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追尋記憶的痕跡,探索記憶的奧秘(3 / 3)

記憶學堂:

哈佛大學的研究顯示,小睡有益於大腦,能提高記憶的能力。研究者讓研究對象在白天的四個不同時段裏從事視覺性作業,發現四個時間段連續工作下來,受試者作業評分下降;如果受試者在第二個工作段後休息30分鍾,那麼在餘下的兩個工作時段裏,評分不再進一步下降;如果在第二個工作時段後休息1小時,那麼受試者作業評分則會上升並恢複至早晨第一個工作時段的得分水平。

每個人都有獨特的記憶素質

每個人的記憶都是自己的私人文學。

——英國作家赫克斯科

記憶遵循著一定的規律而運動。而每個人的記憶素質也不同,一般情況下,記憶素質可以分為三種類型:語音型、圖形符號型和混合型。語音型的人學藝術是非常適宜的,而圖形型的人對圖形符號的識記能力特別強,而混合型的人則是兩方麵都很優秀。比如,有的人喜歡借助視覺去記憶——他們總能清晰地想象出書本與筆記本中需記憶的內容,這就說明圖形記憶是他的強項;有的人喜歡借助聽覺去記憶,有的人移動身體會記憶更好些,這就說明語音記憶是他的強項……

我們從古往今來的人們身上來分析他們的記憶素質,以便更好地理解什麼是不同的記憶素質。

1擅長聽覺記憶的人

唐太宗有一次讓宮女羅黑黑隔帷偷聽一位西域琵琶名手演奏名曲,隨即讓她複彈,她竟能演奏得幾乎分毫不差,使得那琵琶名手大為震驚;

古希臘著名盲詩人荷馬,能到處行吟他的巨著《荷馬史詩》中的27693行詩句;

日本飛鳥時代(公元593~710年)的聖德太子,能同時傾聽十幾個人的申訴,並能對每個人提出的問題作出恰當的判斷和回答。

擅長聽覺記憶的人,語音記憶能力特別好,學藝術,特別是學唱歌,是非常適宜的。但是,這種人對圖形符號的記憶能力卻比較差,閱讀時的記憶效果自然也差。

2擅長視覺記憶的人

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遇碑文,吟誦一遍,即可不忘。唐朝的吳道子,在天寶年間應唐明皇之召,去考察四川嘉陵江的景致。回京複旨時,唐明皇要看他的畫稿,他說:“我沒有勾畫稿子,都記在心裏了。”後來,吳道子僅用一天時間就把嘉陵江三百餘裏的風景活現在畫稿上了。

俄國作家契訶夫隻要見過一個人一次,就能永遠記住這個人的特征,還善於用寥寥數筆把這個人勾畫出來。

擅長視覺記憶的人,語音記憶能力不怎麼樣,但對圖形符號的識記能力特別強,有少數人經過訓練,有可能達到“過目不忘”的境界,這種人在進行閱讀時的效果是非常好的。

3擅長嗅覺記憶的人

19世紀法國的大小說家左拉,具有超常的嗅覺。他對各式的花朵及食品,都能一嗅而正確地分辨出他們的香味來。

4擅長記憶數字的人

加拿大的一位十七歲的學生能記住圓周率至小數點後8750位;

日本索尼電器公司職員友寄花哲能記住圓周率至小數點後20000位;

印度23歲的斯馬赫傑溫用3小時39分鍾能記住並背誦31811個數字。

5擅長記憶動作姿勢的人

在中國,唐朝的王維有一次在洛陽城裏看到一幅《按樂圖》,畫的是一個樂隊在演奏,他仔細觀察了一陣子,然後微笑著對旁人說:“這幅畫描繪的,恰好是《霓裳羽衣曲》演奏到第三疊第一拍。”大家聽了以後既詫異又不相信,都說:“你怎麼知道?這是騙我們的吧?”於是王維請來了一隊樂工,叫樂工們演奏《霓裳羽衣曲》。當樂工們演奏到第三疊第一拍時,樂工們的手指、嘴唇在樂器上的位置以及動作和姿勢,剛好跟畫上描繪的一模一樣。大家都信服了。

總之,青少年朋友在記憶時,應該根據自己的記憶素質進行針對性的訓練。

記憶學堂:

就整個人類而言,記憶素質的差異有“中間凸大,兩頭尖小”的統計學規律:

有限的人群調查結果表明,記憶能人極其罕見——不超過千分之幾,記憶中常者占絕大多數,記憶低劣者同樣罕見——不超過千分之幾。

我國心理學家在調查了20多萬人後發現,智力(記憶力是其主項)特高和特低的人大都各占3‰左右,所餘人居中。

美國的部分調查結果表明,智商在140以上的最優秀者占15%,在0—69的低能者(無能、白癡)占25%,所餘人居中。

記憶力可以通過訓練而增強

根據我的經驗,練習是可以增進記憶力的,不管老少都如此。

——美國記憶專家鮑威森

“為什麼我老也記不住東西,比如英語單詞、數學公式、曆史事件,雖然我很用心地記,但常常是記住沒多久就忘了,可我同學的記憶力就很好,學習效率也比我高。記憶力是不是天生的?”有這樣疑問的人很多,為揭開記憶力好壞是否是天生的這個問題的答案,倫敦大學麥克誇爾博士對8位獲得過“世界記憶冠軍”者的大腦進行了研究。從對這些世界冠軍的心理測驗中,麥克誇爾沒有發現什麼特別的地方。於是麥克誇爾又對他們的大腦進行了掃描,以考察其生理構造是否與常人有所不同。結果也沒有發現任何異常之處。為此她認為,人類記憶力的好壞並非由大腦結構等先天因素決定。他們之所以具有過目不忘的能力,是因為他們掌握了記憶要領及進行過刻苦練習。

下麵我們以張傑和王茂華為例說明:

2003年10月15日,張傑、王茂華在馬來西亞吉隆坡舉辦的第13屆世界記憶力錦標賽上獲得了“世界記憶大師”的稱號。張傑在2分鍾之內可以記憶150個數字,並且100%倒背如流,而王茂華能在3天內記憶《孫子兵法》。在很多人的想象中,他們應該是不折不扣的記憶天才,一定是從小就有著超出常人的記憶力。

而事實恰好相反,張傑從小就自認為記憶力不好,參加了三次高考才勉強考上大學。王茂華則由於考不上大學而報考了中專。他們都曾經為自己的記憶力差苦惱過。

事實上,他們最終可以記憶力超群,主要是因為他們對記憶力進行了係統的有效的訓練。張傑和王茂華的經曆也告訴我們,大多數人的記憶力之所以無法提高,就在於他們沒有經過記憶力訓練;正如人的身體素質可以通過鍛煉來加強一樣,人的記憶力也可以通過訓練而得到加強。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進行記憶力訓練呢?在進行訓練前,我們應該注意什麼問題呢?

首先,我們得記住以下兩點:

一是這個世界上任何能馬上使用的記憶方法,都不可能提高我們的記憶力。

二是隻有經過有效的訓練,我們的記憶力才有可能得到真正的提高!

我們的記憶力為什麼一直沒有提高?這是因為我們一直在找的隻是記憶方法,而不是記憶力訓練方法。記憶方法隻能幫助我們在某些時候更好地記憶,而對真正提高我們的記憶力卻作用不大。

隻有係統的記憶力訓練方法,才能真正幫助我們提高記憶力!

知道了記憶方法,但如果沒有經過訓練,我們的大腦肌肉並沒有掌握這套記憶動作,當麵對記憶材料的時候,大腦仍然無法自如地用這套記憶動作來進行記憶,就會習慣性地回到原來的死記硬背方式中去。

隻有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讓我們的大腦肌肉完全熟悉並掌握了這套記憶動作,當麵對記憶材料的時候,大腦才會條件反射般地自然用出這套記憶動作。

因此,記憶力訓練的真正目的就在於幫助我們的大腦熟練掌握正確的記憶動作,讓我們能夠習慣性地在任何情況下都使用正確的記憶方法。

如果我們的記憶習慣得不到改變,當我們遇到需要記的東西時,還是條件反射般地用死記硬背的方式來記憶,那麼,我們的記憶力就永遠得不到提高。

當我們的大腦肌肉越熟練地掌握這套記憶動作,我們的記憶力就提高得越快,我們就會越來越能感到記憶力飛速提升所帶來的快樂。

記憶學堂: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心理學教授伍德華司曾經指出:隻要學到正確的記憶方法,就能夠提高記憶力。他曾以兩組記憶力相仿的人進行實驗,第一組隻依賴簡單的背誦方式,另一組則傳授記憶的方法,結果掌握正確記憶法的一組,記憶的成果比另一組好得多。