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銀行打電話通知他的公司已過膨脹,緩付款也已到期,要求償還貸款。小神童柯南就這樣垮了。剛開始柯南責怪每一個人,把錯誤歸咎於銀行、社會經濟情勢或公司員工身上。最後,他仍簡單地認為:
“我知道自己太自私了,我走得太快、太遠,不知道自己的能力有一定的限度。麵對新機會時我不說:‘這類生意我不做。’反而說:‘為什麼不做?我什麼生意都做。’我就是太好大喜功。由於每一件事都想做,結果無法把精神集中在某一件事情上麵。哪一個問題最迫切需要解決,就成為我的當務之急。我錯把時間上最緊急的事當作最重要的事。”
柯南沒有分辨清楚事情的輕重緩急。他的解決之道是重定目標,選擇擅長的行業,然後重新集中精神去做。
柯南最擅長的是反房地產開發。經過幾年的拮據與苦撐,由於他專心地經營,終於逐漸有了起色。現在他再度成為紐約的百萬富翁,隻不過對自己能力的限度了解得更清楚了。
他認為,如果現在自己有這樣的想法:“經營健身俱樂部的生意好像挺不錯?”
自己會馬上阻止自己說:“誰要去做這種生意?我有我的賺錢行業,根本不需要做這種生意。讓別人去做好了。”
在遭遇挫敗的一段時間,過去的一切似乎是揮之不去,我們仿佛被釘死在上麵了。我們會一直思考,又不及時作一些修正。似乎在我們有行動能力之前,必須先回顧過去並且了解它的意義。所有的人都注定要成為自己一生的曆史學家。
遭遇重大的挫折時,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要對自己誠實。除非我們解答了“為何失敗”的問題,
否則就無法把失敗變成成功之母。
隻有用分析家冷靜的眼光,而不是情緒化的埋怨責備,才能把我們從失敗之中解放出來。為什麼聰明的人會失敗?原因有一大籮筐,無疑比我們在此所提到的更多。失敗實在不是什麼了不得的事,即使最棒的人也在所難免,能夠從失敗中吸取經驗,才是了不起的事。
聰明的人惟一與眾不同的是,他們能夠吸取教訓。
四、做自己適合的事情
我們學會選擇和放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則,就是要做自己適合的事情。“人無完人,金無足赤。”能力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由於能力的高低不同,才有偉大人物與平民百姓之分,才有聲名顯赫和默默無聞之分。
所以,每一個人都應該努力根據自己的特長來設計自己,量力而行。根據自己的環境、條件、才能、素質、興趣等,確定進攻方向。不要埋怨環境與條件,應努力尋找有利條件,不能坐等機會,為自己創造條件,拿出成果來,獲得了社會的承認,事情就會好辦一些。從事科學研究的人不僅要善於觀察世界、善於觀察事物,也要善於觀察自己、了解自己。
因而,一個人要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就得珍惜這有限的時間,就得選擇最適合自己的事。不要什麼都做,結果什麼都做不到極致,既浪費了時間也浪費了生命,徒留悲切在心中。最適合自己去做的事,也就是自己最感興趣的事,自身素質能夠滿足要求的事,客觀條件許可的事,這幾種因素缺一不可,再加上恒心和毅力,才能有希望做好,有較大的把握做好。
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興趣、愛好,都有自己擅長做的事,因而要取得成功,就要把自己奮鬥的目標定位在自己所熱愛的事業上,不能選擇自己興趣不大或者毫無興趣的事。
例如,一個人自小就喜歡音樂,渴望將來成為一個音樂家,於是成年後便把自己追求的目標確定在音樂事業上,可以說他成功的可能性是比較大的。事實證明,所有的音樂家都是這樣成材的。假如他不喜歡音樂,一直討厭五線譜,那麼如果強迫他去學唱歌或學習演奏樂器,他必定不會有多大成就,最多隻能把這項職業當作養家糊口的手段。
無論做什麼事,都要自身的基本素質所許可,如果是一些特殊的職業,對一個人的要求會更高。有的職業對身體素質要求比較高,如運動員、演員、飛行員、時裝模特等;有的職業對智力要求比較高,如科學家、作家、商業策劃人員、電腦專家等;有的職業則要求所從事的人員綜合素質好,如政治家、外交家、電視節目主持人、高級管理人員等。還有一些特殊的職業,對人的某一個方麵有特別的要求,一般人難以從事這些工作,如品酒員,則要求有獨特的味覺和嗅覺等。
因而,光有愛好、興趣還遠遠不夠,還必須具備從事這項工作所需要的身體或智力條件。就像很多人都羨慕運動員、演員的風光,但是,要想使自己成為一個運動員或演員,並不是僅靠愛好就能夠做到的。
具有良好的自身條件,還不能認為做什麼事就一定能成功,還需要一定的客觀條件許可才能成功。例如,農民種莊稼,關鍵是要有種子,但是有了種子不播種在田地裏是不行的,播種在土裏,如果季節不合適、沒有雨水、沒有陽光等仍然是不行的。可見,客觀條件同主觀條件一樣重要。
同樣,一個人要取得事業上的成功,主客觀方麵的條件都要具備才行。最重要的,是要準確地認識自己,了解自己的長處和短處,要揚長避短,千萬不要去做自己不適合做的事;要區分什麼是興趣、愛好,什麼是自己的特長,不能把它們混為一談,更不能優劣顛倒,把短處當長處。
生活中許多人之所以不能取得成功,或者成就不大,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這些人不能認識自己所處的環境和自身條件,結果許多人盲目地去做自己不適宜做的事,失敗或成就很小乃是必然的事。
做自己適合做的事,即使一時成功不了,堅持下去也必有收獲,即使得不到巨大的成功,也不至於一無所獲。這就是成功的秘訣。
五、正確的價值觀是選擇的依據
價值觀是人們做事出發點的重要依據。美國心理學家約翰?洛克於1973年在《人類價值觀的本
質》一書中,提出了13種價值觀:
1成就感:提升社會地位,得到社會認同,希望工作能受到他人的認可,對工作的完成和挑戰成功感到滿足。
2美感的追求:能有機會多方麵地欣賞周遭的人、事、物,或任何自己覺得重要且有意義的事物。
3挑戰:能有機會運用聰明才智來解決困難。舍棄傳統的方法,而選擇創新的方法處理事物。
4健康,包括身體和心理:工作能夠免於焦慮、緊張和恐懼,希望能夠心平氣和地處理事物。
5收入與財富:工作能夠明顯、有效地改變自己的財務狀況,希望能夠得到金錢所能買到的東西。
6獨立性:在工作中能有彈性,可以充分掌握自己的時間和行動,自由度高。
7愛、家庭、人際關係:關心他人,與別人分享,協助別人解決問題,體貼、關愛,對周遭的人慷慨。
8道德感:與組織的目標、價值觀、宗教觀和工作使命能夠不相衝突,緊密結合。
9歡樂:享受生命,結交新朋友,與別人共處,一同享受美好時光。
10權力:能夠影響或控製他人,使他人照著自己的意思去行動。
11安全感:能夠滿足基本的需求,有安全感,遠離突如其來的變動。
12自我成長:能夠追求知識上的刺激,尋求更圓滿的人生,在智慧、知識與人生的體會上有所提升。
13協助他人:認識到自己的付出對團體是有幫助的,別人因為你的行為而受惠頗多。
針對以上13種價值觀,我們可以分別問自己以下幾個問題:
1我重視的價值觀是什麼?
2我所標示的這些價值觀是我一直都重視的嗎?如果曾經有改變,是在什麼時候?
3有哪些價值觀是我父母認為重要的,而我卻不同意呢?有哪些價值觀是我和父母共同擁有的呢?
4價值觀的改變是否曾經改變我安排生活的方式?
5我理想的工作形態與我的價值觀之間是否有任何關聯?
6我是否因為誰說的一句話或某件事情(例如考試的成績),而對自己的價值觀感到懷疑?
7以前我曾經崇拜哪些人?他們目前對我有什麼影響?
8我的行為可以反映我的價值觀嗎?例如重視工作的變化、成長與突破的你,會選擇單調枯燥、一成不變的工作嗎?你會在爸媽的期許下,選填會計係嗎?
以上八點,是了解價值觀的基礎。這些問題的回答並不容易,也不是短時間就能有完整的答案。因為價值觀的顯現有時候像是調皮、好動的小孩不好掌握,動向不明;有時又像是個文靜高雅的淑女,沒有明顯的動作,但卻是人們注意的焦點。
價值觀可以是很明顯、清楚的,例如對金錢的重視或不重視。但是,更常發生的情況是,價值觀伴隨著很多個人主觀、錯誤,甚至無法解釋的情緒因子。原本自認為可以灑脫不在乎的,一旦出現不好的後果時,才有了那份沉重的失落感與痛苦。
因此,隻有澄清自己的價值觀,才能找到自己行動的目的,獲得前進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