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不被審視的人生不值得一過(2 / 2)

空,是另一種現實

讀書促思考。思考不是一件天然的事情。我們都有很多認識的盲區,如果不懂得反思,我們可能會帶著這些偏頗甚至錯誤的觀念執意前行,看似在趕路,其實隻是更遠的迷失。而讀書,尤其是文史哲等人文經典的學習,恰恰是教會我們如何思考和辨認生活的方向。

記得龍應台在台灣大學“關於人文素養的必要”的演講中提到:“文學使我們看見了現實背後的縱深,它提供了一種‘空’的可能,‘空’相對於‘實’。空,是另一種現實。我們平常看不見的、更貼近存在本質的現實。哲學就是,在綠色的迷宮裏找不到出路的時候,晚上降臨,星星出來了,我們從迷宮裏抬頭往上看,可以看到滿天的星鬥;哲學,就是對於星鬥的認識,如果你認識了星座,你就有可能走出迷宮,不為眼前障礙所惑,哲學就是你望著星空所發出來的天問”是的,作為一個文學青年,對於哲學如何啟發思考,我是缺少認知的。直到後麵學了法律,開始認真讀法學、哲學和政治學的經典,我學會了如何界定概念,邏輯推理,分析論證和獨立思考,我開始對人雲亦雲的結論和口號心懷警惕,開始學會對很多看似正確的觀點抽絲剝繭層層追蹤,這樣,偏見與愚昧越來越少,包容與開放越來越多,而更可喜的是好奇心和探索欲越發強烈,也越發懂得大哲學家羅素說的他人生的三大動力之首便是對知識的渴求的真義。

而對曆史的迷戀則是最近的事,因為旅居國外,有了一年靜心讀書的時光,讀了很多曆史學的經典,便越來越明白如何在一個縱深的曆史坐標中去確定位置的重要性,也越來越明白讀史明鑒的可貴。

最後,我真誠希望更多的人能夠捧起書本,和我一起去實踐蘇格拉底號召的人生態度,那就是——不被審視的人生不值得一過。

(編者注:作者如今旅居日本,此前在北京做過三年法官和四年律師管理工作。之所以熱心參加這次討論,一是因為他確實喜歡讀書,也喜歡分享。二是對中國的教育事業一直比較關注,也在從事致力於擴寬青少年視野和幫助青少年職業規劃的公益活動。他希望這次思想討論活動能讓更多的青年,捧起書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