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重新認識癌症(2 / 3)

不過,西方醫學對癌症的認識並非如羅薩莉·大衛所認為的隻是到17世紀才有癌症的記載,而是早在公元前400年左右由西方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予以了描述。希波克拉底根據臨床的觀察指出,人會患腫瘤(或叫贅生瘤),而腫瘤又可分為“無害性”腫瘤和“危險性”腫瘤兩大類。危險性腫瘤的希臘文為Karkinoma,相當於今天的癌症(惡性腫瘤)。而“無害性”腫瘤稱為Karkinos,也即螃蟹(crab)之意。不過。西方的癌症(Cancer)一詞出現的時間較晚,源於拉丁文tantrum,也是指螃蟹。從該詞的含義看,寓意癌細胞在體內四處橫行霸道,蔓延、侵蝕和破壞健康的肌體。

對於癌症的成因,希波克拉底則認為癌症是因為黑膽汁分泌過盛所引起,而對癌症應盡量避免治療,讓其自然恢複。到了公元200年左右,另一位著名醫學家蓋倫則把腫瘤分為三大類:自然的腫瘤,如婦女乳房會自然腫大;超乎自然的腫瘤,例如受傷後的修複性腫塊;違反自然的腫瘤,類似於今日的癌症。

癌症的發展和控製

今天,無論是中醫還是西醫都認識到,癌症是內外因相互作用下產生的。癌症有三個主要特點:一是過度增長;二是它的增生既不按機體需要,也不在機體的控製下進行,具有一種“瘋長”的特性,即持續不斷地迅速繁殖異常細胞並保持原有的惡性行為;三是浸潤轉移,癌細胞能浸潤破壞周圍的正常組織,並可轉移到身體的其他部位安家落戶,繼續繁殖擴大。

目前已知癌症大約有200多種。世界上平均每55秒就會有一個人死於癌症,每33秒就會有一個人患癌。一般而言,癌症的發作十分凶猛,從確診到死亡短的為一二個月,長不過一年,而且涉及到各種年齡的人群。盡管癌症是一種凶惡的疾病,但是世界衛生組織一直堅持“三個三分之一”的觀點,即三分之一的癌症是可以預防的,三分之一的癌症是可以早期診斷的,三分之一的癌症是可以治愈的。

今天,對於癌症的病理和病因以及治療已經有了長足的發展。例如,治療方法有手術、放射療法、化學(藥物)療法、生物療法和免疫療法等,而對癌症病因也深入到基因和分子的微觀層麵。例如,對於女性常見的乳腺癌,現在已經發現,一種稱為BRCAI的基因發生變異會顯著提高女性患乳腺癌的風險。同時,在BRCAI基因發生變異使女性患乳腺癌的風險提高時,這些女性體中另外5個基因的變異也會加重患病風險。

這一發現意味著,今後對那些攜帶BRCAl變異基因的婦女進行另5個變異基因的檢測,可以早期診斷乳腺癌,從而早期治療,獲得較好的治療效果。從這個意義上看,可以實現世界衛生組織的後兩個三分之一的目標。

至於前一個三之一,即三分之一的癌症是可以預防的則意義更為重要。因為,一分預防勝過九分治療,通過預防可以大幅度減少癌症的發生率和死亡率。國際抗癌聯盟主席大衛·希爾教授指出,大約40%的癌症是由生活方式、傳染病以及環境或職業相關危害所引發。例如,吸煙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一項可預防的致癌因素,全球肺癌死亡人數中有80%~90%由吸煙導致,在發展中國家這個比例達到30%。而全球大約1/4的癌症是由吸煙引起。其他諸如酗酒、肥胖、缺少鍛煉、過度曬太陽、飲食不當(如黴變食物中的黃曲黴素)等,都可能引起癌症,這些因素都是生活方式問題。

從生活方式和環境幹預癌症

從今天的現實環境來看,英國曼徹斯特大學教授羅薩莉·大衛的部分觀點也是非常正確的,癌症的確是一種“人造的”疾病,汙染以及飲食和生活方式的改變都是引發癌症的因素。中國今天癌症的高發病率和高死亡率就是典型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