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要發揮工會優勢,進一步做好職業介紹工作,並利用工會的教育文化技術等陣地,大力開展職工培訓;
主動協助政府和企業積極發展以吸納下崗職工為主的社區服務,辦好各種形式的再就業服務機構、生產自救基地和解困貿易市場;
⑥鼓勵和支持下崗職工自謀職業和組織起來再就業;
⑦推動有關方麵落實政府製定的促進再就業優惠政策;
⑧認真總結、交流和推廣實現再就業的各種典型經驗。
(2)深入實施送溫暖工程。工會倡導的送溫暖工程,是工會聯係職工群眾、關心困難職工的有效途徑,也是增強工會凝聚力、吸引力的重要措施。廣大工會幹部要進一步增強馬克思主義的群眾觀點,進一步轉變作風,深入基層,到困難企業中去,到困難群眾中去,到最艱苦的地方去,開展調查研究,及時妥善地解決職工群眾麵臨的實際困難,使職工群眾切身感受到黨和政府的溫暖,積極投身到改革和建設中來。
從目前看,工會深入實施送溫暖工程,關鍵是做好以下工作:
進一步建立和完善送溫暖基金、特困職工檔案和聯係困難戶等製度,協助政府和企業確保困難職工、尤其是特困職工的基本生活。在實施送溫暖工程中,要擴大送溫暖基金的規模,建立和健全各種基金的管理製度,管好用好送溫暖工程基金;要建立包括對困難職工和離退休人員的生活調查檔案並實行動態管理,推行領導幹部包戶幫困製度,以多種形式扶持困難職工開展生產自救,搞好每年元旦、春節期間的送溫暖活動;
積極推動社會保險製度的改革,進一步擴大社會保險的力度。工會要協助政府有關部門做好養老、醫療、失業、工傷、生育等各項社會保險製度改革,推動有關保險製度的貫徹落實;要積極參與社會保險基金的管理,加強檢查監督,使其真正做到專款專用;關心離退休職工生活;大力推動政府建立和有效實施職工最低工資、下崗職工基本生活費、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等製度,切實保障職工的基本生活;
拓寬送溫暖工作渠道,推動送溫暖工程與下崗職工再就業相結合。工會要重視建立職業培訓和職業介紹機構,提高職工素質和就業競爭能力,為下崗、失業職工再就業提供必要的中介服務;興辦解困貿易市場和工會經濟實體,為下崗失業職工再就業創造更有利的機會;
逐步建立起具有中國特色的、互助互濟性質的職工補充保險體係。工會要組織職工建立起職工自願參加的、資金以個人籌集為主的、以基層為重點的職工互助補充保險,努力擴大覆蓋麵和完善管理機製,使之發展成為國家社會保險體係的重要補充。此外,還需要發展多種形式的群眾互助合作事業,如職工消費合作社、互助儲金會等;
積極協助黨委和政府(行政)解決好基層內部的矛盾,為穩定社會和職工隊伍作出努力。各級工會要重視並主動協助黨委和政府(行政)處理好新形勢下的人民內部矛盾,鞏固和發展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麵。對職工群眾的合理要求,要做出積極的回應,促其及時解決;對要求合理但暫時難以解決或要求不盡合理的問題,要做好解釋、疏導工作。堅決製止和糾正侵犯職工合法權益的各種行為。加強工會信息、信訪工作,積極協助黨委和政府(行政)努力把矛盾解決在基層,化解在萌芽狀態。
三、工會社會保險工作
1社會保險的性質
在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過程中,特別強調建立社會保障製度,而社會保險是社會保障體係中的一項重要內容。
社會保險,是指國家為失去勞動能力以及發生其他生活困難的公民提供物質幫助的一種法定製度。這種物質幫助不僅包括勞動者本人,而且還包括其供養人,是以安定其經濟生活為目的的一種社會保障製度。從目前我國社會保險的內容看,主要有:老年、傷殘和遺屬保險;生育、疾病(包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待業保險。社會保險是國家勞動政策、社會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帶有強製性,實行國家立法和行政管理。
2社會保險的作用
實施社會保險,無論是保障勞動者的基本生活,還是促進生產和安定社會,都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概括起來,其作用主要有以下方麵:
(1)促進社會經濟和企業生產的發展。實施社會保險,有利於調動廣大職工群眾的生產積極性,並使之有健全的勞動力再生產,為社會主義建設多作貢獻,從而促進社會經濟和企業生產的發展。此外,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將成為真正自主經營的法人實體和市場競爭的主體,還有各種經濟成份的存在和穩定發展,勞動力的社會流動,都需要有完善的社會保險製度與此相適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