交流感情時作詩,如果用“詩意地棲息”來形容他們也不為過。鮑照的世界是豐富多彩的,他的工作曆經注定他見多識廣,因此所作詩篇題材寬泛,蘊藉豐富。而妹妹鮑令暉則受製於社會活動和人事交往的局限,常年呆在家中,使得她詩文傾訴的對象基本寄托於最親近的人,而哥哥則是很好的人選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