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家審計署披露,部分地方以土地出讓收入為償債來源的債務餘額趨於增長。2013年統計數據中,4個省本級、17個省會城市本級承諾以土地出讓收入為償債來源的債務餘額7746.97億元,占這些地方政府負有償還責任債務餘額的54.64%。說明地方政府的償債來源,高度依賴於土地收入。土地資源畢竟有限,同時城市規劃進程也不允許無節製地開發各類土地,由此可能因地方政府無力支付而導致政府違約風險。
地方政府一般是當地城市商業銀行等地方性金融機構的最大股東,地方政府通過對控股和全資的地方金融機構的幹預,存在借款墊付地方債務,或者通過銀行通道業務購買信托計劃等現象。隨著地方債務向金融機構轉移,導致有的地方金融機構財務狀況惡化,潛在金融風險正在積聚。比如,首先實施銀信政模式的昆明土投信托產品,即是通過富滇銀行發行理財產品購買信托產品,一旦出現風險則很可能對銀行係統產生較大影響。
多途徑解決地方債難題
目前,財政部門對地方政府性債務的管理僅處於數據統計彙總階段,對債務使用部門缺乏製約手段,造成財政部門的“地方政府性債務信息係統”數據不全、不準。因此,應強化財政部門對地方債務的統一歸口管理能力。同時,將地方政府債務情況納入人大預算審查監督體係,每年對地方政府債務規模、債務結構、債務風險等進行審議;建立定期監督檢查機製,及時糾正地方政府債務信息。
在對地方政府債務進行總量控製以後,地方政府用於基礎設施建設的資金不可避免的將會出現短缺。在此背景下,通過大力發展非債務融資,鼓勵社會資本進入基礎設施建設領域的方式,可以在不增加地方政府債務負擔和風險的情況下,解決建設資金短缺的問題。類似的成功案例已經很多,比如華夏幸福基業的固安模式、貴陽中天城投的一二級聯動開發模式、佛山東平新城交通樞紐的捆綁開發模式等。
地方政府債務大多發生於地方政府融資平台,而平台公司通常存在諸多關聯的國有控股公司,各主體之間存在著盤根錯節的拆借、借貸、墊付資金、挪用資金、抵押、擔保等現象。要盤活存量資產,首先必須摸清各政府平台及其關聯公司的確切資產負債狀況。
對企業的各種銀行賬戶、會計核算科目、各類庫存現金和有價證券等基本財務情況進行全麵核對和清理,以及對企業的各項內部資金往來進行全麵核對和清理,以保證企業賬賬相符,賬證相符,促進企業賬務的全麵、準確和真實。同時,對企業的各項資產進行全麵的清理、核對和查實,並根據不同資產的流動性和價值進行分類與評估。
目前的政府融資平台大多資產負債率較高,這在一定程度上限製了平台的融資功能,而地方政府融資平台的融資手段以銀行貸款為主,提高了公司的資產負債率,二者形成了惡性循環。這就要求平台公司積極拓寬融資渠道,以直接融資為主要方式,輔之以資產證券化、融資租賃、資產管理計劃等手段,在有效降低資產負債率的同時,以合理的資金成本增加企業的流動性,提高企業的償債能力。
(作者單位:北京賽迪經智投資顧問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