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別再拿知識說事兒了,好嗎?(1 / 1)

別再拿知識說事兒了,好嗎?

思想討論

作者:徐加鳳

不知何時,知識遇上了娛樂,就像碳酸氫鈉遇上了水,產生了強烈的化學反應。一個個以課外知識搶答為主題的娛樂節目霸占了娛樂頻道,充斥我們的生活

有段時間,我特別愛看知識競賽節目。

大概從6歲起,父母就開始給我灌輸“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的思想,讓我知道“知識”,你學一點就得到一點,學不到,那個知識點自己不會變出來。也正是因為這點,我特別感恩知識的力量帶給我的幸福生活。我認定——知識是最公平的主兒。

但是,不知何時,知識遇上了娛樂,就像碳酸氫鈉遇上了水,產生了強烈的化學反應。一個個以課外知識搶答為主題的娛樂節目霸占了娛樂頻道,充斥我們的生活,讓我這個“知識控”一時之間都“沉醉不知歸路”。

每每聽到主持人讀題,我都比參賽選手還要緊張、興奮。因此頗為癡迷。時間長了,讓我這個擁有一點點天賦的“絲”也想參與一把,大秀一下多年來積累的“課外知識”,於是就向一檔節目遞交了報名申請。

經過一輪簡曆“投標”之後,編導約我到電視台麵試。雖然有些緊張,但是憑借在學校、單位裏“江湖百曉生”的底子,什麼天文地理盡管來吧。

不久就來了兩位編導,開始對我輪翻轟炸,從生活百科到娛樂八卦,我穩穩接住,期待走上真正的戰場,與天下的高手PK,編導們似乎也欣然滿意。但這會兒又進來了位肥胖的男子,相貌威嚴,編導們對他很恭敬。

他張口就問:“你覺得你強勢嗎?”我有點唯唯諾諾地說,“還好吧。”

“那是否說明你不夠自信?”他追問道。

不強勢就代表不自信,這兩個問題有邏輯性嗎?我的內心對這個人產生極大的懷疑,也對自己來到這裏的理由第一次感到滑稽。

他又問了我一個偏僻的問題,我回答的聲音比較輕,臉也紅了。他很幹脆地說:“對不起,你不適合我們的節目。”

“為什麼?”我反問:“我剛才第一輪全部都答對了啊。”

“我們電視台需要的不僅是全能答題選手,更需要選手的強勢性格,你不夠自信,到時候與其他選手爭論不下去,肯定不行的”

我輸的不是知識量,不是對手,而是輸給了這個遊戲規則。

離開電視台時,我突然啞然失笑——剛剛學了點皮毛,就要向誰證明我自己,難道知識是用來炫耀和娛樂的嗎?

幸好他們拒絕了我。

那一刻,我深感到自己的淺薄,那種躍躍欲試的虛榮心,逐漸被看透事實的理性所平靜。娛樂節目是隨波逐流的,拿“知識”說事,也是站在巨人肩膀上。這些零星的知識點被競賽節目“放大”,讓更多的觀眾感覺到某種樂趣,或許也是好事,但是電視台更想要的是為了娛樂大眾,製作各種噱頭,用高額的獎勵和白熱化的競爭,爭奪收視率。

這樣被娛樂化和碎片化的知識傳播,能引發觀眾的思考嗎?能讓人們的精神家園更豐富嗎?能真正在運用中獲得尊重和敬仰嗎?

現在我很少看這一類節目了,知道那終究不過是一場“風花雪夜的故事”。我不在乎自己和別人比,我隻知道,知識本身充滿的動力和潛力,遠比娛樂精神來得更為持久和偉大。美麗的南極光從何而來?太陽為何能產生帶電粒子流?這些答案的本身,就會豐富大腦開闊視野。

知識是每個人都可以通過努力得來的,最公平,最智慧,也是最值得去追求的。請和我一樣記住,知識不是那些娛樂節目裏簡單的問答題,而是可以陪伴你一生,點亮你精神的智慧之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