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穩冷靜是一個人思想修養、精神狀態良好的標誌。在生活節奏快速的今天,一個人隻有保持冷靜的心態才能思考問題,才能在紛繁複雜的大千世界中站得高、看得遠。諸葛亮所言“非寧靜無以致遠”,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心浮氣躁的人如若能把“寧靜以致遠”作為自己的座右銘,並凡事遵循,有助於克服浮躁的缺點。
一位公司總裁想從三個資曆差不多的年輕人中提拔一位主管。總裁為了測驗他們三人中誰的品格最好,便故意約他們在某個時間到辦公室去麵談。可是到了約定的時刻,總裁卻故意不出麵,讓他們在辦公室中等候,暗中仔細觀察他們的態度。隻見其他兩位都顯得很不耐煩,不停地抱怨,隻有一位叫威利斯的年輕人安安靜靜、心平氣和地欣賞牆上的名畫。後來總裁與他們探討辦公室中的美術作品,隻有威利斯一人答得出來。結果,威利斯被任命為新主管。
沉穩冷靜,是事業成功的一個重要條件。在這個瞬息萬變的物質世界中,人人都可能有過浮躁的心態,這在一定程度上是正常的,但當浮躁使人失去對自我的準確定位,使人隨波逐流、盲目行動或急功近利、喪失理性時,就會給自己、家人、朋友,甚至社會帶來一定的危害。所以,我們要向觀察者學習,告別浮躁,凡事穩重冷靜。
“雖然……但是……”和“如果……”
我們的生活裏有這樣一群人,他們感情細膩、多愁善感,看到玫瑰枯萎便會悲歎生命的可悲;他們還有一顆特別謹慎小心的心,當你說“今天的陽光真燦爛”,他們也要想一下:“這話有其他意思嗎?”他們做起事來很少有果斷幹脆的時候,因為對未知的懷疑和想象,他們的口頭禪一般是“雖然……但是”和“如果”。
這類人就是懷疑論者。哈佛專家講,6號懷疑論者的特點是善於把事情壞的方麵無限放大,一直沉浸在悲傷和難過中;他們一旦負責某事就會認真做好;他們有著很強的猜忌心,警戒心很重;他們喜歡把自己的心當成一口很深的井,內心膽怯、孤單,常把心中的創意和感情壓抑。
懷疑論者身上有個最大的優點,那就是忠誠,他們忠誠於自己認定的事情,為了達到目標,他們可以不求回報,犧牲自己的利益去奉獻。他們不會追求即刻的成功和回報。和其他性格比起來,懷疑論者的洞察能力是最強的,他們能夠輕易洞察到身邊的朋友誰心裏高興卻裝得若無其事,誰內心悲傷卻麵無表情。因為超強的洞察力,所以懷疑論者總是能夠輕而易舉地明晰自己身邊的情況哪些有利、哪些不利。
每一種性格都有各自的優點,也都有各自的缺點。因此,一個人要想成為一個受人歡迎的人,就要想方設法克服性格上的缺陷,發揚性格上的優點,做一個性格完善的人。
有自戀心理的7號怎樣調整心態
一般人們並不認為自戀有什麼好處,不過哈佛心理學家認為,自戀的人比一般人更會疼愛自己,他們能發現自身獨有的價值和特征,把最完美的自己呈現和發掘出來。每個人都需要有一點點健康的自戀,但是過度沉迷於自身的獨特性中,而對於一些反映客觀真相的建議視而不見,很容易變成自大狂。享樂主義者就是這樣的人,他們堅信自己卓爾不群,隻尋找那些支持他們觀點的環境和人。
7號性格者總是對自己信心十足,經常在別人麵前誇耀自己,認為自己是整個宇宙的中心,認為自己才華出眾,認為自己什麼事都能辦成。他們不合理地要求讚揚、特殊的優待,要求別人順從他,卻從不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別人比他優秀時,他妒忌;別人不讚同他時,他就認為別人在妒忌自己,認為自己隻能被同樣特殊的人所理解。
試問,這樣的人怎能和他人友好相處呢?因此,哈佛專家建議,具有自戀心理的享樂主義者需要從四方麵調整自己的心態:
1.接受批評是根治自戀的最佳辦法。自戀者的致命弱點是不願意改變自己的態度或接受別人的觀點,接受批評即針對這一特點提出的方法。它並不是讓自戀者完全服從於他人,隻是要求他們能夠接受別人的正確觀點,通過接受別人的批評,改變過去固執己見、唯我獨尊的形象。
2.與人平等相處。自戀者視自己為上帝,無論在觀念上還是行動上都無理地要求別人服從自己。平等相處就是要求自戀者以一個普通社會成員的身份與別人平等交往。
3.提高自我認識。要全麵地認識自我,既要看到自己的優點和長處,又要看到自己的缺點和不足,不可一葉障目,不見泰山,抓住一點不放,未免有失偏頗。認識自我不能孤立地評價,應該放在社會中考察。每個人生活在世上都有自己的獨到之處,都有他人所不及的地方,也有不如人的地方,與人比較時,不能總拿自己的長處去比別人的短處,把別人看得一無是處。
4.要以發展的眼光看待自戀。既要看到自己的過去,又要看到自己的現在和將來。輝煌的過去標誌著你過去是個英雄,但它並不代表現在,更不預示你的將來。
8號感到失落的原因何在
8號人格者一生都在追求公平,他們認為公平合理是生活中應有的現象,於是,他們常常說:
“這不公平!”
“因為我沒有那樣做,你也沒有權力那樣做。”實際上,絕對的公平並不存在,你尋找絕對公平就如同尋找神話傳說中的事物一樣,是永遠也找不到的。這個世界不是根據公平的原則而創造的。譬如,鳥吃蟲子,對蟲子來說是不公平的;蜘蛛吃蒼蠅,對蒼蠅來說是不公平的;豹吃狼,狼吃獾,獾吃鼠,鼠又吃……隻要看看大自然就可以明白,這個世界並沒有絕對的公平。人們每天都過著不公平的生活,快樂或不快樂,與公平是無關的。這並不是人類的悲哀,而是一種真實狀況。
我們在生活中受到公平的心理影響,當公平沒有出現時,就會感到憤怒、憂慮。但是,過去不曾有過絕對的公平合理,今後也不會有。
許多不公平的經曆我們是無法逃避的,也是無法選擇的,我們隻能接受已經存在的事實並進行自我調整,抗拒不但可能毀了自己的生活,而且可能會使自己精神崩潰。因此,人在麵對無法改變不公和不幸的厄運時,要學會接受它、適應它。
哈佛心理學家指出,我們承認生活是不平等的這一客觀事實,並不意味著一切消極的開始,正因為我們接受了這個事實,我們才能放平心態,找到屬於自己的人生定位。命運中總是充滿了不可捉摸的變數,如果它給我們帶來了快樂,當然是很好的,我們也很容易接受,但事情往往並非如此,有時它帶給我們的會是可怕的災難,這時如果我們不能學會接受它,反而讓災難主宰了我們的心靈,生活就會永遠失去陽光。
“我到底是同意還是不同意”
“我同意還是不同意?”
“這件事采取哪個方案比較好?”
麵臨選擇時,9號人格者認為大家的建議都很有道理,以致做決定時往往猶豫不決。
一位具有9號人格的男子決心自己創業。
有朋友建議他闖蕩金融市場,他豪情衝天,但去辦股東卡時,又有朋友勸道:“股票有風險,等等看吧。”
有朋友建議他到夜校兼職講課,他很有興趣,但快到上課了,又聽朋友說:“講一堂課的收入太少,沒有什麼意思。”
他很有天分,卻一直在猶豫中度過,兩三年了,他的事業一直沒有起色,碌碌無為。
一天,這位“猶豫先生”到鄉間度假,路過一片蘋果園,望見滿眼都是長勢茁壯的蘋果樹,禁不住感歎道:“上帝賜予了一塊多麼肥沃的土地啊!”種樹人一聽,對他說:“那你就來看看上帝怎樣在這裏耕耘吧。”
優柔寡斷的性格使9號人格者在兩件事情之間舉棋不定、猶豫不決,最終就會像這位猶豫先生一樣,既沒有炒股,也沒有做兼職,自始至終沒有成功“下海”。
哈佛心理學家講,9號人格者總是徘徊在取舍之間,無法定奪,這樣就會使得本該得到的東西卻失去了,本該舍去的東西卻耗費了許多精力。若優柔寡斷到無可救藥的地步,便不敢決定種種事情,也不敢擔負起應負的責任。之所以這樣,是因為9號人格者不知道事情的結果會怎樣——究竟是好是壞、是凶是吉。這種人常常擔心今天對一件事情進行了決斷,明天也許會有更好的事情發生,以致對今日的決斷發生懷疑。因為猶豫不決,很多人美好的想法破滅。
猶豫不決、優柔寡斷是自己為自己製造的仇敵,在它還沒有得到傷害你、破壞你的力量,限製你一生的機會之前,將它扼殺在搖籃中。克服優柔寡斷,首先要正確地認識自己,認清自己的長處與短處,再具體決定做哪一件事、怎樣做,並做到揚長避短。克服優柔寡斷,還要懂得選擇與放棄,選擇自己的優勢所在,放棄不現實的追求。對於已經選定的事情,應立即投入行動,隻有這樣,才不會坐失良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