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控製目的,全盤通贏2(3 / 3)

鍾隱覺得郭乾暉一定是個深藏不露的人,他如此保守,恐怕必有訣竅。可是怎麼才能接近他呢?這倒要好好地想想辦法了。

鍾隱是個倔脾氣,什麼事隻要他想做,就一定要千方百計地達成目的。他四下打聽,聽說郭乾暉要買個家奴。他想,這倒是個好機會,我不妨扮個家奴。一來可以進郭府,二來可以看到郭乾暉畫畫。

於是,鍾隱打扮成仆人的樣子,就到郭府應聘去了。

郭乾暉見鍾隱長得非常機靈,就留下了他。

在郭府,鍾隱每天端茶遞水,打扇侍候,什麼雜活兒都幹。他畢竟是富家子弟,一切生活起居從來都是由別人照顧,哪裏幹過這些粗活,一天下來,累得腰酸腿疼。惟一使他感到安慰的是他看到了一些郭乾暉畫的畫,那可真是名副其實的上乘之作。

鍾隱想盡辦法,堅持不離郭乾暉左右,希望能親眼看見他作畫。但每次作畫,郭乾暉不是讓他去幹這,就是讓他去幹那,想方設法把他打發走。就這樣,鍾隱雖然賣身為奴,還是沒有看到郭乾暉作畫。

一連兩個月過去了,鍾隱還是一無所獲,幾次他都產生了走的念頭,但心中又總是存有一線希望使他留下來。

再說鍾隱的家裏,鍾隱賣身為奴去學畫的事情誰也沒有告訴,連他的妻子也隻知道他是出遠門,去會朋友。鍾隱畢竟是個名人,每日高朋滿座。可這些日子,朋友來找他,家人都說他出門了。問去哪兒了,又都說不知道。一次兩次,搪塞過去,時間一長,人們就起了疑心。最後連家人也疑心重重,特別是鍾夫人,非要把他找回來不可。

一天,郭乾暉外出遊逛,聽人家說名畫家鍾隱失蹤兩個月了,連家人也不知他去了哪兒。再聽人家描述鍾隱的歲數和相貌,郭乾暉覺得這個人好像在哪兒見過。細一想,想起來了,跟家裏的那個仆人相像,他也正好來家裏兩個月。

“怪不得他總想看我作畫呢,”郭乾暉恍然大悟,“不過他倒真是個好青年,能帶這樣的學生,是老師的幸運,我也就後繼有人了。”

郭乾暉急急忙忙地跑回家,把鍾隱叫到書房裏,說道:“你的事情我全知道了。為了學畫,你不惜屈身為奴,實在使老夫慚愧。我多年來不教學生,自有我的道理,今天遇到你這樣虛心好學的青年,我也不能不破例,將來你會前途無量的。”

鍾隱終於以執著的求學精神感動了郭乾暉,名正言順地成了他的學生,郭乾暉把自己多年的體會和技藝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了鍾隱。

鍾隱是個老實人,對生活、對藝術,他的態度是老實和執著的,但是,他也是非常圓滑的。首先,他知道自己的實力,並堅持努力;其次,他知道靠自己蠻幹是不行的,必須有名師指點;最後,為了學習,他不惜采取迂回曲折的方式,賣身為奴,終於達成了自己的目的。

二、隔岸觀火,坐收漁利

以迂為直的謀略告訴我們這樣一個道理,當我們無法“直達”目的的時候,不妨學一學古人的做法,隔岸觀火。這樣,既能夠“不戰而屈人之兵”,又可以坐收“漁翁之利”。古往今來,這是很多高明的謀略家經常使用的手段。

例如,《三國演義》中就記述了曹操在平定河北時,兩次使用“隔岸觀火”之謀,以迂為直達成目的。

第一次是在袁紹得病身亡後,曹軍以破竹之勢攻占了黎陽,很快便兵臨冀州城下。袁尚、袁譚、袁熙、高幹等人帶領四路人馬合力死守,曹操連日攻打不下。這時曹操謀士郭嘉獻計說:“袁紹廢長立幼,而袁尚兄弟之間權力相並,各樹自黨,急之則相救,緩之則相爭。不如舉兵南向荊州,征討劉表,以候袁氏兄弟之變。變成而後擊之,可一舉而定也。”曹操聽從了郭嘉的計謀。果然,曹操一撤軍,長子袁譚為爭奪繼承權,同袁尚大動幹戈,互相殘殺起來。袁譚打不過袁尚,便派人向曹操求援,曹操乘機出兵北進,殺死了袁譚,打敗了袁尚和袁熙,很快占領了河北。

第二次是平定河北之後,當時袁氏兄弟逃往遼東投奔了公孫康。夏侯悼等人對曹操進言:“遼東太守公孫康久不賓服,今袁熙、袁尚又往投之,必為後患,不如乘其未動,速往征之,遼東可得也。”曹操卻笑著說:“不煩諸公虎威。數日之後,公孫康自送二袁之首至矣。”

諸將當時將信將疑。沒過幾天,公孫康果然派人將袁熙和袁尚的首級送來了,眾將大驚,都佩服曹操料事如神。曹操大笑說:“這也是郭嘉獻的隔岸觀火之計。”原來,袁紹在世的時候,常有吞並遼東之心,公孫康對袁氏家族恨之入骨。這次袁氏兩兄弟去投奔,公孫康存心想除掉他們,但又擔心曹操引軍攻打遼東,且想利用二人助一臂之力。當公孫康打聽到“曹公兵屯易州,並無下遼東之意”時,便立即將袁氏兩兄弟斬首。曹操兵不血刃便達到了目的。

隔岸觀火或坐山觀虎鬥,其目的是收取漁翁之利。人們在闡釋“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的寓言時,往往是強調與人競爭較量時,不到萬不得已,不要做膠著僵持的對抗,以免雙方同處於被動地位,使第三者插手漁利。其實,這個寓言從另一側麵反映出漁翁的精明之處。如果他分別去抓鷸撈蚌,可能一無所獲。然而,他靜待旁觀,當鷸啄蚌的肉,被蚌用殼夾住嘴巴,兩者爭執不下時,方才下手,結果鷸蚌兼獲。

三、旁敲側擊,雙管齊下

運用以迂為直達成目的的策略,十分講究迂回的手段。特別是在與強勁的對手交鋒時,迂回的手段高明、精到與否,往往是能否在較短的時間內由被動轉為主動的關鍵。

美國當代著名企業家李?艾柯卡在擔任克萊斯勒汽車公司總裁時,為了爭取到10億美元的國家貸款,解公司之困,他在正麵進攻的同時,采用迂回包抄的辦法。一方麵,他向政府提出了一個現實的問題,即如果克萊斯勒公司破產,將有60萬左右的人失業,第一年政府就要為這些人支出27億美元的失業保險金和社會福利開銷,政府到底是願意支出這27億美元呢,還是願意幫助借出10億美元極有可能收回的貸款?另一方麵,對那些可能投反對票的國會議員,艾柯卡吩咐手下為每個議員開列一份清單,單上列出該議員的選區裏所有同克萊斯勒有經濟往來的代銷商、供應商的名字,並附有一份萬一克萊斯勒公司倒閉,將在其選區產生的經濟後果的分析報告。以此暗示議員,若他們投反對票,因克萊斯勒公司倒閉而失業的選民將怨恨他們,由此也將危及他們的議員席位。這一著果然很靈,一些原先激烈反對向克萊斯勒公司貸款的議員閉了口。最後,國會通過了由政府支持克萊斯勒公司15億美元的提案,比原來要求的多了5億美元。

四、巧用迂回,不拒而絕

有時,我們可能會遇到一些不情之請,想要拒絕又不免會得罪一些人,將事情弄成僵局。此時直來直去,開門見山地解決問題非但不能達到目的,反而會壞事。這就要采取迂回的手段,以達到不拒而絕的效果。宋朝的朱勝非處理鐵契的事件就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例子。宋高宗時,苗傅和劉正彥發動叛亂,逼迫高宗允許隆佑太後垂簾聽政。援救皇帝的軍隊向京城進發,朱勝非為保護皇帝,從中說服苗、劉投降。皇帝下詔書封苗、劉為淮南兩路製置使,給他們統帥軍隊的權力。朝廷希望他們趕快去上任,苗、劉的部屬張逵為他們出謀劃策,要皇帝給他們立鐵契為證。退朝後,他們帶著書信到朱勝非府上要求辦理此事。朱勝非叫他的助手拿筆來,奏請皇上允許賜給鐵契,並命令他屬下的官吏詳細查一下過去有關此事的典故,以按照過去的方法辦理。苗、劉非常高興,第二天臨要上朝的時候,苗傅的侍從官傅宿去敲朱勝非府上的門,說有急事要見朱勝非,朱讓他進去。傅宿說:“昨天得到批準的通知,賜給苗、劉二將鐵契,這是不尋常的慶典,今天能舉行嗎?”朱勝非接過傅宿拿來的通知,協助辦事的官吏都過來看這個通知,忽然朱勝非環顧這些官吏們,問道:“叫你們查一下過去的做法,查到了嗎?”回答說:“沒有先例可查。”又問:“按照過去的方法製造鐵契,你們知道怎麼做了嗎?”回道:“不知道。”朱勝非說:“這樣的話能給他們鐵契嗎?”

官吏們都笑了,傅宿也笑了,說:“已經得到了。”於是他就回去了。

這件事的處理雖然拐了一個彎,采取了迂回的方法,但效果甚佳。如果采取直來直去的處理,勢必雙方搞僵,產生不良後果。

五、把握時機,善於造勢

迂回解決總是還有另外一層含義,就是我們在達成自己目的過程中要善於造勢,把握時機,做好事成之前的鋪墊工作。

武則天本是唐高宗的皇後。唐高宗在位時,因患有頭眩病,所以自公元660年起,便把大小政事多半委托給武則天處理,自己落得個清心養性,武則天也漸漸掌握了朝中大權。公元683年,唐高宗因為頭眩病複發而不治身亡。繼位的唐中宗李顯品性庸懦,毫無主見,凡事都對母親武則天言聽計從。

高宗一死,繼位的又是她的兒子,要想廢黜隻是一句話而己。這樣,武則天便不覺野心萌動,想要嚐試一下當女皇帝的滋味。

然而,在一個夫權為上的男性社會裏,傳統的男尊女卑的觀念早已深入人心,要想撼動又談何容易。中宗被廢為王後,武則天曾故意試探性地問群臣:“此後應由何人承續帝位?”宰相應聲答道:“就立豫王李旦為帝。”李旦是武則天和唐高宗所生的最小的兒子。其他人也都眾口一詞,沒有一個人會想到座上的女人正蠢蠢欲動,想要過一把皇帝的癮。群臣的意見讓武則天心涼了半截,但也給她打了一針清醒劑,她知道,自己現在做皇帝還不是時候。

無奈,她隻好暫立豫王李旦為睿宗,做了掛名皇帝。然而即使這樣,仍有不少大臣屢屢站出來勸諫,要武則天盡早把權力下放給掛牌皇帝李旦;李敬業甚至招集十餘萬兵馬,發誓要殺掉這個篡奪大唐江山的女子;大文豪駱賓王也揮毫抒憤,寫下《討武曌檄》,追隨李敬業麾下;李敬業兵敗之後仍有許多州縣的一大批刺史起兵討武……

麵對如此強大的傳統觀念和反對力量,武則天心裏明白,雖然此時在朝中說句話她就能夠實現自己的目的,坐上皇帝的寶座,但眾人不服,民心不穩,這樣的女皇做也不會做長久,也可能碌碌無為,甚至在曆史上留下惡名。於是,她決定費些時間大造聲勢,設法改變人們的觀點,改變民眾對她的敵視態度。

首先武則天表麵上裝作歸政於李旦,暗地裏卻讓李旦寫表堅決推辭,而自己則好像是迫不得已才臨朝,掌握皇權。

接著,她又讓侄子武承嗣派人在石頭上刻上“聖母臨人,永昌帝業”八個大字,塗成紅色,扔進洛水,再由雍州人唐同泰取來獻給朝廷。武則天親祭南郊,告激神靈,稱此石為“授聖圖”,改洛水為永昌水。又封洛水神為顯聖侯,給自己加號聖母神皇,封唐同泰為遊擊將軍,並舉行了聲勢浩大的拜洛受瑞儀式,使人以為她當皇帝乃是奉循上天的旨意的。

而後,她又暗使高僧法明杜撰了《大雲經》四卷,遍送朝廷內外。《大雲經》在醒目的位置稱武則天本是彌勒佛的塵世化生,理當代為唐朝主宰江山。武則天便令兩京諸州官吏,使百姓大讀特讀,並專門建寺珍藏。

此外,她又令侍禦史傅遊藝率關中的百姓900餘人,來到朝廷上表,懇請武則天親臨帝位。武則天佯裝不答應,卻又馬上把傅遊藝提升為給事中。如此升官捷徑,哪個不會效法?於是,百官宗戚,遠近百姓,四夷酋長,沙門道士競相仿效傅遊藝,上表奏請武則天出山當皇帝。有一次上表人竟多達6萬餘人。

如此大造輿論,老百姓都覺得武則天做皇帝已是上應天意下順民心,勢所必然。百官群臣也樂得順

水推舟,請求武則天早日登位。就連空頭皇帝李旦竟也認為自己這個皇帝是搶了母親的位,親自上表請求姓武。

時機成熟之後,武則天這才廢了李旦的帝位,親自登基為帝,實現了自己心中的願望。

武則天稱帝也是一個善用迂回的好例子。善用迂回使武則天名正言順地達成了自己的目的,其中武氏善於造勢、精於把握時機的謀略確實值得我們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