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幸福不是擁有得多,而是計較得少(3 / 3)

半個月後,侍者再去看詩人這次,詩人摟著妻子,不停地向侍者道謝。因為,他得到幸福了。

幸福是什麼?一千個人就會有一千種答案。在需要時及時得到是幸福,失而複得也是幸福。珍惜得到的一切,珍惜擁有的一切。

感恩生活,感恩造物主,幸福就是此時此刻,我們能擁有的和已經擁有的一切,人應該懂得感恩和知足。沒有陽光,就沒有溫暖;沒有雨露,就沒有五穀的豐登;沒有水源,就沒有生命;沒有親情、愛情和友情,就沒有愛的溫暖相伴。感恩生活,萬事隨緣,自然海闊天藍,風輕雲淡。

你不可能擁有生活的全部,但是造物主也一定不會虧待你。幸福隻降臨在認為自己幸福的人身上,生活永遠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若總是將心靈的畫布塗上黑壓壓的色彩,自然就難以領略冬日暖陽的溫暖。

格林的父母離異了。家庭的變故使他變得鬱鬱寡歡,不但學習成績下降,還動不動對同學發脾氣。也許是為了平衡自己內心的混亂,每天吃完晚飯他就一個人在操場上轉圈,一圈又一圈。誰都知道他的痛苦,可就是沒有人能夠安慰他。就在這個時候,班裏一個並不起眼的同學傑克出現在他的身邊。從此以後,總會在學校的操場上看到兩個並肩而行的身影。就這樣,又過了一段時間,格林完全從父母離婚的陰影中走了出來,又融入了溫暖的大家庭。許多年後,在一次同學聚會上見到了傑克,當同學們提起那段往事的時候,傑克微笑著對大家說:“其實沒什麼神秘的,你們並不知道,我父母在我上中學的時候就離婚了。在那段痛苦的日子裏,我發奮學習,結果考上了大學。回首那段生活,我發現自己成熟了、獨立了、堅強了。我隻不過是把自己的這段經曆告訴了他而已。”

這樣的答案讓大家很吃驚,因為,整整四年,全班同學沒有一個人知道傑克的身世,而且,他還一直生活得那麼快樂、豁達。

當大家問他為什麼會做到這樣時,傑克說:“我們需要感謝生活嗎?在生活中,很多人會自覺或不自覺地問起這個問題,尤其是當我們麵對生活中的種種不如意的時候。我想當好運來臨的時候,我們都會感恩生活;可是,當生活不盡如人意的時候,我們大多數人會抱怨生活。但是,生活常常不會因我們的抱怨而變得美好起來,有的時候,還會因為我們的抱怨而變得更加糟糕。經曆了不如意,我學會了感恩生活。因為,正是那段家庭的變故,才成就了今天的我。”

這個故事告訴人們,一個常懷感恩之心生活的人,一定是個幸福的人。生活中我們應該學會感恩,感激父母給了我們生命,感激國家給了我們和平,感激路人給了我們幫助,感激……生活中需要感恩的事實在是很多。在生活中,懷有一顆感恩之心,才能體味到人生的幸福。

因活著而知足,因健康而幸福

世間最珍貴的不是“得不到”和“已失去”,而是此刻就能把握的幸福,讓你的目光聚焦於當下的生活,從中發現它的美並滿足於你所擁有的,你會感到幸福,會懷著一顆感恩生活的心擁抱生活。

人生之中,多少會遇到一些陷阱,掉進別人的陷阱尚有一線生機,而掉進自己挖掘的陷阱則是力不從心。當孔雀羨慕黃鸝的嗓音時,黃鸝正迷戀孔雀的外衣,山坡上的石頭,總是羨慕山下繁華大道,便自己滾下去,結果受盡踐踏與玷汙,方才知道知足常樂,悲劇往往就是這樣煉成的。

某座山裏有個有一個神奇的山洞,裏麵的寶藏足以使人終生享用不盡。但是這個山洞100年才開一次。

有一個流浪人無意中經過那座山,正巧碰到百年難得一次的洞門大開。他興奮地進入洞內,發現裏麵有大堆的金銀珠寶,他急速地將這些財寶裝入所有的袋子中。由於洞門隨時會關上,他必須動作很快。

當他得意洋洋地裝滿了數大袋珠寶後,神色愉快地走出洞口,出來後發現帽子忘在了裏麵, 便又衝入洞中,可惜時間到了,他和山洞一起消失得無影無蹤。當地的村人等了很久,也不見他的蹤影,便將所有的珠寶都賣了,大家共同分享了這些財富。

流浪人不懂得知足的道理,到頭來連性命也失去了,可悲可歎。

知足是一種處事態度,懂得知足的人可以從紛紜世事中解放出來,獨享個人妙趣融融的空間。對內,發現自己內心的快樂因素,對外,發現人間真愛與秀美自然,把煩惱與壓力拋在九霄雲外,感染自身及周圍的人群,促進人際關係的逐步親近平和,進一步擁抱淺景淡色與花鳥蟲魚。所以,知足者常樂。因活著而知足,因健康而知足,因安定而知足。這樣,才不至於好高騖遠,迷失方向,碌碌無為,心有餘而力不足,而弄得心力交瘁。

黃美廉,自從小時候得了腦性麻痹,奪去了她肢體的平衡,和發聲講話的能力,以至於從小就活在肢體不便及眾多異樣的眼光中。

然而,這位堅強的女孩沒有讓這些外在的痛苦摧毀她的奮鬥精神,她昂然麵對,迎向一切不可能。經過努力,她終於獲得了加州大學藝術博士學位,她用她的手當畫筆,以色彩告訴人“寰宇之力與美”,並且燦爛地“活出生命的色彩”。

“請問黃博士,”在一次講座上,一個學生問她:“你從小就長成這個樣子,請問你怎麼看你自己?你都沒有怨恨嗎?”

“我怎麼看自己?”美廉用粉筆在黑板上重重地寫下這幾個字。她寫字時用力極猛,大有力透紙背的氣勢。寫完這個問題,她停下筆來,歪著頭,回頭看著發問的同學,然後嫣然一笑,回過頭來,在黑板上龍飛鳳舞地寫了起來:

我好可愛!

我的腿很長很美!

爸爸媽媽這麼愛我!

上帝這麼愛我!

我會畫畫!我會寫稿!

我有隻可愛的貓!

還有……

台下,所有的人都沉默了,麵對眾人的沉默,她在黑板上寫下了她的結論:“我隻看我所有的,不看我所沒有的。”掌聲響起。有一種永遠也不會被擊敗的傲然,寫在她的臉上。

知足是一種看待事物發展的心情,而不是安於現狀的驕傲自滿的追求態度。

身體的缺陷讓黃美廉比常人多幾分辛勞,可是她仍然可以看到生命的美好,這是因為她懂得知足,熱愛生命。人生短暫幾十年,赤條條來,又赤條條去,何必物欲太強,貪占身外之物?“身外物,不奢戀”是思悟後的清醒,它不但是超越世俗的大智大勇,也是放眼未來的豁達襟懷。誰能做到這一點,誰就會遇事想得開,放得下,活得輕鬆,過得自在。

知足,對事,坦然麵對,欣然接受;對情,琴瑟和鳴,相濡以沫;對物,能透過下裏巴人的作品,品出陽春白雪的高雅。做到知足,良好心態就會和待人處事並駕齊驅,充滿和諧、平靜、適意、真誠。這是一種人生底色,當我們都在忙於追求、拚搏而找不著北的時候,知足,這種在平凡中渲染的人生底色所孕育的寧靜與溫馨對於風雨兼程的我們是一個避風的港口。休憩整理後,毅然前行,來源於自身平和的不竭動力。真正做到知足,人生會多一份從容,多一些達觀。

生活不在攀比生活罪於貪婪,幸福源自珍惜

人的私心、貪婪,常使人跌倒,重重地跌在自己惡念的禍害裏。美國哈佛大學教授丹尼·羅德克說:“世界上幾乎所有大宗教都有著一條戒律,就是反對貪婪。在現實活中,我們常可聽到人們用鄙夷不屑的口吻說出貪得無厭、貪心不足、貪婪成性等貶斥貪婪的詞彙來。”人性中的貪婪總是能被輕易而徹底激發起來,當金錢成為你的目的,一個小小的謊言都能讓你上當。貪婪就開始牢牢地控製住你了。

《伊索寓言》講述了這樣一則故事:

有一次,祖父帶著孫子進林子裏去捕野雞。祖父教孫子用一種捕獵機,用木棍支起,然後用繩子綁在棍子上,像一隻箱子,然後,祖孫兩人隱蔽在灌木叢中。等野雞受撒下的玉米粒的誘惑,一路啄食,就會進入箱子,到時隻要一拉繩子就大功告成了。

支好箱子藏起不久,就有一群野雞飛來,共有九隻。大概是餓久了的緣故,不一會兒就有六隻野雞走進了箱子。孫子正要拉繩子,可轉念一想,那三隻也會進去的,再等等吧。等了一會兒,那三隻非但沒進去,反而走出來三隻。

孫子後悔了,對自己說,哪怕再有一隻走進去就拉繩子。接著,又有兩隻走了出來。如果這時拉繩,還能套住一隻。但孫子對失去的好運不甘心,心想著還會有些野雞要回去的,所以遲遲沒有拉繩。

結果,連最後那一隻也走了出來。孫子一隻野雞也沒有捕到。

貪婪是欲望無止境的一種表現,它讓人永不知足。永不知足是一種病態,其病因多是對權力、地位、金錢之類的貪婪而引發的。這種病態如果繼續發展下去,就是貪得無厭,其結局是自我爆炸,自我毀滅。捕鳥的孫子,就是因為貪婪,想得到更多的東西,最後卻把現在所擁有的也失掉了。

人生的快樂不在於他得到了多少,而在於他是否懂得享受自己所擁有的東西。我們日常的奔波勞碌努力地為自己賺取更多,這原本無可厚非,也是一種正常的心理,但同時我們要有一顆感恩知足的心,珍惜我們已經擁有的,從貪欲中解脫出來,這樣我們才能夠獲得更多的快樂[主要是講貪婪,將標題換了]。[前麵這部分的中心是貪婪,而不是主題“攀比”,下麵才開始論述攀比]

一天,上帝突發奇想:“假如讓現在世界上的每一位生存者再活一次,他們會怎樣選擇呢?”於是,上帝授意臣下給世界眾生發一答卷,讓大家填寫。答卷收回後,令上帝大吃一驚,請看他們各自的回答:

貓:“假如讓我再活一次,我要做一隻鼠。我偷吃主人一條魚,會被主人打個半死。而老鼠呢,可以在廚房翻箱倒櫃,大吃大喝,人們對它也無可奈何。”

鼠:“假如讓我再活一次,我要做一隻貓。吃皇糧,拿官餉,從生到死由主人供養,時不時還有我們的同類給它送魚送蝦,很自在。”

豬:“假如讓我再活一次,我要當一頭牛。生活雖然苦點,但名聲好。我們似乎是傻瓜懶蛋的象征,連罵人也都要說蠢豬。”

牛:“假如讓我再活一次,我願做一頭豬。我吃的是草,擠的是奶,幹的是力氣活,有誰給我評過功,發過獎?做豬多快活,吃罷睡,睡罷吃,肥頭大耳,生活賽過神仙。”

鷹:“假如讓我再活一次,我願做一隻雞,渴有水,餓有米,住有房,還受主人保護。我們呢,一年四季漂泊在外,風吹雨淋,還要時刻提防冷槍暗箭,活得多累呀!”

雞:“假如讓我再活一次,我願做一隻鷹,可以翱翔天空,任意捕兔捉雞。而我們除了生蛋、報曉外,每天還膽戰心驚,怕被捉被宰,惶惶不可終日。”

最有意思的是人的答卷。不少男人一律填寫著:“假如讓我再活一次,我要做一個女人,可以撒嬌、可以邀寵、可以當妃子、可以當公主、可以當太太、可以當妻妾……最重要的是可以支配男人,讓男人拜倒在石榴裙下。”不少女人一律填寫著:“假如讓我再活一次,一定要做個男人,可以蠻橫、可以冒險、可以當皇帝、可以當王子、可以當老爺、可以當父親……最重要是可以驅使女人。”

上帝看完,氣不打一處來:“這些家夥隻知道盲目攀比,太不知足了。”他“哧哧”把所有答卷全都撕碎,喝道:“一切照舊!”

真正的幸福來自於我們眼下所擁有的一切。幸福源自珍惜,生活不是攀比。中國有句古老的話,“人比人,氣死人”,同時亦有“知足常樂”的說法。人生許多悲劇的產生,都是因為許多人不懂得珍惜,盲目將己之短與他人之長作比較。如果希望獲得快樂,就要學會愛自己所有。《臥虎藏龍》裏李慕白對師妹說的一句話:“把手握緊,什麼都沒有,但把手張開就可以擁有一切。”在人生的旅途中,需要我們放棄的東西很多。古人雲,魚和熊掌不可兼得。如果我們不能擁有,我們就要學會放棄。幾十年的人生旅途,有山山水水,風風雨雨,有所得也必然有所失,隻有我們學會了放棄,我們才會擁有一份成熟,才會活得更加充實、坦然和輕鬆。就好像人生,有缺陷的人生隻要懂得“知足常樂”不僅能增添了生活的樂趣,生活也因此會越來越美麗。所以,我們要學會知足,學會在遠處欣賞人生的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