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熟知心理學的詭計1(1 / 3)

第11章 熟知心理學的詭計1

第1周掌握人性,以心贏心

盡量讓對方多說,自己才能獲得更多信息

隻要你稍微留心,便會發現:無論在職場,還是在情場,那些總能贏得他人喜歡的人,往往是精明、內斂的傾聽者,而不是滔滔不絕、誇誇其談的擅說者。為什麼呢?很簡單,能說的不如會聽的,盡量讓對方多說,你自己才能獲得更多信息。

卡耐基曾被邀請去參加一個橋牌集會。卡耐基不玩橋牌,在場的一位金發女郎也不玩。她發現卡耐基以前曾是羅維爾·托馬斯進入無線電業之前的經理,也發現他在準備生動的旅行演講的時候,曾在歐洲各處轉過。因此她說:“啊,卡耐基先生,我請求你把所有你過去的那些美妙的地方,以及你所見過的那些美麗景色,全部告訴我。”

坐在沙發上,金發女郎說她和丈夫最近剛從非洲旅行回來。“非洲!”卡耐基驚歎,“多麼有意思!我一直想看看非洲,但除了有一次在阿爾及利亞待了24小時以外,我從沒去過。告訴我,你是否去過那個狩獵王國?真的,我多羨慕你,請把非洲的情況告訴我。”

接下來,她滔滔不絕地告訴卡耐基自己到過的地方,那裏有多麼多麼有趣……

45分鍾就這樣過去了,她沒能從卡耐基口中得到絲毫關於非洲的信息,反而非常開心地把自己所知道的全部信息都告訴了卡耐基。

我們不難發現,在這次交談中,卡耐基以一個“饒有興趣的聽眾”的身份,贏得了金發女郎的喜歡,所以她非常開心地自己所知道的非洲信息全部告訴了卡耐基。這也告訴我們,如果你會聽,很多時候要比你能說更能討人喜歡。

也許你會問為什麼?這個問題的理由至少可以舉出兩個:第一,隻有憑借聆聽,你才能學習;第二,別人隻對聽他說話的人有反應。

哈佛心理學家認為,當與人交往時最重要的是聆聽,在你開口告訴別人你有多棒之前,你一定要先聆聽。然後你才能開始認識別人,與別人交談,千萬別高人一等。多跟別人交談,用心傾聽,不要太快下決定。

簡單地說,世界上任何人都喜歡有人聽他說話,隻有對於聽他說話的人,他才會有反應。聆聽也是尊重的一種最佳表示,表示我們看重他們。我們等於是在說:“你的想法、行為與信念對我都很重要。”

你也許想不到,要想了解別人的想法,最好的辦法就是聽聽他的意見,讓他自己說出你想了解的事情。擁有私人銀行桑德斯·卡普公司的銀行家湯姆·桑德斯曾說道:“關鍵在於先了解對方,他的價值觀以及他對投資的看法,再決定你是否能誠實地說出我們的投資方式是正確並對其有利。”他也正是利用了聆聽的方式,多次協助大企業進行天文數字般的巨額投資。他還說:“一切都由聆聽開始。他心裏到底想怎麼樣?他為什麼不答應?真正的理由到底是什麼?”“我與美國電訊公司(AT&T)已經維持了二十五年的關係,而且是很好的關係。我認為真正的聆聽功不可沒。”“我可以提供印刷精美的小冊子,也可以運用幻燈片,可是,我仍然必須弄清楚什麼才能真正吸引對方。他考慮什麼?擔心什麼?他看事情的角度如何?”

如果你想在人際交往中遊刃有餘,首先就要學會做一個注意聽話的人,了解別人,從別人那裏獲得自己想要的信息。正如查爾斯·洛桑所說的:“要令人覺得有趣,就要對別人感興趣——問別人喜歡回答的問題,鼓勵他談談自己和他的成就。”

所以,請記住:跟你談話的人對他自己、他的需求和他的問題,比他對你和你的問題,更感興趣千百倍。當你下次跟別人交談的時候,千萬別忘了這一點,尤其在想獲得對方信息的情況下。

展現自信的風采,讓對方樂於相信你

不知道你是否注意到:無論是去應聘,還是平時與他人交往,自信的人總是比唯唯諾諾人更受歡迎。這是為什麼呢?

很簡單,自信是人生重要的心理狀態和精神支柱,是一個人行為的內在動力,是自我成功的必然法寶;自信能夠使弱者變強,強者更健。哈佛心理學家認為,我們隻有相信自己,才能激發進取的勇氣,才能最大限度地挖掘自身的潛力,才能在成功的路上健步如飛。所以,在他人麵前展現出你自信的風采,無疑是給對方一顆定心丸,讓對方覺得你是有能力、有實力的。

一個下著小雨的中午,車廂裏的乘客稀稀拉拉的,在一個站台,上來了一對殘疾的父子。中年男子是個盲人,而他不到十歲的兒子也隻有一隻眼睛能感光。父親在小男孩的牽引下,一步一步地摸索著走到車廂中央。當車子繼續緩緩往前開時,小男孩開口說:“各位先生、女士,你們好,我的名字叫麥蒂,下麵我唱幾首歌給大家聽。”

接著,小男孩用電子琴自彈自唱起來,電子琴音質很一般,但孩子的歌聲卻有天然童音的甜美。

正如人們所預料的那樣,唱完了幾首歌曲之後,男孩走到車廂頭,開始“行乞”。但他手裏既沒有托著盤子,也沒有直接把手伸到你前麵,隻是走到你身邊,叫一聲“先生”或“小姐”,然後默默地站在那兒。乘客們都知道他的意思,但每一個人都裝出不明白的樣子,或者裝睡著,有的幹脆扭頭看車窗外麵……

當小男孩小手空空走到車廂尾時,一位中年婦女尖聲大喊起來:“真不知怎麼搞的,紐約的乞丐這麼多,連車上都有!”

這一下,幾乎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到這對殘疾的父子倆身上,沒想到,小男孩竟表現出與年齡不相稱的冷靜,他一字一頓地說:“女士,你說錯了,我不是乞丐,我是在賣唱。”

車廂裏所有淡漠的目光刹那間都生動起來,有人帶頭鼓起了掌,然後,是掌聲一片。

一個沒有生存能力的孩子,卻在頑強不屈地承受著生命給予他的考驗。在有人悲歎自己命運不濟的時候,小男孩卻用自己的成熟和堅強支撐著自己和一家,用自己的勞動自己的歌聲為自己贏得收入。麵對別人的嘲笑,他毫無自卑之感,自信坦然地麵對。麵對這個小男孩,所有的自卑都變成了逃避人生的理由,隻要堅持相信自己,掌聲一定屬於自己。

哈佛專家指出,成功不一定站在智慧的一方,但一定會站在自信的一方。相信自己,就會擁有自己的成就與幸福。如果你真的相信自己,並且深信自己一定能實現夢想,你就一定會成功。因為你相信“我能做到”時,自然就會想出“如何去做”的方法。

一般來說,我們既可以通過用語言來表達自信,也可以通過身體姿態等來表現自信。對於前者,你可以在陳述問題時多表現得誠懇些,簡單明了,有重點;與人交流時可以多使用“我認為”、“我宣布”等詞彙;有異議時,多提出建設性的批評而不是責罵或假設“應該如何”;想提出改進意見時不用勸告的語氣;以清晰、穩重、堅定的語調表達自己的思想;可以通過主動詢問的方式去發現別人的思想或情感,等等。對於後者,在與他人當麵交流的時候,多以讚賞的眼光與對方接觸;坐、立姿態均堅定挺拔;以開朗的表情輔助別人的評論;平靜地講解,強調重點詞彙、不猶豫,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