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公權也是唐朝時著名的書法家,以楷書著稱,人們常將他與顏真卿並稱為“顏柳”。柳公權從小就很好學,他先是臨摹王羲之的書法,後來又學習和借鑒了顏真卿、歐陽詢的書法,最終形成了自己的“柳體”。他寫的字結構嚴謹,剛柔相濟,以骨力勁健見長。“柳體”的一個主要特點就是豎寫的筆畫是相對的,即一個字中左右兩邊並列的豎寫筆畫中,在左的向右彎,在右的向左彎,形成一種相向的樣子。而且他在寫同一個字時,有的筆畫寫得比較收斂,有的則很舒展。柳公權的主要代表作有《金剛經刻石》、《李晟碑》、《玄秘塔碑》。
因為顏真卿和柳公權的書法有這樣的特點,人們便以“顏筋柳骨”來合稱他們的書法。
趙孟頫及其“趙體”
初學書法的人一般會從楷書學起,很多人通常都會選擇臨摹和學習趙孟頫的字。趙孟頫是元代初期很有影響的書法家,他的楷書寫得很好,屬於“楷書四大家”之一(楷書四大家包括:唐朝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和元朝的趙孟頫),他的字體被稱為“趙體”。
”
趙孟頫是宋太祖趙匡胤的十一世孫。他出生於宋朝,經曆了宋朝亡國和元代興起的曆史時期。因為是宋朝王族的後代,所以他在元朝時盡管得到了重用,但人生的大部分時間還是在坎坷憂患中度過的。
趙孟頫從小就很有藝術天賦,喜歡書法和繪畫,尤其是在書法方麵成就很高。他擅長各種字體,如篆書、隸書、行書、草書、楷書等,其中最為出色的就是行書和楷書了。
在書法學習上,趙孟頫勤奮刻苦,每天堅持練習,他在廣泛學習和借鑒名家的基礎上,通過思考和鑽研,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根據曆史記載,他早年學習宋高宗趙構的書法,中年學習書法家王羲之、王獻之等人的書法,晚年學習書法家李北海的字,同時也還臨摹了其他很多著名書法家的作品,可以說是集前代眾多書法家之大成。趙孟頫傳世書跡較多,代表作有《千字文》、《洛神賦》、《膽巴碑》、《歸去來兮辭》、《蘭亭十三跋》、《赤壁賦》、《道德經》等。
可為草書楷模的“顛張醉素”
草書是書法中較有特色的一種,所有的字筆畫相連,幾乎都是一筆嗬成,而不是一筆一畫來寫的,看起來非常潦草,難以辨認。所以,一般初學書法的人很少接觸草書。然而,草書也有它的優勢和特色,如書寫方便、有藝術性、能體現人的創造力等。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可以作為草書典範的“顛張醉素”。
“顛張醉素”指的是唐代著名的書法家張旭和懷素。他們都擅長寫草書,張旭的草書寫得激情勃發,甚至達到癲狂的程度;而懷素的草書空靈而富於神韻。
張旭在母親的影響下,從小就對書法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並勤奮學習。長大後,他成了一個很有個性的草書家。他性格豪放,喜歡喝酒,經常在喝得大醉後手舞足蹈地回到書桌前,然後拿起筆來寫字,於是人們給他取了個“張癲”的雅號。雖然表麵上看起來很粗魯,但張旭實際上是一個非常用心的人。他總是認真觀察生活,以此啟發自己寫字的思路。他的書法主要學習王羲之和王獻之,效法書法家張芝的草書,同時又融入自己的創造,形成了變幻莫測的狂草風格,因為他在草書方麵的成就很高,他被後人尊稱為“草聖”。
懷素因為幼年好佛,所以十歲時出家做了和尚,懷素是他的僧名。懷素年少時在念經坐禪之餘,就愛好書法,後來經過勤加練習和琢磨,成為了書法史上領一代風騷的草書家。他最擅長的是草書,他的草書用筆圓勁有力,使轉如環,奔放流暢,一氣嗬成。
繪畫為何又稱“丹青”
讀古代的文章詩詞,經常會見到“丹青”這兩個字,如唐代著名的詩人杜甫就留下了“丹青不知老將至,富貴於我如浮雲”的千古名句。那古人所說的“丹青”究竟指的是什麼呢?
“丹青”其實指的就是中國古代的繪畫。因為在古時候,人們繪畫時通常以朱紅色和青色為主色調,久而久之,人們就以“丹青”來指代繪畫了。
除了素描和黑白水墨畫,現代人在繪畫時一般都會用到五顏六色的水彩和顏料。可是在古代是沒有這些繪畫顏料的,所以那時的人們如果想要畫黑白以外的顏色,就要用到其他的一些礦物原料,如大紅色的丹砂、青色、深藍色的石頭等。古人常常會將這些有顏色的石頭加上一定比例的水,裝在硯台中進行研磨,於是得到了各種顏色的水。
“丹青”這一名稱出現得很早。早在漢魏時期,史書中便有了“丹青”的記載。《漢書·蘇武傳》中是這樣說的:“竹帛所載,丹青所畫。”大致的意思就是說,竹簡、布帛是古代主要的書寫載體,而丹青是繪畫時使用的主要原料。
其實在中國古代的很長一段時間都沒有“繪畫”這個詞語,人們在提到書畫作品時,通常是用“丹青”這個詞來指代的。如古人在送畫給別人時常說“以丹青相贈”;在評價別人擅長繪畫時常說“尤善丹青”,等等。
除了用來指代繪畫作品,隨著曆史的發展,人們有時也以“丹青”這個詞來指代畫工,也就是繪畫的人。同時由於朱砂色和青色不易變色,所以人們也用“丹青”來比喻堅貞,如“丹青不渝”就是用來形容一個人品質堅貞的。
繪畫中的“白描”
人們在談論繪畫理論時通常會說到“白描”這個詞。初聽這個詞,一般人都覺得很不好理解,要想畫畫,通常需要借助水墨和各種顏料,怎麼會以白色來描繪和表現內容呢?今天我們就來說說這個問題。
“白描”是中國畫中富於特色的一種繪畫技巧,它並不是指用白色的線條在白紙上作畫,而是說用不同粗細、長短、轉折的線條來勾畫物體的形象並且不塗顏色,有時人們也把隻用淡墨渲染的畫法稱為“白描”。白描這種繪畫方法在用筆上講究張弛和節奏變化,它的主要特點就是簡潔樸素,看起來簡單明了但富於韻味,具有很強的藝術表現力。
白描的畫法主要分為單勾和複勾兩種。單勾就是用線條一次勾勒而成的畫法,主要由同一種顏色的墨勾成,也有一些會根據不同對象采用濃淡兩種墨勾成。複勾主要指使用淡墨來勾勒輪廓,然後再根據情況重新勾勒其中的部分或是全部,以此來加重畫麵濃淡的變化,也使畫作更有質感和神采。
中國繪畫史上出現了很多擅長使用白描技法的畫家,同時也留下了很多優秀的作品。從至今留傳的繪畫作品來看,白描手法主要使用在花鳥畫和人物畫中。如東晉著名畫家顧愷之的《列女傳》、唐代著名畫家吳道子的《送子天王圖》、北宋吳宗元的《朝元仙仗圖卷》等都是白描的經典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