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遊見我神色猶豫,似察覺出我的話未盡興,便對我說:“老楊雖說是個農民,這幾年被文化熏陶得可開了竅了。這幾年,他的名聲雖然大了,又賺了一些良心錢,但是自己家住上兩層小樓之後,把節約下來的錢,捐給了鄉裏籌建了一所簡陋的希望小學。您看,他還能聽不懂您的話嗎,您把話留給我,我一定一句不漏地轉告他!”
我心上的那把鎖,終於被這位秦川姑娘打開了。我說請她轉告老楊,他的功勞大大的,不單發現了秦代的地下珍藏,還透過這七千多兵俑、馬俑和各式各樣戰車組成的地下軍團,展示了中華民族的古老文明,這是他的第一功勳;他的第二大功勳,則讓一些有識之人,把幾乎忘懷了的曆史,重新咀嚼了一遍。曆史記載著如下的血腥史實:秦始皇將這些藝匠和為他修建地下皇陵的人,前後共有72萬多人,都活埋於地下當陪葬品了。據《漢書》記載:秦滅趙時,不過屠殺了20萬趙人戰俘;但聽命於秦始皇並為其鑄造輝煌的70多萬順民,何罪之有?想來,那些為秦王大帝耗盡心血雕塑這些秦兵俑的藝匠,以及為其建造地下皇陵的庶民,一定預料不到他們的下場——如果天地間當真有鬼魂的話,怕是正在捶胸頓足地大罵中國第一封建大帝的殘暴呢!我不知老楊有沒有第二悟性,想到兵馬俑背後的悲愴故事——反正我麵對那些神靈活現的兵馬俑時,驚喜之後無法割舍對曆史的悲愴。
之後,我離開西安回到京城了。我不知道那位導遊姑娘,是否把我這番話轉達給了老楊。但是臨離開西安之前,在白鹿書院的講壇上,在論及到中國長安文明時,我談到了我麵對“兵馬俑”時的心緒。筆者希望古長安——今西安,在大力張揚古代文明奇跡的同時,不能隻沉溺於曆史的一翼,而忘卻另一翼,那就是封建帝王對芸芸眾生的血腥屠殺。我們民族的心理積澱,就是喜歡炫耀曆史輝煌,而回避曆史中的帝王罪惡;但昔日的文明和輝煌,隻是曆史的一翼,而不是曆史的全圓。這不僅是一個曆史話題,也是當今中國民主進程中的話題。
我們民族有千年封建帝製傳流下來的劣根:隻唱曆史喜歌,而遺忘或淡化曆史悲歌。這個民族的內在疾瘤,有待具有真知灼見的國人,給予引瘤放血。然否?望得到方家的指正。
2012年尾於書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