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怎麼做好體育營銷?看他們!(3)(1 / 2)

不僅如此,即便是全球經濟熱點事件,同樣也未能逃脫阿迪王的“魔掌”,一篇題為《最新消息,阿迪王出3000萬億美元救市》的帖子為無數網友傳播,即便網友知道這樣一則新聞的真實性為零,但以娛樂精神麵對經濟危機仍讓他們感受到無窮樂趣。

思考:山寨營銷的背後功夫

盡管我們經常說“英雄不論出身”,但在很多時候,我們看到的往往是“出身決定命運”。晉江,這個以出產體育用品出名的“中國鞋都”,已經湧現了安踏、特步、361°、喜得龍、貴人鳥、德爾惠等數十個知名品牌。在消費者自主意識覺醒、信息渠道日益多元化的營銷環境中,擯棄傳統的知識普及、信息灌輸式的營銷推廣,加強與消費者互動溝通、雙向交流,對於企業來說具有重要意義。

從最初的一篇簡簡單單的網文,到隨後關於阿迪王的議論、惡搞、膜拜源源不斷,阿迪王將網友之間的互動運用得淋漓盡致,一個原本惡俗的品牌被無限讚美與誇大,永遠都能讓網友找到無窮樂趣。而這些充滿創意、充滿幽默、充滿智慧的網文充滿了喜劇元素,如同網絡病毒一樣,迅速地在網友之間傳播,“你的阿迪王”甚至成為一句流行網絡語,很多網友抱著快樂的心態看完阿迪王的帖子後,深深地記住了阿迪王品牌。值得我們注意的是,因為認可與阿迪王相關的帖子,大多數網友也開始認可阿迪王,在哈哈一笑之後開始考慮一個問題:什麼時候我也買雙阿迪王“炫耀炫耀”?

很多案例告訴我們,把廣告當成一場賭博,其結局往往是廣告致死。衡量一個營銷方式是否成功,其標準應該是看它是否達到了推廣的核心目標。

所以,會玩也是一種營銷境界,娛樂消費者,逗樂消費者,由此帶來的“比附效應”無疑會極大地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譽度。當我們再次回顧經典營銷案例時,“模仿+創新”或許是最值得我們重視的營銷模式。或許正如阿迪王的廣告語所說:“一切皆可改變。”在新的市場環境中,營銷如果不能因時而變,又談何發展呢?

匹克如何在鞋都中“突圍”?

文/張婷

【標簽】匹克 品牌 晉江 競爭 李寧

福建泉州晉江作為中國鞋都,在全國的運動品牌中,有95%集中在這裏。晉江運動品牌在全國占有的市場份額在60%以上,甚至可以說世界上每十雙運動鞋中就有一雙產自泉州。

然而,匹克卻是這場混戰中逐漸突圍的一員,在國內市場競爭的跑道上,前麵是已經領先的李寧、安踏,同行的則是無數不容小覷的競爭者,匹克不僅要從原來的埋頭走路改變為抬頭看路,還要找準方向,將步子走得更快些。

“戰國”爭霸

1998年,安踏開始在中央電視台打廣告,其品牌建設走在了同行的前列。一時間,請明星做品牌代言人被晉江的運動品牌企業廣泛使用,“明星+廣告”成為晉江企業創牌之初都會采用的模式。

彼時的匹克采取了“商場+辦事處”的模式,每年隻有幾千萬元的營業收入,發展非常緩慢。在被安踏趕超後,匹克開始埋頭苦練內功,轉變落伍的營銷模式,對品牌定位、營銷策略、渠道策略、廣告表現、公共關係及資源配置等進行調整。在考量過“明星+廣告”模式的優缺點之後,匹克認為,雖然這一模式的泛濫使用讓多數品牌的辨識度下降,但如果以鮮明的品牌特征為出發點選擇代言人,依然能夠取得良好的傳播效果。

2002年,一向致力於打造專業籃球品牌的匹克選擇了劉玉棟。匹克的代言人劉玉棟在籃球場上的自信自強、受傷後的堅強複出,很好地契合了匹克的品牌理念,詮釋了匹克的品牌精神,市場反映良好,匹克籃球產品的團購銷量位居全國第一。由此,匹克增加了服裝生產線,開始發力推廣品牌。

匹克總經理許誌華將目前的行業狀況形象地形容為運動品牌的“戰國”爭霸。他認為,1998年至2002年是整個行業的萌芽期,2003年至2004年是成長期,目前整個行業在品牌意識、營銷、人力資源、終端、生產管理等方麵都有了很大提升,正逐漸進入成熟期。如今各大品牌在市場上對於資源的爭奪可以說是短兵相接,常常是幾家企業的經銷商為了競爭一個店麵而各出奇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