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天使,就是低頭讀書的模樣(1 / 1)

天使,就是低頭讀書的模樣

思想討論

作者:蘇心

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使人善辯。凡有所學,皆成性格。

想想我也是很幸運的,從識字那天起,身邊隨處都是書的海洋。

我的老家是一個挺大的村子。我7歲那年回到那裏,彼時的老家,有一個舉村而為的手工副業——製造鞭炮。不要以為鞭炮隻有在工廠才能生產,據說我們村自產自銷鞭炮的曆史有二百多年了。

在村裏,製造鞭炮最基本的原材料便是舊書舊報。雖然我家不幹這副業,但隨便走進一戶鄰居,都會存著一屋子舊書。那是我和小夥伴們最快樂的地方。經常一聽說誰家剛買來書,就趕緊趁著還沒被刀具切成紙條之前,去翻找自己喜歡的書。那些舊書的來處大多是廢品站,一般都髒髒的。幾乎每次翻完一個書堆,我們都是灰頭土臉。大人們也不嫌煩,幫著我們翻,因為我們每本書都付一毛錢——夠他們收幾本舊書了。

就是從這些舊書堆裏,我找到過幾本《紅樓夢》的小人書。有《鴛鴦拒婚》,有《黛玉葬花》,有《寶釵出嫁》,很是著迷。恰好父親買回一套《紅樓夢》原著,就著這些圖文並茂的小人書,我入迷地看完了這套名著。我的小腦子裏,一直都刻著寶玉、黛玉的模樣,以至於八七版的電視劇《紅樓夢》播出時,我總要和記憶對照一番。

有位愛看書的哥哥,當時不過十七八歲吧,經常加入到我們的“淘寶”隊伍中。後來,他考上大學留到了大城市。還有的小夥伴,當兵了,從商了,在城市裏遇到,大家都很難忘那段“淘書”時光。

我的舅舅也是位愛書人,“老三屆”的畢業生,無緣參加高考留在了農村務農。我小時候經常住在姥姥家,有時也去舅舅那借幾本書看。

當年選村長時,就因為舅舅知識淵博,村裏全票通過。他當了二三十年的村長,兢兢業業,60歲的時候按國家政策享受了退休待遇。老鄉們都羨慕得很。

在這個世間,有很多人和我一樣,總是像傳道士般重複著一句話:讀書可以改變命運。同時,“讀書無用論”也甚囂塵上。我想,讀書或許改變不了命運,但至少可以改變一個人的精神氣質以及欲求。

互聯網時代,大家留給讀書的時間似乎越來越少了。

梁曉聲曾經主張,遠離網絡,人們要用更多時間閱讀,讀書使人沉靜,使人聯想和更深層的思考。陳丹青也曾跟眾多青年說:“網絡、博客近年火,實在是大家無聊。頂好的去處,還是書店。”

我一直保留著愛讀書的習慣,和古今中外許多高尚的人對話。從前,我十分情緒化,總是莫名陷入絕望,為一點點小事兒推翻自己。還好,隻要讀上幾頁好書,我這病分分鍾就被醫好。我喜歡英國哲學家培根說的一句話:

讀書使人充實,討論使人機智,筆記使人準確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使人善辯。凡有所學,皆成性格。

如果說我還有悲觀,就是當我們舉目四望時,處處盡是“低頭族”,一遍遍刷著手機屏。當看到有人捧書閱讀的時候,我一定會向他行一個長長的注目禮:因為,他低頭讀書的樣子,在我眼裏就是天使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