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成功達成目的1
明確目的做出現實可行的計劃
成功最重要的是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麼,成功的首要因素是製定一套明確、具體而且可以衡量的目標和計劃。要成功達成目的,就要為自己製定現實可行的工作計劃。而工作計劃的依據則是你要實現的目標。實
際上,目標與計劃的關係是目的與手段、前提與保障的關係。目標的確立往往能保障計劃的有效實施,甚至是成功的關鍵。
一份涵蓋所有特征的目標陳述清單將是你設定目標的好幫手,下圖為目標的“SMART原則”清單。
“SMART原則”清單
明確的(Specific);
可量化的(Measurable);
切實可行的(Achievable);
注重結果的(Result-oriented);
有時間限製的(Time-limited)。
一、設定SMART目標
1明確的(Specific)
目標要盡量具體化、明細化,講求“如何做”,以便確認結果。
例如:增加每個月的產品訂單……
2量化的(Measurable)
目標必須可以用數字來描述,或者可以將其表現形態用數字化指標來補充描述。“更好地”、“更正確地”,甚至“精確地”做某事並不能提供決定目標實現所需的量化衡量標準。對於一個可量化的目標而言,這些詞都過於含糊。
例如:每天要處理50個客戶電話……
3切實可行的(Achievable)
現實中,很多人存在著這樣一種思想誤區:認為目標定得越高越好。但需明確:無法實現的目標,即使定得更高更好,始終猶如一座“海市蜃樓”,雖然漂亮,但卻是“可望而不可即”
。而且無法實現的目標還會挫傷人們的積極性,並最終導致失敗。
例如:這個月銷售額要突破100萬元(正常銷售額為80萬元)。
4注重結果的(Result-oriented)
設定目標以及為實現目標所開展的一係列活動都是為求得一個圓滿的結果。
例如:在目標客戶中加大宣傳力度,以期本月底能將生產量提高20%。
5有時間限製的(Time-limited)
任何目標都必須受時間限製,限定什麼時候完成,可具體到某年某月某日。時間限製鼓勵采取行動以按時完成各項工作,而且最後期限激發了能動性:反之,沒有時限的目標,會使實現之日變得遙遙無期。
例如:今年7月30日,我要……
二、實例分析
假如有一天,老板讓你到外地出差。當然你不是為了出差而出差,那麼當你接到這份“差事”的時候,該如何設定你的目標呢?以下這些事情都是你必須明確的。
1出差的目的——明確化
出差雖然是很多員工都會碰到的事情,但很多人卻是純粹為了出差而出差,所以你必須明確你出差的目的。目的可能是去與外地同行的公司交流,也有可能是為你公司的產品在外地打開市場,或者是與外地的公司簽訂合同,等等。不同的目的會有不同的安排,這是你事先要了解清楚的。
2費用的預算目標——可量化
出差必定要花費一定的費用,若你不事先確定具體的預算金額,或許花費時就沒有節製,事後向老板報告花費的數目時,恐怕很難稱老板的心意了,這時老板也許會對你的辦事能力提出質疑。
3時間目標——有時間限製的
你必須把握時間要素,明確你出差的日期、出發時間及結束時間,然後才能合理安排每天的行程。不要歸期到來的時候,你的任務才完成一半。
4可以實現的目標
正如前麵所說,與外地客戶交流,為你公司產品打開外地市場,與外地公司簽訂合同……這些都是可以實現的目標。
5注重結果的
你出差不是為了遊玩享樂,而是為了達成以上一個或兩個以上目標。
小測試:
判斷下麵哪個是有效目標,哪個是無效目標?
(1)能勝任工作。
(2)保證這個月的銷售額突破100萬元。
(3)盡最大的努力做好這份調查報告。
(4)完成今年的年度報告。
(5)爭取明年銷售額有重大的突破。
(6)讓本人業績躍上新台階。
(7)讓公司躋身優秀行業。
(8)本月內為公司開發10個新客戶。
答案:(2)、(4)、(8)都符合SMART原則,是有效的目標;(1)、(3)、(5)、(6)、(7)則是無效的目標,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征:模糊,讓人有種找不著北的感覺,不知道應該如何操作,它們充其量隻能算是想法。若要把它們變成有效目標,方法是把每個想法量化,並設定時限。
做好準備工作
一、善於準備才能把握機會
提到可口可樂,你自然就會想到它那造型獨特的瓶子,外觀新穎,美觀實用。這個價值600萬美金的設計是幾十年前一位叫托迪的美國年輕人設計發明的。托迪當時隻是一名普通的工廠製瓶工人,他常常和自己心愛的女友約會。
一次他與女友約會時,發現她穿著條裙子十分優美,因為裙子膝蓋上部分較窄,腰部就顯得更有吸引力了,他看呆了。他想,如果能把玻璃瓶設計成女友裙子那樣,一定會大受歡迎。
然而,托迪並不隻是想想罷了,他不是個盲目的人,他決定設計製作這樣的瓶子。經過反複試驗和改進,他終於製成了一種造型獨特的瓶子:握在瓶頸上時,沒有滑落的感覺;瓶子裏麵裝滿液體,看起來也比實際的分量多,而且外觀別致優美。
他相信這樣的瓶子會很有市場,於是為此申請了設計專利。果然,當時可口可樂公司恰好看中他設計出來的瓶子,以600萬美金買下了瓶子的專利。托迪也因此從一個窮工人搖身一變成了一位百萬富翁。
機會往往眷顧那些有準備的人,為了抓住機會,實現自己的目的,我們必須養成善於準備的好習慣。文中的托迪並不是設計專家,他隻是一位幹著勞累工作的工人,要想成功,他必須做好抓住機會的準備。或許他可以隻是隨便想想女友的美妙身材,而不用真的去投入設計和製作那種瓶子,如果那樣的話,他就沒有機會被可口可樂公司看中。然而托迪沒有,他細心觀察之後又馬上行動,發明了這樣一種瓶子,正是他有了這樣一種專利的瓶子,才有機會讓可口可樂看中。簡單一句話,成功總是眷顧像托迪一樣有準備的人。
做著一份普通的工作,日複一日的工作可能讓你覺得漫無目的毫無樂趣。但你可以像托迪一樣成功,至少能比別人成功,隻要你能夠比別人更早地發現蘊藏在工作之中的機會,並且做好準備,抓住轉瞬即逝的機會,從而實現自己的目的。
隻有一個時刻做好準備的人才能抓住稍縱即逝的機會。美國鋼鐵大王安德魯?卡內基就是一個善於準備,懂得去抓住機會的人。在美國經濟大蕭條時期,他的鋼鐵公司開始生產尚未被社會所普遍接受的熟鐵。那時候剛好有一座很重要的鐵路橋梁工程要開工,肯定會需要大量鋼鐵。負責橋梁的管理人員也同樣錯誤地認為,熟鐵比生鐵脆弱,所以卡內基需要千方百計地說服他們。那時,恰好有一位管理人員開車發生了交通事故,他開著一輛汽車在黑暗中飛快地撞到一根生鐵造的燈柱上,而燈柱已經被撞斷了。
卡內基得知此事,便立即親自去現場查看,於是抓住這一良好契機,他說:“喂,諸位,看見了沒有啊?”
許多管理人員開始圍著他,於是卡內基簡單明了地向他們解釋為什麼熟鐵反而比生鐵好。果然,他成功地贏得了鋼鐵供應合同。
在熟鐵不受歡迎的不利境況下,卡內基能知難而上,主動出擊,等到機會出現時,就能充分自如地應付,抓住並加以利用,為自己的成功所用。
機會是成功的跳板,聰明的人主動撲向機會,從機會中贏取自己想要的。卡內基自己也說:“機會是自己努力造成的,任何人都有機會,隻是有些人善於做準備,因此他們可以更好地抓住機會,達成自己的目的。”
二、做一個詳細的工作計劃
不管做什麼事情,製定一個詳細的計劃都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幫你把工作的細節不斷地量化。提起做事,人們的觀念是“別老坐在這裏了,趕快去幹活吧”,而一個做事有目的的人則更提倡“別忙著幹活,先坐下來想一想”。
在工作中,每個員工都一定要提前做好準備工作,提前做好計劃,必須具備像耶穌那樣的睿智的眼光和超凡的遠見,安排好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隻有進行周密的計劃,人們才能對工作中的細節有所準備,才能在碰到各種各樣的細節問題時不慌不亂;隻有進行周密的計劃,你才能很明確自己該做什麼工作,應該怎樣去做。如果計劃不能把每一個細節進行量化,計劃就不可能達到目的。
計劃始於細節,同時計劃也是一種細節,是最重要的細節。在你製定計劃時,應對工作中的每一個環節做出深入細致的規劃,保證每個環節都有一個目標,都有辦法可依,保證整個計劃是可以反複檢驗的。每一個流程、動作,都要進行量化,都要從細節去分析。計劃做得越周密,細節就做得越到位,這個工作做好了,對個人,對企業都大有裨益。
時間管理專家說,你用於計劃的時間越長,你完成工作所需要的時間就越短。這兩個時間存在著極大的相關性和互補性,就看你怎麼做,你是願意多花一些時間在計劃細節上下工夫,還是願意多花一些時間去調整因為盲目工作而導致的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