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怨是一種心理不平衡的反應,是一種追求完美的心理和情緒化心態的外在表現。你表現得越強烈,日子過得就越辛苦,失去得也就越多他能想到的隻是自己當初如何的不幸,才造成如今的結果,越想越傷心,越想越生氣,當這種情緒不斷蔓延的時候,根本沒有心情去做別的事情。
我們事事要求公平,要求按照自己的意願發展,如果稍出差錯就覺得老天對自己不公平,抱怨或牢騷就產生了。抱怨是一種心理不平衡的反應,是一種追求完美的心理和情緒化心態的外在表現。
有一天,素有森林之王之稱的獅子,來到天神麵前:“我很感謝你賜給我如此雄壯威武的體格,如此強大無比的力氣,讓我有足夠的能力統治這整片森林。”
天神聽了,微笑地問:“但是這不是你今天來找我的目的吧!看起來你似乎為了某事而困惑呢!”
獅子輕輕吼了一聲,說:“天神真是了解我啊!我今天來的確是有事相求。即使我的能力再好,每天雞鳴的時候,也是會被雞鳴聲給嚇醒。神啊!祈求你,再賜給我一種力量,讓我不再被雞鳴聲嚇醒吧!”
天神笑道:“你去找大象吧,它會給你一個滿意的答複的。”
獅子興衝衝地跑到湖邊找大象,還沒見到大象,就聽到大象跺腳所發出的“砰砰”響聲。
獅子加速跑向大象,卻看到大象正氣呼呼地在跺腳。
獅子問大象:“你幹嗎發這麼大的脾氣?”大象拚命搖晃著大耳朵,吼著:“有隻討厭的小蚊子,總想鑽進我的耳朵裏,害我都快癢死了。”
獅子離開了大象,心裏暗自想著:“原來體形這麼巨大的大象,還會怕那麼瘦小的蚊子,那我還有什麼好抱怨的呢?畢竟雞鳴也不過一天一次,而蚊子卻是無時無刻地騷擾著大象。這樣想來,我可比它幸運多了。”
每個人都會遇到煩惱,明智的人會一笑了之,因為有些事是逃不過的不可避免的,有些事是變不得無力改變的,有些事更情是猜不到無法預測的。能補救的應該盡力補救,無法改變的就該坦然麵對,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做該做的事情。
雖然我們常常會因為遇到了困難而暴躁不安,可是苦難不會因為你的暴躁而消失。所以,當我們苦悶的時候可以嚐試著放鬆心情當我們糾結的時候可以嚐試著放鬆心情,暗示自己這是很正常的事情暗示自己這是再平常不過的事情,沒有什麼大不了的。可以適當地傾訴,但是不能將心情一直沉浸在不幸的事情上但是絕不能將心情一直浸泡在不幸的洪水裏。充滿信心,昂首挺胸的迎接生活的挑戰才是打好勝仗的前提條件。人生處處都有希望,隻要你想去做,盡力做,就能做得更好。有句禪語說得好:“雖然我們不能改變周遭的世界,我們就隻好改變自己,用慈悲心和智慧心來麵對這一切。”
該回頭時不妨回頭[正文說的是要適時變通,不要太固執,與標題有一點差距]丟掉無謂的固執
有一條河流從遙遠的高山上流下來,流過了很多個村莊與森林,最後它來到了一個沙漠。它想:“我已經越過了重重的障礙,這次應該也可以越過這個沙漠吧!”當它決定越過這個沙漠的時候,發現它總是會在泥沙之中漸漸消失,它試了一次又一次,總是徒勞無功,於是,它灰心了:“也許這就是我的命運了,我永遠也到不了傳說中那個浩瀚的大海。”它頹廢地自言自語。這時候,四周響起了一陣低沉的聲音:“如果微風可以跨越沙漠,那麼河流也可以。”原來這是沙漠發出的聲音。小河流很不服氣地回答說:“那是因為微風可以飛過沙漠,可是我卻不可以。”“因為你堅持你原來的樣子,所以你永遠無法跨越這個沙漠。你必須讓微風帶著你飛過這個沙漠,到達你的目的地。你隻要願意放棄你現在的樣子,讓自己蒸發到微風中。”沙漠用它低沉的聲音這樣說。小河流從來不知道有這樣的事情,“放棄我現在的樣子,然後消失在微風中?不!不!”小河流無法接受這樣的事情,畢竟它從未有這樣的經驗,叫它放棄自己現在的樣子,那麼不等於是自我毀滅了嗎?“我怎麼知道這是真的?”小河流這麼問。“微風可以把水汽包含在它之中,然後飄過沙漠,等到了適當的地點,它就把這些水汽釋放出來,於是就變成了雨水。然後,這些雨水又會形成河流,繼續向前進。”沙漠很有耐心地回答。“那我還是原來的河流嗎?”小河流問。“可以說是,也可以說不是。”沙漠回答,“不管你是一條河流或是看不見的水蒸氣,你內在的本質從來沒有改變。你之所以會堅持你是一條河流,因為你從來不知道自己內在的本質。”此時小河流的心中,隱隱約約地想起了自己在變成河流之前,似乎也是由微風帶著自己,飛到內陸某座高山的半山腰,然後變成雨水落下,才變成今日的河流。於是,小河流終於鼓起勇氣,投入微風張開的雙臂,消失在微風之中,讓微風帶著它,奔向它生命中(某個階段)的歸宿。
固執與自我是我們邁向成功的絆腳石。我們的生命曆程往往也像小河流一樣,想要跨越生命中的障礙,達到某種程度的突破,向理想中的目標邁進,也需要有“放下自我(執拗)”的智能與勇氣,去邁向未知的領域。當環境無法改變的時候,你不妨試著改變自己。隻有懂得變通,懂得順應潮流,才能找到一條生存之道。
有一位對上帝非常虔誠的神父,很受鄰人尊敬,是一個典範的聖人。一次,突然天降暴雨,傾盆大雨連續不停地下了20天,水位高漲,迫使神父爬上了教堂的屋頂。正當他在那裏渾身顫抖時,有個人劃著船過來,對他說道:“神父,快上來,我把你帶到高地。”
神父看了看他,回答道:“我一直按照上帝的旨意做事,我真誠地相信上帝,因為我是上帝的仆人,因此你可以駕船離開,我將停留在這裏,上帝會救我的。” 那人劃著船離去了。兩天之後,水位漲得更高,神父緊緊地抱著教堂的塔頂,水在他的周圍打著旋。這時,一架直升機飛來了,飛行員對他喊道:“神父,快點,我放下吊架,你把吊帶在身上安好,我們將把你帶到安全地帶。”對此神父回答道:“不,不。”他又一次講述了他一生的工作和他對上帝的信仰。這樣,直升機也離去了,幾個小時之後,老神父被水衝走,淹死了。
神父死後,升入天堂。他對自己最後的遭遇頗為生氣,來到天堂時,情緒很不好。他氣衝衝地在天堂中走著,突然碰到了上帝,上帝說道:“麥克唐納神父,歡迎你!”
老神父凝視著上帝,說:“40年來,我遵照您的旨意做事,有過之而無不及,而當我最需要你的時候,你卻讓我被淹死了。”
上帝微笑著說:“哦!神父,請原諒,我確信我給你派去了一條船和一架直升機,是你的固執害了你。”
這位神父固執的很可悲,的確,固執者堅持己見,缺乏變通的智慧,因而常常正邪不分,忠奸不辨。沒有見識,就不能觀其人,聽其言,察其行,因此就不能知彼知己,不能客觀、公正地判斷人或事,這樣勢必後患無窮。
我們從小就懂得“滴水穿石”、“繩鋸木斷”的道理,它們無一不在說明堅持不懈帶來的成功,“半途而廢”的行為讓人唾棄、為人不齒。然而生活中就有些事情卻需要“半途而廢”,即在適當的時候學會轉換思維,靈活地跨越生命中的各種障礙,有時不切實際地執拗,是一種愚昧與無知,放棄則是一種智慧。
世界上唯一不變的是變化,我們每個人身處的環境在每天改變著。如果總是固執地不懂得變通,遇事常鑽牛角尖,那麼你就很難適應這個多變的世界。做人、做事,如果不懂得根據環境的變化適時調整方向,往往很難成功。
屈是一種氣度,伸是一種魄力
有一個人在社會上總是不得誌,有人推薦他去找一位得道大師“取經”。
他找到大師,傾吐了自己的煩惱。大師沉思了一會兒,默然舀起一瓢水,說:“這水是什麼形狀?”這人搖頭:“水哪有形狀呢?”
大師不答,隻是把水倒入一隻杯子,這人恍然,道:“我知道了,水的形狀像杯子。”
大師無語,輕輕地拿起花瓶,把水倒入其中,這人又道:“哦,難道說這水的形狀像花瓶?”
大師搖頭,輕輕提起花瓶,把水倒入一個盛滿花土的盆中。水很快就滲入土中,消失不見了。這人陷入了沉思。這時,大師俯身抓起一把泥土,歎道:“看,水就這麼消逝了,這就是人的一生。”
那個人沉思良久,忽然站起來,高興地說:“我知道了,您是想通過水告訴我,社會就像一個個有規則的容器,人應該像水一樣,在什麼容器之中就像什麼形狀。而且,人還極可能在一個規則的容器中消失,就像水一樣,消失得迅速、突然,而且一切都無法改變。”
這人說完,眼睛急切地盯著大師,渴盼著大師的肯定。
“是這樣。”大師微笑,接著說:“又不是這樣!”說畢,大師出門,這人隨後。在屋簷下,大師伏下身,用手在青石板的台階上摸了一會兒,然後頓住。這人把手指伸向大師手指所觸之地,那裏有一個深深的凹口。
大師說:“下雨天,雨水就會從屋簷落下。你看,這個凹處就是雨水落下的結果。”
此人於是大悟:“我明白了,人可能被裝入規則的容器,但又可以像這小小的雨滴,改變這堅硬的青石板,直到容器破壞。”
大師點頭:“對,這個窩會變成一個洞。”
人生當如水,無常形常式,卻包容萬物,無往不利。能屈能伸,乃智者人生。
這似乎與南懷瑾先生所堅持的人生哲學不謀而合。南懷瑾先生認為,人在遇到不測風雲時,能站起來就站起來,站不起來就得見機振作,即要能屈能伸,不可撞到頭破血流,讓自己難有東山再起之日。進退皆宜,能屈能伸,人生之路才會越走越寬。
為人處世,參透屈伸之道,自能進退得宜,剛柔並濟,無往不利。能屈能伸,屈是能量的積聚,伸是積聚後的釋放。屈是伸的準備和積蓄,伸是屈的誌向和目的。屈是手段,伸是目的。屈是充實自己,伸是展示自己。屈是圓通,是高超的處世技巧;伸能圓滿,是美妙的做人心境。屈是柔,伸是剛。無論個人還是國家,都需要知曉屈伸的智慧。
遙想項羽當年,率兵反秦,稱王稱霸,真是英雄豪氣蓋雲天,這樣一位大英雄在敗北之際,卻選擇了自刎。空留一曲“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的悲歌。如果項羽能夠回到江東,也許江東子弟還會跟隨他,重謀天下,其結局也就不會如此悲慘。因此,人在該示弱時當示弱,萬不可因一時之意氣葬送自己的一生。常說,大丈夫要能屈能伸。能屈難,能伸更難。屈是一種氣度,伸是一種魄力。處逆境當屈則屈,大丈夫矣。當屈不屈,意氣行事,莽夫行為,易折。處順境乘勢應時,該伸則伸,偉丈夫矣。當伸不伸,一蹶不振,優柔寡斷,無能。伸後能屈,需要大智。屈後能伸,需要大勇。屈有多種,並非都是胯下之辱;伸亦多樣,並不一定叱吒風雲。屈中有伸,伸時念屈。屈伸有度,剛柔相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