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成功達成目的1?(2 / 3)

所以,在實施計劃之前要好好地總結一下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找出問題的症結所在:比如什麼樣的方法是最好的,什麼樣的工作方式才能更快地達成目的。把這些解決問題的方法納入計劃中,以此作為工作的努力方向。

三、隨時隨地做好準備

葡萄牙波爾圖足球隊的主教練,被稱為“上帝第二”的穆裏尼奧說過一句很著名的話:“當準備的習慣成為你身體的一部分,它就會永遠在那裏,並幫助你取得令人驚訝的勝利。”

英格蘭國腳萊斯?費迪南德這樣評價穆裏尼奧“我從未遇到過像他這樣的人,對工作,對勝利,是如此渴望,對準備工作又是如此的癡迷”。

沒錯,準備使他成為“魔鬼”,也正是準備使他成為“上帝第二”,當然,還使他成了這個世界上第一高薪的足球教練。

穆裏尼奧曾擔任葡萄牙球隊波爾圖的主教練,率領球隊征戰歐洲冠軍聯賽時,幾乎沒有人相信他們能殺入決賽,更別提奪取冠軍了。但結果卻使所有人都大跌眼鏡,這個從隊員到主教練都無名的俱樂部,竟然得到了歐洲足球的最高榮譽。

確實,波爾圖的隊員和皇馬、米蘭等大牌球隊的球星相比,無論從名氣上還是實力上都相差懸殊。而當時的穆裏尼奧和卡佩羅、馬加特、紮切羅尼等知名教練相比也不可同日而語。但穆裏尼奧卻有一個勝利的武器:對準備工作超乎尋常地重視。他幾乎觀看了所有對手最近的每一場比賽。可以說,所有對手的技術特點、戰術風格、最近的狀態,他都了如指掌,甚至對比賽當天的天氣、場地草皮的狀況,他都進行了詳細的了解並製定了相應的對策。

結果在決賽當天,他使用的隊員、陣型、戰術打法都直指對方的軟肋,就像他奪冠後所說的那樣:“如果大家知道我們為了取得勝利而研究了多少場比賽,準備了多少資料,籌劃了多少方案,你們就會認為這個冠軍我們當之無愧。”

當時,有相當多的人認為穆裏尼奧的成功隻是運氣好,再加上那些大牌球隊在對無名球隊時缺少重視和興奮感,才讓他撿到了一個冠軍。其實,穆裏尼奧的勝利是必然的,因為他的準備工作比任何人都充分,正是因為對準備超乎尋常地重視,才使他站到了歐洲足球之巔。

功成名就的穆裏尼奧在奪冠的第二年來到了英超球隊切爾西,這裏彙集了很多世界級的大牌球員。當穆裏尼奧和這些隊員第一次見麵的時候,他所做的第一件事是打開隨身攜帶的筆記本電腦,開始如數家珍地介紹這些球員:從技術風格、進球數、身高體重甚至詳細到哪些是左腳打進的,哪些是右腳打進的都了如指掌。穆裏尼奧的這一舉動一下子就震住了這些球星。不過,這隻是開始,他們更沒有想到的是,主教練這種近乎完美的準備工作會使他們在後麵的比賽中取得一個又一個的勝利。

在穆裏尼奧的帶領下,切爾西隊不管是在國內聯賽、杯賽還是在歐洲冠軍聯賽,都取得了一連串的勝利。穆裏尼奧出名了,但他在贏得別人尊重的同時,又被許多對手厭惡。喜歡他的人稱他為“上帝第二”,討厭他的人卻稱呼他“魔鬼”。

現在,不管是欣賞他還是厭惡他的人,都開始研究穆裏尼奧。他們總結了很多條,比如,善於用人、陣型選擇合理、自信等。遺憾的是,卻很少有人領會到穆裏尼奧成功的真正原因——準備。

這是為什麼呢?原因就在於,準備太重要,但也太平常了。我們大家幾乎每天都生活在準備之中,所以,反而對它的重要性視而不見。提起準備,也許有人會說:“準備沒有什麼了不起。”但就是這不起眼的準備,卻能造就神奇的成功,反之也能造成痛苦的失敗。

四、挖一口屬於自己的井

從前,有兩個和尚——大和尚和小和尚,住在相鄰的兩座山上的廟宇裏。山間有一條小溪,他們每天都會在同一時間去溪邊挑水。就這樣一晃5年後的一天,小和尚沒有下山挑水,大和尚沒有過多地在意。誰知第二天,小和尚也沒出現,第三天也一樣。就這樣過了1個月後,大和尚終於按捺不住了,要去看個究竟。

大和尚來到了小和尚的住處,看到小和尚坐在桌前誦讀經文。大和尚好奇地問小和尚:“你已經1個月沒有下山挑水了,難道你可以不用喝水嗎?”小和尚笑著說:“我帶你去看看,你就會明白了。”於是,小和尚帶著大和尚走到廟宇的後院,指著一口水井說:“這5年來,我每天讀完經文後,都會抽空來挖這口井。雖然我們現在年輕力壯,尚能自己挑水喝,倘若有一天我們都年邁走不動時,我們還能自己挑水喝嗎?又會有誰能為我們挑水喝?所以,我從沒有間斷過我的挖井計劃。現在終於成功了,我不必再下山挑水了。我可以有更多的時間,來做我喜歡做的事情。”

大和尚後悔極了,自己為什麼就沒有想到呢?

挖一口屬於自己的井,為以後的工作和生活做好準備,就可以讓工作更輕鬆,生活更美好。要保證我們在今後的日子裏天天有水喝,而且還能喝得很悠閑,還能源源不斷,就要具備事先準備的意識。

兩個和尚的故事告訴我們隻有做好準備才能在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贏得主動。美國人阿爾伯特也是一個知道未雨綢繆,善於做好提前準備的人。

阿爾伯特?哈伯德有一個富足的家庭,但他還是想創立自己的事業,因此他很早就開始了有意識的準備。他明白像他這樣的年輕人,最缺乏的是知識和必備的經驗。因而,他有選擇地學習一些相關的專業知識,充分利用時間,甚至在他外出工作時,也總會帶上一本書,在等候電車時一邊看一邊背誦。他一直保持著這個習慣,這使他受益匪淺。後來,他有機會進入哈佛大學,開始了一些係統理論課程的學習。

經過又一次歐洲考察之後,他開始積極籌備自己的出版社。他請教了專門的谘詢公司,調查了出版市場,尤其是從從事出版行業的莫裏斯先生那裏得到了許多積極的建議。這樣,一家新的出版社——羅伊斯托出版社誕生了。由於事先的準備工作做得好,出版社經營得十分出色。他不斷將自己的體驗和見聞整理成書出版,名譽與金錢相繼滾滾而來。

阿爾伯特並沒有停下自己準備的腳步,他敏銳地觀察到,他所在的紐約州東奧羅拉,當時已經漸漸成為人們度假旅遊的最佳選擇之一,但這裏的旅館業卻非常不發達。這是一個很好的商機,阿爾伯特沒有放棄這個機會。他抽出時間親自在市中心周圍作了兩個月的調查,了解市場的行情,考察周圍的環境和交通。他甚至親自入住到一家當地經營得非常出色的旅館,去研究其經營的獨到之處。後來,他成功地從別人手中接手了一家旅館,並對其進行了徹底的改造和裝潢。

在設計旅館的同時,他根據自己的調查,接觸了許多遊客。他詳細了解了遊客的需求喜好、收入水平、消費觀念,更注意到這些遊客正是對於繁忙工作的厭倦,才在假期來這裏放鬆的,他們需要更簡單的生活。因此,他讓工人製作了一種簡單的直線型家具。這個創意一經推出,很快受到人們的關注,遊客們非常喜歡這種家具。他再一次抓住了這個機遇,一個家具製造廠誕生了。家具公司蒸蒸日上,也證明了他準備工作的成效。同時他的出版社還出版了《菲利士人》和《兄弟》兩份月刊,其影響力在《致加西亞的信》一書出版後達到頂峰。

我們可以看到,阿爾伯特的成功是建立在充分的準備基礎上的,所以他才能夠在麵臨機

遇時果斷出擊,正是準備意識成就了他事業的輝煌。

阿爾伯特深深地體會到,準備是一個人達成目的的前提,是提高執行效率的基礎。因此,他不但自己在做任何決策前都認真準備,還把這種好習慣灌輸給他的員工。

值得慶幸的是,不久之後,“你準備好了嗎?”已經成為他們公司全體員工的口頭禪,成功地形成了“準備第一”的企業文化。在這樣的文化氛圍中,員工做事的目的性大大提高,公司的執行力得到了極大的提升。

找方法,不找借口

“拒絕借口”應該成為我們目的性修煉的一項重要的行為準則,每一位做事有目的的人都應當想盡辦法去完成任何一項任務,而不是為沒有完成任務去尋找任何借口,哪怕看似合理的借口;要學會適應壓力,培養自己不達目的不罷休的毅力。目的性強的人都要懂得:工作中是沒有任何借口的,失敗是沒有任何借口的,達到目的也沒有任何借口。

“拒絕借口”能夠體現出一種完美的執行能力。如果上司命令把某項任務“解決了”,而執行的員工卻回答說:“找不到人啊,無從下手啊,不會開機器啊,沒有原料啊……”最後,上司急了,你閃開,讓我來幹。這樣的人是無法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務的,同時,他們也是永遠達到自己的目的。

曾獲美國職業籃球協會(NBA)最佳新秀獎的詹森?基德,他曾經講述過影響了他一生的一件小事:

小時候,父親常常帶他去打保齡球。他打得不好,為此,他總是找各種理由。

有一天,當他再一次為自己打得不好找借口的時候,父親毫不客氣地打斷了他:“別再找借口了。你打得不好,是因為你不練習,又不願意總結方法。假如你好好做,你就不會這樣講了。”

這句話給了他極大的震動,此後,一發現自己的缺點,他便想盡辦法糾正。不管是打保齡球還是後來打籃球,他都要求自己做到兩點:第一,比別人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練習;第二,時刻總結經驗教訓,找出最好的方法提升。也正因為這兩點,他成了最優秀的球員。

一、“這是我的錯”

目的性強的人是不會找借口推卸自己的責任的。當自己的工作出現問題時,他們會勇敢地承認自己的錯誤,承擔起自己的責任。很多人遇到困難不知道努力解決,而隻是想到找借口推卸責任,這樣的人不會成為一個真正有目的性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