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異變者》當你在看別人的時候也是在看自己(1 / 2)

《異變者》當你在看別人的時候也是在看自己

驚漫何談

作者:何許人

首先要跟大家聲明的是,這本書應該在讀者真正成年之後再看。

並非我擔心大家的接受程度,而是本故事涉及到的內容確實有不少是未成年人不能接受和理解的。但我還是非常熱忱地推薦給大家,喜歡看漫畫的朋友們如果在上大學後,在選擇新漫畫時有點兒猶豫,我希望那時候你們可以看看這本書。

其實這也不是一本書,而是整整十六本。《異變者》是山本英夫的作品。相比起這位優秀的攝影師漫畫家的另一部著名作品《殺手阿一》來說,我認為,《異變者》的故事有更豐富更值得思考的內涵。

既然提到了《殺手阿一》,就不得不說到山本英夫的本職工作了,他真正的工作其實是著名CULT電影導演三池崇史合作多次的禦用攝影師,還跟北野武大神合作過。山本英夫拍攝過的很多電影相信大家就算沒看過也聽過,著名的《切膚之愛》(嘿嘿),還有《Dead or Alive》《花火》《午夜凶鈴續集》《殺手阿一》《雪茫危機》《Red Shadow》,近作有《扶桑花女孩》。

身為攝影師不但能掌機,還能寫故事,故事還特別好,這不能不說是一件很牛掰的事情。而更牛掰的是,《異變者》的畫風相當不錯,大概是有深厚的分鏡功底,山本老師的構圖和分鏡能力絕對比一般的二流漫畫家高出許多。

說了半天,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這個故事說的是什麼吧。

要想說這個故事,首先得從一個名詞解釋說起,Homunculus。

《異變者》的英文名字叫Homunculus,這個詞是小人,腦中小人的意思。科學家提出一個Homunculus的觀點,指人的腦中有一個對應人體感覺的小人,人的各個感覺器官在大腦上都有對應的感應部分,根據感應度的不同各有大小,這些鼻子對應鼻子、眼睛對應眼睛的感應帶組合起來,就是一個模擬的小人,也就是Homunculus。

故事的起點,是在一個住在小破車裏的流浪漢名越身上發生的故事。這個流浪漢曾經在大公司工作,但沒有人知道他為什麼會休這個帶薪長假,整日跟一幫住在公園帳篷裏的真正流浪漢大叔們廝混。

有一天,一個看起來很搖滾很嬉皮的年輕人來敲他的車窗,提出給他一份價值七十萬日元的合作計劃,讓他參與自己的醫學實驗。當名越的車被拖走後,走投無路的他隻能接受這份來錢快的合作,然後他的頭在頂部被這位醫學院的學生給鑽了個孔,打穿了顱骨。

這位年輕人的理論是,一旦頭頂穿孔,因為腦內顱壓的改變,導致血液大量流入腦內,將刺激腦內潛力的激發,會令人出現異能。(特別提示:這僅僅是本書的一個設定而已,作者特意在每本書的最後都提醒大家,這樣做極度危險,不能嚐試!)

做完這個手術之後,名越很快就發現自己有了奇怪的能力,所有人在他的一隻眼睛的注視下都變得很奇怪。有的上班族看起來隻有兩寸厚度,有的女人身體看起來呈六個切麵,還有的人耳朵被手嚴嚴實實地捂住,還有沒有脖子的老婦人,長頸鹿一樣的女人,全身都是眼鏡的中年男,甚至是一身隻有標簽卻沒有麵孔的名牌擁躉,還有看起來像機器人的黑社會老大,但在機器人的軀殼下邊藏了個一直在哭的小男孩。

當然,聰明的你一定猜到了,其實名越看到的都是每個人潛意識中的自己,然後他會跟其中一些人有些交集。

然而本書一共有十六卷,僅僅是看名越跟這些人的交集是不夠的。名越在看過一些人,並且深入了解這些人之後,他發現凡是被他看過的人,都會有一部分屬於對方的特點轉移到了自己身上。

名越眼中的自己,一隻手變成了機器手,一條腿變成了沙子做的。對此,給名越做手術並且一直密切觀察他變化的醫生認為,這是一種傳染,或者說結晶。生活變得越來越可怕,他也越來越神經敏感。然而在醫生提出可以幫他把顱骨上的小洞封閉時,他卻拒絕了,甚至讓醫生把他那隻沒有特異功能的眼睛給封上了。

此後的名越,開始變得越來越古怪,盡管還在不停地看人的另一麵,但他也開始期待有人能看到自己的另一麵,而且這個願望越來越強烈。為了能更提升自己的能力,他更是不惜在頭上一次又一次地開出新的小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