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篇求醫不如求己:將女人易患的疾病消滅於無形1(3 / 3)

頭痛是一種常見的病症,患者多為女性,常有家族史,通常青春期前後起病,曆時多年,甚至可達數十年。在頭痛發作前,多有各種先兆,如神經係統功能紊亂和情緒改變等。其主要臨床特征是間歇性反複發作的單側或雙側頭痛,每次發作的症狀及過程相似,常伴有惡心、嘔吐和厭食等症狀。在間歇期,症狀可完全消失。

頭痛的發病機製較為複雜,目前仍不十分清楚。中醫認為“不通則痛”是偏頭痛的發病機製。其病機為風邪入腦、淤血阻絡、肝經風火、痰濁蒙竅、精血不足等,導致腦的氣血不能正常運行……

治療頭痛最有效的穴位有三個:天柱穴、百會穴和印堂穴。

天柱穴在後發際凹陷處,按揉此處30~50次左右,對前頭痛有很好的效果。對於後頭痛除了按揉天柱穴外,還可按壓後發際中間的啞門穴,這樣效果更佳。

百會穴位於頭頂正中線與兩耳尖連線的交點處,用手指推壓、點壓、按壓此處,對各種頭痛都有效果。

印堂穴位於兩眉頭連線的中點上,點、按、壓此處,對前頭痛有治療效果。

另外,用指壓法按摩頭維穴,可治偏頭痛。頭維穴在額角發際直上05寸處。按壓這個穴位,能感到明顯的脈搏跳動,手指壓揉此穴10~20次左右,即可緩解偏頭痛症狀。

健康風向標

如果有頭暈的現象,可自行按摩合穀、足三裏各兩分鍾,做腹式呼吸5分鍾,有能力的可進行兩條腿下蹲運動,這對緩解頭暈有很大的益處。

眩暈——按壓睛明穴讓你不再“暈”

女性生活館

一次,在從北京開往廣西的火車上,一位中年婦女突然暈倒在地上,列車員趕緊通過廣播向乘客求助。有一個年輕女孩聽到廣播後,來到了這位生病的中年婦女的身邊,女孩蹲下來給她按摩頭部。隻過了幾分鍾,那位中年婦女竟然清醒過來了,女孩又繼續按壓了近一分鍾,這時中年婦女的臉色也紅潤了。

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人能說清楚眩暈症的真正成因,但卻有無數人深受其害。它發作起來或頭暈目眩,或天旋地轉,輕者閉一會兒眼睛就好了,重者如坐舟車,站立不穩。

對眩暈症治療有效的穴位主要在頭部,包括睛明、印堂、太陽、聽宮、翳風、風池、百會等。

找到這幾個穴位後,就可以按以上順序加以按揉。需要注意的是,在按揉睛明穴時,最好連帶著按揉一會兒眼瞼;按揉太陽穴時,最好連帶著推抹一下前額,這樣效果會更好一些。

以上方法要反複進行,每次應堅持10分鍾左右。

經過按揉之後,如果眩暈症狀有所改善,就可以進行一些輔助治療。對於眩暈症有輔助療效的穴位有合穀、內關、外關、足三裏、三陰交等。對它們進行按壓時,沒有什麼順序要求,時間長短不限,隻要手法輕柔就行。

健康風向標

眩暈者應保持安靜,心情愉快,保證充足的睡眠和休息,避免用腦過度,精神緊張等。飲食宜清淡,適當參加體育鍛煉。

骨質疏鬆症——按壓內關、內淵和合穀

女性生活館

最新公布的一份調查結果顯示,辦公室人群中,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患骨質疏鬆症。專家指出,骨質疏鬆絕不僅僅是與老年人有關的病,女白領更需關注骨質疏鬆症。中國健康促進基金會骨質疏鬆基金籌委會為此呼籲:“女白領要提高風險意識,更需關注骨質疏鬆症。”

統計資料表明,全國每年有三萬人股骨骨折,其中20%的病患會死亡,其主要的原因,就是骨質疏鬆症所致。專家介紹,在患有骨質疏鬆症的人群中,女性,尤其是停經後的婦女比男性更多。這就是說,不要等到老了之後才去預防骨質疏鬆,35歲左右的年輕女性就需要注意預防骨質疏鬆。

中醫認為,骨質疏鬆是肝腎不足的表現之一,所以按摩從補益肝腎著手,是防治女性骨質疏鬆症常用方法之一。

按摩選穴:

經穴:內關、太淵、合穀等。

反射區:腎、生殖腺、輸尿管、膀胱、肺、甲狀旁腺、垂體、甲狀腺、肝、脾、胃、十二指腸、小腸、大腸各區、脊椎各區等。

反應點:心點、肺點、腎點、肝點、脾點、大腸點、小腸點、命門點、腰脊點等。

全息穴:心肺穴、肝膽穴、脾胃穴、腎穴等。

建議您按揉上述選穴各50~100次。要堅持手部按摩每天一次,不要間斷。注意飲食起居,適當鍛煉,避免骨折發生。多喝牛奶,可改善症狀,緩解病情。

健康風向標

跳繩運動可以促進全身血液循環,而且地麵對腳跟形成的衝擊力可激發骨質的形成。每天跳50下,堅持數月,能有效緩解骨質疏鬆的症狀。

感冒——這樣按摩將感冒趕跑

女性生活館

昨天上午就感冒了,中午去浴室洗澡,之後睡了一覺,症狀基本沒有了,下午我又減少了一件衣服。今天上午我發現又感冒了,真是很無奈啊。流鼻涕是最頭疼的,我每逢感冒都會這樣,搞得人沒有辦法認真做事,要不停地處理鼻涕……突發奇想,為何不在網上找找如何用按摩手法來治療感冒呢?說動就動。搜索下來,按摩了“迎香穴”、“風池穴”之後,效果還不錯,至少不流鼻涕了。看來中醫的穴位之說,還真是很神奇啊。

誰都得過感冒,輕者鼻子不通氣,流鼻涕,頭痛;重者怕冷,發燒,全身沒勁。由於發病率高,有可能並發其他疾病,必須引起足夠的重視。推拿按摩不僅能預防感冒,還有治療感冒的功效。

用左手中指在右手掌心,即“勞宮穴”用勁摩擦,直到自己覺得發燙,然後把中指按在左邊鼻翼的下方,即“下迎香穴”,反複3~4次。然後再用右手中指在左手“勞宮穴”摩擦發燙後,按在右邊鼻翼的下方,同樣次數。

如患重感冒,用上述方法療效欠佳,可按摩腳心即“湧泉穴”,兩三天即可治愈。這是因為人的腳部經脈密集,兩腳的穴位占全身穴位數的1/10。現代醫學認為,腳心遠離心髒,血液供應少,表麵脂肪薄,保溫力差,且與上呼吸道,尤其是鼻腔黏膜有著密切的神經聯係。所以腳心受了寒暖,就會因反射而引起上呼吸道局部溫度降升和抵抗力減弱或增強,對感冒有直接作用。

按摩腳心時可取坐式,左(右)腳置放在右(左)膝上,一手緊貼腳心,推力由輕漸重,持續按摩2~3分鍾,兩腳交替,重複2~3次。這不僅能治感冒,還能預防感冒,甚至可以增強記憶力,使頭腦清晰。

預防感冒,可按摩“人中穴”和“風府穴”。具體方法是,用大拇指和食指在二穴各捏幾下即可。按摩可以在以下兩個時刻進行:一是每次脫衣前或起床穿衣前;二是從室內到室外前。“人中穴”又稱“水溝穴”,位於鼻唇溝上中三分之一交界處,是常用的急救穴;“風府穴”在枕骨末上隆凹陷處,為風寒入侵的門戶,又為治療感冒或傷寒的要穴,兩穴均屬督脈,督脈主一身之陽。祖國醫學的“陽氣”就是指人體的正氣,包括現代醫學的免疫力、抵抗力等。使用本法,可以扶助正氣,抵禦風寒,起到“正氣存內,邪不可幹”的作用。摩擦這兩個穴位,在局部可產生生物電,加速血液循環,增強人體抵抗力。另外,洗臉前按摩迎香穴10下左右也可預防感冒。迎香穴位於鼻旁開16厘米的地方。

健康風向標

每天早晨洗臉時,捧冷水於鼻孔處,輕輕吸入,旋即噴出,反複3~4次,堅持半個月,對特別容易感冒的患者有很好的預防感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