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陽煤:安全生產的信息化切入(1 / 2)

陽煤:安全生產的信息化切入

兩化融合

作者:張越

煤炭是工業的糧食,是其它行業的支柱產業,煤炭生產最大的責任是安全,如何引入“兩化”融合,提升安全生產,是煤炭企業發展過程中一項長期的、複雜的係統工程。位於山西省陽泉市的陽泉煤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前身為陽泉礦務局,是山西省五大煤炭集團之一,全國最大的無煙煤生產基地和中國三強煤化工企業集團。隨著陽煤集團並購步伐的加快,經營規模不斷擴大,產業門類不斷增多,分子公司不斷增多,安全生產管理工作的跨地域、多元化特征日益明顯,麵臨工作麵廣、工作量大、監管困難等問題。如何在多元化發展的趨勢下提高集團管控力,避免各自為政,消除信息孤島成了集團快速發展亟待解決的問題。

建立三級安全生產信息平台

近年來,陽煤集團以管理創新為動力,積極推廣和應用信息技術,開發利用信息資源,充分挖掘、整合企業內部信息,提高了集團公司的集控和管控能力。目前陽煤集團公司建設的三級安全生產信息平台,主要有安全信息平台,以及建立三級隱患信息收集排查、地質預測預報、調度生產指揮子係統、接入工業視頻監測監控、人員定位、大動力設備監控、瓦斯監測係統。初步搭建了三級安全生產信息平台基礎。

在這覆蓋全局的三級隱患信息收集排查係統中,陽煤集團按管理層次建立起了各個級別與專業的隱患信息采集體係,按照“現場采集——分級彙總——明確權限——逐級處置”的隱患信息處理流程,最大限度地收集各類隱患信息,按集團公司、區域公司和礦三級權限控製,各調度單位按專業類型分級處置,責任落實到人,明確整改措施,限定整改期限,事後跟蹤複查。逐項逐條形成嚴格閉合考核管理網絡,建立係統化、智能型的隱患信息化收集排查係統。實現隱患排查整改的動態化、透明化、全覆蓋、嚴閉合,目前該係統在全集團公司投入運行一年多,使用該係統的部門有集團總部(10個專業部室)、二級單位(四個區域公司)和集團下屬的煤炭、化工、鋁電、裝備製造業、 地產、物流貿易業、服務、中小企業8大產業的58家基層單位,上傳和處理各類生產隱患共18萬多條(包括A類隱患53條, B類909條, C類181322條)。真正做到了自下而上建立采集、上報、處理隱患的工作流程,分級別、分類別、分權限處理隱患,達到了係統化、智能化,保證隱患及時反饋,形成了閉合管理。同時,在三級安全生產信息平台上建立的標準接口程序,使單位自行開發的隱患係統數據統一彙總到集團公司,方便了進行全麵的數據分析。

煤礦企業“安全數據中心”的建立,將礦井安全三大要素(人員、設備和環境)信息數據集於同一平台,采用麵向同一集成平台的數據挖掘技術實現麵向安全生產主題的數據建模,為分析決策提供科學的信息支撐。在現有對生產現場和管理過程中信息數據實現動態采集、及時監控、遠程管理的基礎上,進一步實現信息數據集中融彙、管理過程精細化、輔助決策智能化的要求。

據介紹,對擁有270多家分、子公司的陽煤集團,采用集團統一係統,僅僅需要開發一套程序,配置一台性能較好的服務器即可,係統開發費用約50萬元,性能較好的服務器約20萬元,共需大約70萬元。同時,由集團總部統一維護,每年維護費約2萬元。這樣每年還將節省大筆開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