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合理規劃你的目的4(1 / 3)

第二章合理規劃你的目的4

學會選擇,懂得放棄

新東方校長俞敏洪先生在談及大學生麵臨人生選擇的困惑時,曾有過這麼一段精彩的論斷:“二十多年前的中國,我們感到深淵一般的痛苦和絕望。生活是那麼平淡,平淡得如一潭發綠發臭的死水,甚至生命再也發不出一聲痛苦的呐喊。我們沒有權利去選擇或放棄,沒有資格去追隨心靈的呼喚,更不能奢望去走自己的路。絕望已經到了心靈的最深處,麻木,心如死灰。在一切以組織和集體為中心的社會裏,在消滅了個性和人格尊嚴的社會裏,選擇,顯得奢侈而陌生。二十多年後的今天,我們開始擁有工作、財富和地位,更重要的是,我們開始擁有了做人的尊嚴和選擇的自由。如果說在曆史的任何階段、在生命的任何時刻,人都會麵臨迷茫、痛苦和絕望的話,那麼,不同時代的痛苦和絕望所具有的內涵是完全不一樣的。二十多年前的中國青年,是找不到希望的絕望一代;二十多年後的中國青年,是能夠在絕望中找到希望的一代。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說,現在的年輕人是幸運的,甚至可以說是幸福的。”

下麵是兩位新東方學員麵臨人生抉擇時所經曆的心靈上的掙紮:

1李博(化名)

我是九二年考上醫科大學口腔醫學專業的。大一的時候由於對專業不滿、不適應而休學一年,隨後自我心理調節還算奏效,平靜而自足地過到了大四結束。

一個偶然的機會讓我萌生了改專業的念頭,我報考了北京大學經濟係金融專業的研究生,沒有考上。但自我感覺還是學到了一點書麵的知識。九八年畢業後一直在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口腔頜麵外科工作。口腔頜麵外科是一個艱苦但沒有經濟效益的科室。頻繁的24小時值班加上手術占用了大量時間。由於看不到希望才想到了出國。上過新東方的GRE寒假班,GT考了一次,成績中等偏下,尚未申請。

現在我又走到了一個十字路口:繼續考GT,擔心又跳進一個美麗的陷阱;報考修複專業(口腔中較來錢的一個專業,風險小)的研究生,就算直博也要5年;還是開齒科診所?執照有一點

眉目,但資金、病源卻沒有把握,更重要的是今後發展的空間;繼續留在科裏,雖然有了一些技術(中高級手術)和社會關係的沉澱,但職業風險(醫療事故,權利鬥爭)太大,而且可能清貧一生……

我有一個患難與共的女友,堅決反對出國。父母也反對。所幸的是,無論如何我還是能夠從努力中得到快樂,對金錢沒有太多的貪欲。但是錢這種東西,不好說。

2楊楠(化名)

我今年上大二,是一家理工科院校的學生。我從小就對商業感興趣,可是事與願違,我以3分之差,到了這個非重點院校。時間越長,越發現和自己的興趣不符,離自己的目標越來越遠。我幾次想休學,回去重新高考,但是家長不同意,不願意我再浪費時間。

就這樣過了將近兩年。學了好多東西,雖廣但是不精,沒有精力再談課程以外的管理和經濟。我的班級,可以在大三的時候選擇專業,馬上就到了選擇的時候了,我本來計劃是選通信,但是我自認為對工商管理更感興趣,可是在這個理科院校,這個專業不是很有優勢,無論是師資力量還是學習氛圍。我不知道該怎麼辦……

我所就讀的高中就非常有名,我的大部分同學甚至一些學習成績不如我的都考上了重點大學或者是去了信息資源很好的城市,而我這裏學習氛圍不好,信息也不靈通。每每想到自己的未來,再和自己的從前相比我就心痛。我也想到了出國,想考托,考GMAT,去美國學習MBA,但是我知道沒有工作經驗很難被錄取,尤其是拿獎學金出國。我真的很惆悵。

我經常上網看商業方麵的知識,也曾經找學習MBA的函授學校(可是和我的上課時間衝突),甚至為了積累從商經驗我差點在我們學校開一個店(因為我覺得這是個機會,但是沒有時間),也報了新東方的GMAT班(但不知道還能不能去上)。有好多好多的問題,弄得我壓力很大。我不知道是應該選擇我感興趣但前途渺茫的工商管理專業,還是選擇我不感興趣的理科專業,然後考研。

工作、考研和出國三者之間的取舍已經成了無數學生和青年人心頭揮之不去的痛苦,在各個不

同目的之中做出取舍需要豐富的閱曆和睿智的眼光。麵臨自己在人生十字路口獨自徘徊而無法抉擇的時刻,如果不積極尋找幫助,就會在原地打轉,永遠走不出生命的惡性循環。正如一位智者所說的,“看起來,現在的年輕人似乎應該天天快樂,載歌載舞才對,既然有路可走,就不要再猶豫,選擇一條路堅定不移地走下去就是了。但事實上很多看上去很光明的大道,實際上卻是令人窒息的死胡同和沼澤地。一些人進了死胡同再也轉不出來,一些人陷入沼澤地成了犧牲品。太多的選擇,太多的誘惑,怎麼辦?自由給很多人帶來的是更加深刻的痛苦和絕望。兩代人絕望的不同在於,前者是所有人的處境相同,大家能從集體的絕望中找到某種心理上的安慰和平衡;後者是一人一本難念的經,個體的絕望,使人很難找到同病相憐的人,在現實中和心理上缺乏‘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慰藉。從心理傷害的角度講,後者的絕望比前者更加深刻和真實,更加慘痛和酷烈。更致命的是,在不同選擇造就不同命運的年代裏,周圍充滿了比自己更加成功、優秀和富有的朋友、同學和同事。這些晃來晃去的成功者,把人心晃得破碎了,把人的精神晃得快要崩潰了。為了證明自己不是人生失敗的人、在十字路口彷徨的人,沒有看清方向就急匆匆地上路了。結果是一次又一次走錯,一次比一次絕望。”

人非先知。每個人都有迷茫和絕望的時候,麵臨自己不同的生活目的,每個人都有在十字路口徘徊而無法抉擇的時候。如果獨自在黑暗中摸索,很多人就會陷入一個無法走出的惡性循環,浪費時間和生命。如同夜空中有指明方向的北鬥星,這個世界也需要驅散心有迷霧的指路人。他們之所以能夠成為領路人,是因為他們經曆了人生的迷茫和痛苦、閱讀了無數人的生命曆程、對人類的痛苦和絕望有著深刻的感受與理解之後,仍然能懷著一顆悲憫而博大的心,用自己哪怕一點點微薄的力量,為解除人類的痛苦和絕望做出貢獻。這些領路人不一定是釋迦牟尼或耶穌(他們本來都是人,後來被人們尊奉為神),他們也許就在你的身邊。可能是你的鄰居、朋友和老師,可能是你未曾謀麵的陌生人。他們的一句話、一篇文章會使你的心靈豁然開朗,使你解脫煩惱,找到自身的價值和在生活中的位置,投入到真正愉快和成功的

生活之中。

一、聆聽內心的聲音

小時候,瓊斯最大的願望就是成為一位藝術家。她想像中能展示她天才的道路,是從事與傳媒有關的工作,她覺得這種工作富有幻想和情趣。12歲時,她和妹妹瑪麗一起在一個藝術班學習。在學習結束時,老師把她媽媽拉到一邊說:“瑪麗很有天賦,而瓊斯就沒什麼希望了,她差得太遠了。”

剛剛聽到老師的這種評論的時候,瓊斯感到有些絕望。但是,不久她就把失望變成決心,把老師的批評變成動力,她更專注於自己的愛好了。於是,她拿起筆和墨水開始作畫——這是所有的成功者必須付出的努力。多年後,瓊斯的作品在展覽會上展出。

在展覽會上,很多人讚不絕口,但真正引起她注意的隻有一個人——這個人就是詹森先生。他熱情地握著她的手告訴她:“這是我見到的最具想像力的鋼筆畫!”瓊斯微笑著接受了詹森先生的這些讚美的話

生活中交織的不同目的經常會擾亂我們的心境,使我們無法清醒地做出選擇。你為了誰工作和生活?你努力為誰留下印象?你表現自己是為了取悅別人,還是使自己滿意?你是根據別人的意見,還是自己的內心來評價自己?你自己的行為是受他人的言語和反應所左右,還是聽從於心靈的召喚?

因此,種種問題常常會讓一個認真追求生活的人忽然喪失了自己的主張。印度當代著名的思想

家和先知克裏希那穆提認為,在眾多的人生目的麵前,如果要做出明智的選擇,聆聽內心的聲音,發現自己內心最想要的目的才是正確的選擇之道。那麼,一個人怎樣才能知道他自己真正所需要的是什麼呢?往往那些大人物的偉大誌向,並不是生來就有的。他們是綜合自己的許多經驗,以及一些別人因忽視和眼界所限而未能看到的東西而成就偉業的。這些偉大的誌向是因為他們不滿足於現狀,經過審慎思考而覺悟到的。

思想家愛默生先生說過,“最簡單的問題就是最艱深的問題。”

你在生活中真正想要的是什麼?這個問題看起來很簡單,但是意義深刻,所以並不是一個好回答的問題。

要得到生活中想要的一切,當然要靠努力和行動。但是,在開始行動之前,一定要搞清楚,什麼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要打發時間並不難,隨便找點什麼活動就可以應付,但是,如果這些活動的意義不是你設計的本意,那你的生活就失去了真正的意義。你能否提高自己的生活品質,並在休閑中使自己滿足、有所成長,完全看你能否決定自己真正需要什麼,然後能不能盡量滿足這些需要。

比特是拿破侖?希爾的一個學生,有一次,他得到了兩個星期的假期,他很高興,因為可以從繁忙緊張的工作中暫時解脫出來,好好地感受一下生活情趣。

一開始他想得很簡單,隻想整個假期都呆在家裏,好好地休息一下,盡情享受一下陽光、草地和新鮮空氣,有時間讀幾本好書,感受家庭的溫馨、舒適,每天和妻子到喜歡的小店裏喝杯咖啡,回憶一下年輕時的種種浪漫情調。

然而麻煩來了,比特的父母希望他們到佛羅裏達州度假;而比特的朋友鮑伯和瑪麗亞要他去落基山脈;而比特的旅遊經紀人則遊說他去個有異國情調的地方,比如厄魯巴、馬汀尼克、夏威夷、百慕大、加勒比海沿岸或是摩洛哥。她說想讓比特夫婦享受一個最好的假期。麵對種種建議,比特不知所措,他覺得他們說的都有道理,猶豫再三,他決定和妻子一起去馬汀尼克。因為旅遊經紀人唾沫橫飛地說,比特是成功人士,有資格享受最好的假期,有頭有臉的人都喜歡去馬汀尼克,所以比特也應該去那裏才顯得出身份,還能得到高等級的招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