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種獲取別人意見的方法就是深入公眾之中。普利策,這位早年的新聞記者,後來成為《紐約世界報》的創始人,也是利用這種方式成功的。在他擔任《快郵報》的編輯時,他常常混雜在市區裏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或者漫步在階石旁,或者駐足休息在旅店、商場的大廳裏,敏銳地靜聽人們的談話,了解讀者的心理和嗜好,並以此確定他的編輯方針。
大凡成功的人,都是這樣運用不同的方法去觀察、研究他所要影響的一些人,然後反過來按照他們的心理需求去滿足他們。
克拉司雷沒成功之前,隻是一家零售店裏的普通夥計,後來擁有了自己的克拉司雷汽車公司,成為美國最大的汽車公司之一。
他究竟用什麼方法,使全國人民都青睞他的汽車呢?
其實,方法很簡單,而且這種方法任何人都可以運用,隻是一般的人不注意去應用罷了。
克拉司雷說:“像我這樣依靠千萬個主顧的滿意而得到事業上成功的人,最好的方法之一就是將這千萬個主顧看成是一個主顧。如果某個人及其建議和意見,與我們的事業有關,那麼我們就應認真聽取、謹慎從事,盡量地使他得到滿意。長此下去堅持這樣做,就會有成千上萬的人對我們滿意。將整個營業對象設想成一個人,這一點沒有更深奧的意義,而在當時卻能決定你事業上的成功。”
眾所周知,克拉司雷平常很注重研究他的主顧們的趣味和需求。他挑選一個典型的主顧作為
對象,以他的觀點、虛榮心、習慣、道德及嗜好等,去計劃他的事業,去實施他的工作及努
力方針。
因為克拉司雷深深知道,對於每個人來說,無論商人或是工程人員,教師或管理員,編輯或作家,銀行家或實業家,展現在他們麵前的所要感應的人群,常常是一片朦朧的、變化無端的形象。因此,我們中間無論哪一位,要想以千萬人為對象,進行小單元的研究,清楚地想出一個應付的方案來,實際上是不太可能的事情。這樣做的結果,隻能是被自己的需要及興趣所左右,而不能真正地考慮到別人的需要和興趣。
四、注意有效地傾聽
換位思考需要注意有效地傾聽。事實上,人人都希望被了解,也樂於表達自己,卻疏忽了傾聽。一般人聆聽的目的是為了做出最妥帖的反應,根本不是想了解對方。因為我們常以為天下都跟自己一樣,以己之心即可度人之腹。“噢,我完全了解你的感受,我也有過類似的經曆,是這樣的……”這類反應經常出現在日常交談中。人們總是依本身的經驗來解釋別人的行為,把自己的眼鏡強加在別人身上,卻又怪罪他人“不了解我”。
有位父親曾抱怨:“真搞不懂我那寶貝兒子,他從來不肯聽我說話。”有人問他:“你是說,因為孩子不肯聽你說話,所以你不了解他?”“對啊。”這樣再次強調,他依然不覺得自己有何不對。再問:“要了解一個人,不是你‘聽’他說,而是他聽你說?”他愣了一下,好一會兒才恍然大悟:“噢,沒錯!可是,我是過來人,很了解他的狀況。惟一使人想不透的,就是他為什麼不聽老爸的話?”
這位父親確實不明白兒子的心事,他隻用自己的觀點去揣度旁人的世界,無怪乎打不進別人的心。事實上大部分的人都是如此。
心理學家巴斯勒認為,交際中的傾聽是有層次之分的。層次最低的是“聽而不聞”,如同耳邊風。其次是“虛應故事”“嗯……是的……”略有反應,其實心不在焉。第三是“選擇性地聽”,隻聽合自己口味的。第四是“專注地聽!”每句話或許都進入大腦,但是否聽出了真意,值得懷疑。層次最高的則是:“設身處地地傾聽”,一般人很少辦得到。
某些溝通技巧強調“主動式”或“回饋式”的聆聽,以複述對方的話表示確實聽到,設身處地地傾聽卻有所不同。前者仍脫離不了為反應、為控製、為操縱而聆聽,有時甚至對說話者是一種侮辱。至於後者,出發點是為了了解而不是為了反應,也就是通過言談明了一個人的觀念、感受與內在世界。設身處地和同情有些差別,同情摻雜了價值判斷與認同。有時人際關係的的確需要一份同情,但卻易養成對方的依賴心。設身處地不代表讚同,而是指深入認識同一個事物的感情與理智世界。
由衷地傾聽可提供“心理的空氣”,當你設身處地地傾聽,不隻是理解個別的詞句,還要用眼睛去觀察對方的表情,用心靈去體會。這樣就可以提供給對方心理的空氣,滿足他精神上的需要,這時你才能正確地發現他人的目的,表達你的意見,發揮影響力。
心情不好的時候,我們都最需要善解人意的好聽眾,如果你能適時扮演這種角色,將會驚訝對方竟對你如此毫無保留。但前提是,你必須真心誠意地為對方著想,不存任何私心和利用。有時甚至不必形諸言語,僅僅是一份心意就足以感動對方。
對於關係親密的人,和他分享經驗將大大有助於溝通。“讀了這本書才發現,其實我從未真正聆聽你說話,但今後願盡心而為,縱使一時間不能做得很好,但我確實真心想了解你,也希望你能助我一臂之力。”
這種傾聽方式肯定會有人批評,因為它太耗費時間。起初的確如此,自己或許沒有那麼大的耐心,可是一旦進入狀況就會如魚得水。
領導的目的分析
古人雲:“將欲取之,必先予之。”抓住他人目的是實現個人目的的重要前提。領導在我們的
日常工作中起著很重要的角色,因此,領會領導意圖,讀懂領導,做好領導的目的分析,就成為目的性修煉的一項重要內容。
我們經常聽到領導說某某人“悟性好”,也經常聽到領導抱怨某某人“死腦瓜子”,由此可知,能否正確把握領導的意圖直接關係著領導對我們的看法。
有一次,曾國藩召集眾將開會,分析當時的軍事形勢說:“諸位都知道,洪秀全是從長江上遊東下而占據江寧的,故江寧上遊乃其氣運之所在。現在湖北、江西均為我收複,僅存皖省,若皖省克服……”
此時,曾國藩手下的愛將李續賓早已明白了曾國藩的意圖,順勢道:“大帥的意思,是想要我
們進兵安徽?”
“對!”曾國藩讚賞地看了李續賓一眼,“續賓說得很對,看來你平日對此早有打算。為將者,踏營攻寨計算路程尚在其次,重要的是要胸有全局,規劃宏遠,這才是大將之才。續賓在這點上,比諸位要略勝一籌。”瞧,李續賓一句話就贏得了這麼多的信任和誇讚,實在是高明之舉。
當然,做好領導的目的分析,讀懂領導心理,正確領會領導意圖需要長期練習。隻有平時緊緊跟著領導關心的敏感點進行思考,才會具有在把握領導意圖和工作思路方麵超過其他人的可能性。
讀懂領導是必須的,但作為年輕人,工作資曆淺,搞好人際關係也同樣重要。領導賞識,同事讚揚,不能光靠嘴,需要年輕人對於雖微小的事情也要勤勤懇懇地去做,不能大事做不了,小事又不願做。小事更容易體現勤快,更容易表現自己。
在一個單位中,手腳勤快的下屬更容易得到領導的青睞。事無大小,爭著幹、搶著做,隻有這樣領導才會更賞識你和器重你。作風懶散,辦事拖拖拉拉,領導交辦的任務催辦多次也不能完成,都是對自己前途不利的。
一、善於把握傳導“風格”
一千個領導者,就會有一千種不同的領導風格。有的嚴厲,有的溫和,有的急躁,有的沉著,不一而足。要正確把握領導的目的,就要善於觀察其領導“風格”,這樣才能充分體會領導者的意圖。
職場中常見的領導主要有下麵幾種類型:
1重麵子的上司
有的上司把“麵子”看得過重,認為損害了他的麵子是不可容忍的,因此會出現對職員的反對意見進行伺機報複的情況。對於這樣的領導,其“風頭”絕不可觸。
對待喜愛“麵子”的上司有兩大要點:第一要先對他的看法表示讚同,使上司有感於自己受到尊重;第二要盡量恭敬他,不急不慢地陳述己見。做到以上兩要點,上司的“麵子”關便可通過。
2脾氣暴躁的上司
有的上司也許是脾氣如此,此時,職員如果頂“風”而上,無異於火上澆油。那麼該怎麼樣同這樣的上司應對呢?
某公司的總務科,每天早晨都非常忙碌,職員們常常對各種電話應接不暇。一天,電話鈴響了,原來打電話的是工廠廠長。職員小劉一聽是廠長,臉上的表情立刻有所改變,原來這位廠長是個有名的火暴脾氣,經常三句話不到,便要大聲嗬斥一番。
正遲疑間,廠長已經在大聲問:“你是誰?”
小劉忙答:“我是總務科的小劉。”
“你不知道嗎?第二車間的安全燈髒兮兮的,你們怎麼做的工作?”
“是這樣啊……”
“什麼?沒聽見嗎?”
“噢,第二車間的安全燈髒了啊!我們馬上去清理。”
“馬上去做!”
那一邊“咚”地一聲放下了電話,小劉長長地出了一口氣。這時,一位老職員過來,告訴了他應付廠長的方法,小劉覺得十分有道理。
那位老職員說,對付廠長這樣的上司,必須先發製人,將“風力”減弱到盡可能小。當電話鈴響起時,小劉應該說:喂,您早,我是總務科的小劉。這時,可以先堵住廠長那句引起爆炸的“你是誰”,他隻能說:“你們知道不,第二車間的安全燈髒了。”“對不起,我們馬上就去擦幹淨。”“請早一點啊。”這便是另一種口氣和另一種結局了。
對於廠長這樣說起人來沒完的上司,許多人都會畏縮而成為被動的一方,幾乎動彈不得,就像小劉在電話中隻有應聲稱是的份。而老職員告訴他的“經驗之談”中,在上司嗬斥之前,果敢地搶先一步,說聲“對不起”,使他不得不緩和下來,把到口邊的斥責之詞收回去。
同樣的一位上司,同樣的一件事,你如巧妙地用語言應付,會使你減少許多不必要的麻煩和不快。
3急性子的上司
有的上司性子很急,本來職員精心地準備了詳盡的資料,但這樣的上司卻常常不屑一顧地中途打斷,更有甚者,對職員發怒、責備。
例如王傑當初剛進公司的時候,就遇到了這種情況。
一次,經理要他彙報一下本月的市場調研結果。由於初入公司,王傑下足了工夫,做了充分的準備。向經理彙報時,王傑首先講了這次調研的範圍,以便使他詳細了解這次調研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